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受保护的历史街区也是动态发展的实体,因此,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中要强调动态性。历史街区动态保护的涵义包括街区硬件更新的动态性,历史建筑使用中的动态性,保护规划编制中的动态性,及价值网络中的动态性。对历史街区实施动态性的保护,首先,要注重历史街区保护工作中的非终结性,其次,要注重历史街区保护中的持续性,最后,对历史街区要实施系统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特殊地段 ,是县域旅游资源中一项极富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本文从县域历史街区的特色表现入手 ,分析了其特色形成的原因和价值所在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县域历史街区特色进行深度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银川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留下了一些著名的历史街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银川历史街区保护的历史和现状。在对改造后的中山南街和仁义巷历史街区的重点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银川历史街区保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参照日本历史街区保护的理念和经验,提出了加强银川历史街区保护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和完善银川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对城市文化的叙事来呈现历史,展示个性与特色。城市叙事空间像小说文本一样,有着自己语言体系,通过自己的字词句法安排情节,讲述故事。历史文化街区叙事空间方法主要有场景编辑法、蒙太奇叙事法、空间重组法和科技再现法四种,每种方法并非是单一的,在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叙事中,往往是根据所要讲述的历史文化形态,如建筑遗迹、考古遗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仪式、宗教文化等综合运用。湖南常德老西门,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叙事典型,成功运用叙事空间方法,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老西门的历史,既使人能够产生强烈的空间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加强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6.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对待大中城市中的历史遗存街区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问题.在保留这类物质形态原有风貌的方式中,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形态与功能之间的矛盾是其中的关键课题.为避免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脱节、宏观整体与微观局部的冲突,需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保护实施保障方法,来营造一个优美、和谐、高效的城市空间.本文以杭州市...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5):252-256
新型城镇化"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新型城镇现代化的必须思考的问题。城镇街区是以城市道路为骨架,聚集了同质文化、自然生态、商业景观的人类聚居公共空间。千城一面的现代景观与原有城镇肌理互为离间成为当下我国高速城镇化进程中鲜明的"现代性危机"。城镇历史街区作为城镇肌理的重要组成元素,最能体现城镇历史的物质实体和文人精神,优化城镇历史街区宜以城镇肌理为标,在促成城镇肌理各要素共生与有序的基础上,形成城镇街区新的秩序空间。  相似文献   

8.
历史街区旅游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是历史街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运用利益主体理论,详细分析了历史街区旅游开中的地方政府、旅游经营商、社区居民、旅游者等核心利益主体的利益指向,阐述了影响旅游利益主体利益实现的因素,包括旅游利益主体的自利性、素质、监管、沟通及协作等因素,以期对历史街区的旅游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空间生产理论视野中的历史街区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8,(3):173-179
在空间生产的理论视野中,历史街区具有物质、精神和社会三重属性,是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辩证统一,其本质是由城市居住者共同创造的共享资源。作为一种空间生产过程,历史街区的更新实际上是对空间资源及利益进行再生产与再分配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构了街区的建筑形态、空间格局、文化氛围与社会关系结构。然而以往更新实践中的大拆大建模式因参与力量的不平衡导致了公共空间的失落、在地文化的流失、弱势群体的边缘化和社会关系结构的剧变,充满着不正义性。与之不同,北京杨梅竹斜街的更新则是一场由多元主体合作的,致力于融合传统与现代、外来与在地、商业经营与历史文化传承及居民日常生活等多种要素的有机更新实验。其更新理念和行动回应了空间生产理论对三元空间完整性的要求和对参与空间生产的城市权利的正义追求,为历史街区更新实践提供了借鉴。同时,历史街区更新是一个充满着多元价值和利益冲突的复杂过程,应该诞生于城市各主体平等和协商地共享创造之中,因此,杨梅竹斜街的可持续更新将仍处于实现上述多种要素共生共在之理想的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关于历史认识问题的讨论,从建筑历史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分析了建筑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于珍 《理论界》2010,(4):62-63
在辽河大街西段约1.3千米的地段,自营口有城市建设的历史以来就被称为"西大街"。这里是营口城市的发源地,也是中国东北地区近代化的起点。西大街现遗有近代建筑60余处,有重要保护价值的35处。这些建筑在营口城市建设进程中被有效地保护下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就如何打造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品牌问题从五个方面作了调查研究:(1)进一步具体明确街区定位,统盘安排调整经营结构;(2)深入挖掘老杭州商业化的历史内涵,有机地加以整合利用;(3)理顺营业用房产权关系,改革物业管理体制;(4)加快启动二期开发,及早完善配套设施;(5)多形式多渠道塑造街区品牌,加强街区品牌的宣传。  相似文献   

