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联美学家万斯洛夫和斯特洛维奇在论述他们关于“美是作为对现实现象、首先是对人的劳动产品的审美评价的范畴而产生的”美学理论时,着重强调了“劳动”和“劳动创造”的意义,对此,蔡仪同志把它当作理论前提重点进行了批判。他说:  相似文献   

2.
劳动创造了美并非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发生的基本观点,原始社会人类学会打造工具这一阶段在美的创造过程中并不具有关键作用。自然美先于人类而客观存在,与劳动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3.
“劳动创造了美”的伟大思想第一次将美的本源问题移入科学的方法论中。劳动作为中介,它沟通的是人类与物质世界,使它们不断达成新的本质统一.主观目的与客观规律的统一.并不断地创造美.在审美发生问题上.西方近现代美学对审美主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但由于它们一般都忽视、或不能正确认识“物质世界”的作用,从而使其理论产生这样那样的失误.国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近几年的美学问题讨论中,有不少论者提到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了美”,如,有人说,马克思提过“‘劳动创造了美’,这说明《手稿》认为劳动可以创造美,美是劳动创造的”;也有人说,“所谓‘劳动创造了美’,是从美的产生的最后的终结的根源上来说的。”如何理解才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考察异化劳动时,提出了一条著名的美学论断:“劳动创造了美。”对于这一论断的理解目前存在着很大的歧义,相当多的论者都是把“劳动创造了美”的论断引申到一个具体方面去发挥,例如人类劳动同动物活动的区别,人的劳动的有目的性,以及异化劳动和自由劳动与美的创造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对“人化的自然”和“人的本质对象化”的问题,更作了较多的论述,并引出了各自的结论。但是,对于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论断的理论前提和本来意义,即马克思是在什么具体条件和规定情况下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这种规定条件下的“劳动”和“美”的确切性质是什么;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引起足够的探讨。本文试图对此提出几点初步看法,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对于马克思的"劳动创造美"这一命题,以往的研究仅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作简单的现象描述,而马克思是在谈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二重性时作出这一判断的.这就启示我们要研究美的本质,研究为什么劳动创造了美,就必须从劳动的本质说起;而劳动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因此,又必须从人的本质说起,本文便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学本体论角度重审"劳动创造美"这一命题,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同以往全部哲学和美学的根本分别.  相似文献   

7.
我在拙著《“美”的探索》中的《论美的产生》一文里说:“美起源于劳动,美首先是‘物化劳动’,是人的积极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的东西,因而,美的本质应当说是客观的。”对此,张芝同志在今年第三期《学术月刊》上发表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吗》一文中说这个“观点是有代表性的,也是我国美学讨论中出现的相当有影响的最新见解。……在  相似文献   

8.
实践美学的核心命题“劳动创造了美”还有另一种译法:“劳动生产了美。”这两种译法,在中文的语境中有着不小的差异。“创造”一词,通常指的是那些前所未有的、建设性的行为,而且带有一些形而上性质。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和可延展性。相对而言,“生产”一词词义就比较平实、具像、确定、有限得多。实践派美学家们未作有根据的辨析,却明显地偏爱“创造”这一译法,显然是因为这一译法能使他们对自己的学说所进行的发挥,既获得更大的余裕,也不失权威的背景。然而,更准确的并获得认定的却是“生产”这一译法。实践派美学家们今后仍然可以坚持甚至发挥他们原有的学说命题和体系,但应全凭他们自身的努力,而不能再以不准确的文本解读,去借取经典作家的理论庇荫。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命题在学界引发了激烈而持久的争论。现代达尔文主义的相关理论表明,该命题从生物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角度揭示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仅从生物学角度解释人类起源的不足。恩格斯对劳动的工具规定性的论述强调了劳动主体的创造性和劳动本身的生产性特征,从而将人的劳动与一般动物的本能活动区分开,这一观点被当代古生物学和认知科学不断验证。此外,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发展为获得性遗传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作为该命题生物学基础的拉马克主义与达尔文主义之争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刊登了方华同志《劳动价值论新探》一文,读后令人颇受教益。但是,方文(下同)依据其“总劳动投入形成总价值、即总劳动投入多少总价值就创造多少”的理论“新基点”,得出“金融劳动、科学文教劳动、行政国防劳动等社会必需、有效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因而也创造价值”的结论(在当前劳动价值论的话题中,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读后尚存疑虑,主要分歧在于:方文所谓的“总劳动”(包括了生产劳动与非  相似文献   

