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与垮台●尹业香陈彰栋南京国民党政权从1927年到1949年在大陆统治22年,最后退出大陆而垮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腐败无疑是导致它覆没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1以四大家族为统治核心的南京国民党政权,是一种官商不分...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乡镇保甲长职多为土豪劣绅所猎取。他们素质低下、胡作非为,极大地削弱了国民党在乡村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继续实行全国统一的强制 性电影检查制度,其内容、体制和操作方式与战前基本相同,但也有若干变化。在战后一度 出现的政治缓和空气下,国民党对于电影检查的坚持仍不稍或减,可见国民党政权对电影这 样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大众艺术形式之特别关注与对待。战后国民党政府电影检查当局, 加强了对现实题材电影的检查,表现出对电影反映社会生活真实面的压制,这或为国民党政 权面对其统治危机时的本能反应。由于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终结,作为国民党统治制度 一个组成部分的电影检查制度亦随之而告消亡。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所出现的特定的政治环境,使国民党面临着和平民主或内战独裁的两难选择。最终,基于党派及其私人的既得利益的维护,以及对于共产党力量的低估,国民党选择了内战政策。这一错误的政策选择,使国民党政权很快陷入了空前严重的危机,丧尽了其统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中国民主党派选择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推翻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统治。中国民主党派的这一政治选择不仅原于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中国民主党派自身的先进性等政治层面的因素,更蕴涵着价值取向层面的因素——对强国富民这一理想的不懈追求。对这一历史问题的探讨,不仅对中国民主党派史的研究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是派系众多的联合体,派系政治是国民党政权的一个重要特色。各派系对权力的渴望和权力分配的无序,必然导致派系之间的斗争。与国民党政权相始终的派系斗争,弱化了南京政府的统治功能,使国民党的统治力量和统治基础受到严重削弱;连绵不断的内部纷争.招致外入侵.民族蒙辱;激烈的派系斗争,使国民党在危机之中.失去自我挽救的机会,最终导致其政治衰败和王朝倾覆。  相似文献   

7.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二十多年里,由于国民党基层组织力量的不足、政权内部纷争、乡村地主豪绅势力的强大以及农民的疏离等原因,国民政府一直未能实现对乡村社会真正有效的控制,这使得该政权缺乏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上海实行民食调配政策,希望在通货膨胀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保障市民基本的吃饭问题,稳住政权的群众基础。该政策的推行尽管没有能够挽救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最终败落,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安定社会、稳定经济的作用。通过对这一举措的研究,可以透视出国民党政权试图在“民生主义”话语下实行国家权力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干预与扩张。该政策实施的成败得失也给共产党政权解决粮食问题以重要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鲁迅同国民党人站在一条战线上。“四·一二”政变后,鲁迅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反动派软硬兼施,既压制迫害鲁迅,又妄想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拉拢。鲁迅逝世后,国民党反动派先是玩弄欲抑先扬的手腕,1949年逃往台湾后,则对鲁迅著作采取查、封、禁、堵的政策。到80年代末,在台湾广大民众的冲击下,这一反动政策被迫取消  相似文献   