13.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三天前我在南京,朋友带我去看南京城南的历史文化街区,叫南捕厅。我知道,这里曾经引发过轩然大波,开发的脚步在三年前嘎然而止,直到2012年12月28号才宣布开发重新启动。开发停滞的原因就在于拆迁。居民多数希望拆迁,借以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部分专家联名上书,  相似文献   

14.
何国平  陈烨 《学术研究》2023,(10):42-49
以可沟通城市为理论框架,本文建构以公共交往基础设施、社会参与与交往、街区认知评价为操作维度的历史文化街区活化的可沟通性提升路径,以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法对恩宁路、新河浦、海珠南—长堤等三片广州历史文化活化街区予以考察。研究发现,三片活化街区沟通基础设施中的公共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的认同度或满意度都在83.9%以上,而信息基础设施的满意度五级量表偏向“不满意”占40%;参与与交往行为中30%的受访者不清楚街区的决策参与方式,88.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而实际参与社区文娱活动的为55%;91%以上的受访者对认知评价中的满意度与认同感两个二级维度予以正面评价,而在地方感维度中,88.2%的受访者以粤语作为日常交流语言。同时,活化街区存在传统街巷空间格局与现代交通冲突、街区活动参与度低、异质性群体语言交流沟堑以及街区绅士化后形成街区区隔等沟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传承中,不断激活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福州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充分地利用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但也存在着文化底蕴挖掘力度不够、活动主题不鲜明、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根据做法和问题,必须在充分尊重地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区,促进价值观深入人心转化成价值精神、价值信仰。  相似文献   

16.
陈燕 《东南学术》2012,(2):111-120
中国的很多地区都拥有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街区,囊括产业链各个环节。这些街区是具有开放性和独特性的文创产业集聚区,它们各自营造着特有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散发着地区的魅力和活力。本文选题的立足点和研究对象是以历史街区为基础,以及依其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这不包括历史街区中只有单一保存而没有在保护中进行合理有效经济开发的博物馆区等,也不包括与历史街区无关、开辟新区而专门建立的创意产业园区和集聚区。文章通过布迪厄的"象征资本"理论和哈维的"垄断地租"理论,结合陈征的社会主义垄断地租理论与现象分析("地租"的涵义不一定来自于土地),梳理了文创产业在历史街区中集聚的角色和效能,提出对文创产业集聚区进驻历史街区的一个警觉性的面向———即以文创产业集聚区的进驻作为历史街区保护和振兴的一条出路,难以避免各方面的问题、质疑与挑战,我们必须深究街区的历史和文化脉络,以审慎的态度掌握介入的尺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许多现实必要条件,旅游开发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并与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文章以杭州沿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为对象,从核心旅游产品生产、旅游延伸市场、旅游产业外部动力和旅游产业关联形成等方面具体探讨其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构建起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并基于杭州的城市旅游发展特点提出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研究存在的方法上的局限性,即:受西方建筑历史研究影响的形式风格分类的研究方法,以及建筑风格变迁的线性设定.进而讨论了以"后殖民"理论的方法和"事件·人物"多样化的角度研究和解读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3"--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历史真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朱光潜的"物甲-物乙"说为根据,提出了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历史1、历史2和历史3的概念.历史1作为历史的原貌是历史题材创作的源泉,虽然它往往不可寻觅,但历史小说家和历史剧作家还是要尽力去寻觅,即或只能获得一些碎片,也是有意义的.历史典籍作为历史2是创作的基本资料,当然是重要的,需要十分熟悉,也需要加以辨析,但不能原样照搬.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必须有辽阔的诗意想象空间.只有在深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后,我们才会获得作为历史3的历史文学创作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20.
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本体论是历史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的是"历史是什么"以及"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这就必然涉及到史实与史料的关系,即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的关系问题.研究表明,历史记忆分为自然事件历史记忆和社会事件历史记忆两类.自然事件的历史记忆是有局限性的、不完整的.社会事件的历史记忆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和谐性的历史记忆,另一种是冲突性的历史记忆.在冲突性的历史记忆中,应该存在两种以上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历史记忆.仅仅存在一种历史记忆,意味着它可能是强权的结果,或非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