11.
<正> 对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这一著名的论断,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朱长超同志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八一年第五期上,发表了《是劳动创造了人,还是劳动选择了人?》一文,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并从根本上否定了恩格斯的这一论断.我们认为,这一否定是很值得商榷的.(一)朱长超同志说:"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理论是很不完善的理论,存在许多逻辑矛盾,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否定了这个理论的自然科学根据.因此,不能把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人的理论当作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  相似文献   

12.
自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物种的进化规律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之后,“创世说”和“上帝造人”便被逐出了科学界,人们学会了运用理性的眼光来反身自顾:人何以为人?人的本质又是什么?如果说,人是由类人猿通过劳动进化而来的,这已几乎成为人们的常识。然而,越是常识的东西往往越是缺乏对它的深刻认识。如果对“劳动创造人”的理解中忽视了文化的作用,那就不能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自从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等提出一种“非理性”、“无意识”的反文化的观点之后,西方在六七十年代的一些年轻人便把这一“非理性主义”付诸行动。于是,一股反理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文只是对《一个心造的幻影》所提的批评作一点申辩,无非是想说明以“幻影”一词,轻轻盖过高于说的问题是不妥当的。刘波同志既断言于“心造”,本文不得不在《再谈》之外,再补充引证一些材料,这次具体材料仅限于刘波同志自己的两篇文章,除《幻影》外,还有他批评吕正操的文章:《如何正确认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简称《关系》,载《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一九七九年第二期)。这两篇文章是作者为同一问题进行争鸣的,其中《关系》一文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材料,以此回答刘波同志固然相宜,而大家借此亦可略见一斑。为避免文字方面的纠缠,本文重点将放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在《晋阳学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世界本原问题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的短文。这篇短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所谓世界的本原是指产生万物的初始者,有时也指构成万物的最基本元素。世界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所要回答的是现实世界究竟由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5.
李宁同志的《关键是探讨“暴露”的“尺度”》(教本刊一九八○年第五期)一文,批评了拙作《文艺的歌颂与暴露问题》的观点。再三研读之后,颇感失望。不仅找不到新鲜引人的“尺度”究竟是指什么,而且对拙文的批评也似乎讲不出多少道理,因此,笔者愿意再申述自己的看法,就正于李宁同志。 一 《文艺的歌颂与暴露问题》意在探讨文艺在反映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在创作中实际存在着的歌颂与暴露的辩证关系,是一篇学习一九七九年获奖短  相似文献   

16.
<正> 不久前,竺培升同志发表了《王莽“王田”制的实质》和《“王田”不同“限田”》两文,与拙作《王莽改制的再评价》商榷,认为“王田”制的所有制形式是国有制而不是私有制,其实质是均田而不是限田。对此,我觉得仍有讨论的必要。先谈“王田”制的所有制形式。竺文认为,“‘王田’制是土地国有制,获田者,充其量只是这些土地的占有者,而不是所有者。”其理由是:“凡占有土地的人,对所占有的土地,能够任意地去支配它,他才具备了土地的所有权”。并认为我“一方面承认‘原则上把土地收归国有’,‘不允许自由  相似文献   

17.
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手稿》美学命题论(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中起 《理论界》2007,(1):162-16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美学命题,这对黑格尔和赏尔巴哈的理论既是一种历史性的扬弃,又是一种开拓性的超越。美作为人类直观自身的对象,既是客观的、感性的,来自于现存感性世界,又是主观的、对象的,它不是现存感性世界本身,而是人“所创造的世界”;现存感性世界成为人的对象世界的唯一途径,只能是人的劳动和劳动的对象化。正是在这个意叉上,劳动创造了美。  相似文献   

18.
异化劳动是否能创造美呢?部分同志是持否定态度的。有些人认为,人类社会开始到现在,还没有产生人的对象化劳动创造美的条件。马克思是在“私有制的扬弃是一切人的感觉和属性的完全解放”的前提下,谈到“人化了的自然界”和“对象化了的人”这种话的。人的对象化,“就是按马克思当时的想法,说明人的生活和精神完全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私有制扬弃之后,共产主义实现”时才能实现的。马克思到底怎样看待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这一问题呢?马克思说:“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了畸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本刊83年第二期上,笔者就刘光裕同志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生活》等文(见《文史哲》82年第6期),提出了一点不同看法,旨在通过争鸣,把问题引向深入。紧接着,在本刊第三期、第四期上,相继发表了刘光裕等同志的《“幻影”与现实》等文,都是批评拙文的。对于这些批评,笔者提出以下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本刊1981年第4期上发表了拙作《对价值量的计算及其有关理论问题》后,陈友龙同志就价值实体问题提出了商榷意见,读后我感到很高兴。通过对价值实体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为此,本文试就学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