10.
冯全普 《东方论坛》2006,5(2):101-106
“以德报怨”政策作为战后国民党政权对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蒋介石在1945年8月15日发表的胜利演说。国民党政权的对日“以德报怨”政策是非常宽大的,其希望拉拢日本的想法是明显的。战后初期中国事实上的分裂以及美苏支持的有限性迫使国民党政权对日本采取宽大政策,该政策亦使得国民党政权能够在战后初期取得日本军队的支持,顺利地实现对于日占区的接收工作。该政策的实施虽未能阻止国民党政府在内战中的失败,但为国民党政权在台开展对日关系积累了庞大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1927—1929年,国民党政权展开了"整理"汉冶萍公司的活动。其目的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增强自身统治的基础。汉冶萍公司无力对抗,遂向拥有公司巨大债权的日本求援,整理汉冶萍便转化为国民党政权与日本之间的博弈。由于当时中国政治处于剧烈的转型时期,不仅国内政局动荡,而且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在日本的干预和阻挠下,国民党政权无论是武汉政府还是南京政府均无法真正对汉冶萍公司进行接管整理。国民党政权丧失了将汉冶萍公司收归国有的一次良机,而汉冶萍公司则在政治和经济上进一步依靠日本,最终沦为日本的附庸。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党是20世纪20年代崛起的重要政治势力,有“第三大党”之称。青年党与国民党发生过各种纠葛离合。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后,双方关系曾一度异常紧张。1927年后,随着国民党对共产党政策的变化,青年党与国民党的关系开始出现一丝缓和的动向。不过,由于双方在政治制度设计理念上的巨大分歧,实施“训政”的国民党继续采取各种高压手段,对青年党进行压制。在国民党的不断打击迫害下,秉持“全民政治”理念的青年党人反“党治”的声浪不断高涨,双方的矛盾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3.
军统是民国时期一个重要的特工组织,是蒋介石赖以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它的产生曾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考察了军统在抗战时期的组织与活动情况,分析了抗战时期,军统作为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御用工具所具有的“反共”与“抗日”的双重性,勾勒出抗战时期军统的活动轨迹及与国民党内外政策演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军统是民国时期一个重要的特工组织,是蒋介石赖以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它的产生曾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考察了军统在抗战时期的组织与活动情况,分析了抗战时期,军统作为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御用工具所具有的“反共”与“抗日”的双重性,勾勒出抗战时期军统的活动轨迹及与国民党内外政策演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时间,是我国历史上最纷乱复杂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据中原,西域各民族政权交替执政,造成了复杂的民族关系。各族统治者开始推行各自的民族政策,后赵政权的建立者石勒亦通过制定一系列积极而有效的民族政策来达到维护其政治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美国本世纪 30 - 40年代对华战略大视野出发 ,着重分析作为一支外力在国共两党这场殊死较量中对国民党政权崩溃造成的诸多“负面效应” ,认为由于美国对华政策从根本上看是服从和服务于美国国内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而不是国民党政权的本来利益 ,美国的对华战略指导思想出现“失误” ,实际上加快了国民党丧失政权的进程。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是从美国角度看 ,美对华政策结构性的矛盾本质及其由此酿成实践上的反复性造成国民党政权实际有效控制力的下降 ;二是从国民党方面看 ,美国在华喧宾夺主的特殊地位相当程度上使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方面陷入被动 ,这也正是蒋政权走向自身恶性循环最终彻底崩溃而最易为世人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证明了挟洋自重必自毙的客观规律 ,警示今日台湾当政者不要重蹈覆辙 ,以免落下个玩火自焚的下场  相似文献   

17.
南宋政权建立后 ,面对金人南下的威胁 ,宋高宗采取了退避妥协的政策。这一政策 ,成了南宋社会一切矛盾冲突与危机的总根源。南宋初期 ,政权腐朽 ,高宗无意中兴 ,军政涣散 ,力量薄弱 ,社会矛盾突出 ,统治力量分散 ,是高宗退避妥协政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共政权更迭的原因一直是史学界颇为关心的问题。美国的费正清先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知名学者,他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分析了导致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倒台、中共建立起新政权的内在因素。本文以此书作为切入点和立论基础,对国共政权更迭的原因进行一个全景式分析,从农民群体、知识分子和国民党自身建设三个角度来解读国共政权更迭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西辽是我国北方古代契丹民族在今新疆西部和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在立国的 90年(1132~1218年)中,从一支游牧民族转变为定居农业民族,并且在吸收土著统治者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创建和制定了自己的统治体制和政策,对促进中亚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的大陆政策是指退居台湾后的国民党对中国大陆的政策。国民党的大陆政策是退据台湾后的国民党厘定两岸关系,处理国家统一的基本国策,也是国民党攫取合法政治资源的一种策略性政策工具。国民党统治台湾50年来,为了维护在台湾的统治和利益,其大陆政策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