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法律援助作为人权保障的一项基本制度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采纳。我国也不例外,在《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律师法》等法律中明确规定了法律援助制度。由于我国国情所决定,现有的社会资源难以支撑法律援助的实际需求。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法律援助事业的深入发展,法律援助资源亟待开发。全国首家民间法律援助机构--武汉大学社会弱者保护中心自1992年成立以来,依法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义务法律服务,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在法律援助服务对象、运作模式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章超 《江海纵横》2009,(1):47-48
正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符合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于1994年初萌芽,经过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在法律上确认,至2003年9月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而正式建立。目前,这一新兴法律制度已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有机  相似文献   

3.
法律援助,也称法律扶助,是国家对一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提供法律服务,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有条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是从1990年开始  相似文献   

4.
张启墨 《老友》2012,(10):55-55
为推进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为困难群众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我国司法部制定了部颁规章《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亮点:提供法律援助更为便捷以人为本、服务为民是法律援助工作的宗旨。《规定》将为公民获得法律援助提供便利作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制度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制度,又称法律救助或法律扶助制度,是国家以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对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社会公益法律制度。迄今为止,英美等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新兴的法律救助制度,它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法制完善的必然产物,并已成为现代国家法律制度特别是诉讼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举错。一、法律援助制度的历史沿革法律…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和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对于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具体内容集中体现在《刑事诉讼法》、《律师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之中。为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首先要扩大刑事法律援助的受援条件;其次,健全法律援助机构;最后,保障法律援助的资金。  相似文献   

7.
法律援助的中国模式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府主导下的“政府责任、律师义务、社会参与”构成了法律援助的中国模式,推动了我国法律援助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然而,实证研究显示,该模式还存在明显不足: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增加无法突破公共服务的成本限制;法律服务市场逐利性与法律援助公益性的矛盾使律师免费法律服务的资源输入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政府对法律援助大包大揽,导致了法律援助行政效率低下、供给结构失衡、社会参与不足。以上缺陷使我国的法律援助始终无法摆脱供需矛盾的约束:供给无法满足需求,且供给质量不高。围绕“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提高援助质量”的改革目标,应当将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转变为国家责任,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协同治理的法律援助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建立并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是当今世界上各民主国家法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与发达国家已成熟的制度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主要应通过制定科学的法律援助受援标准、充分挖掘社会组织在提供法律援助方面的潜能、拓宽法律援助经费来源渠道等途径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从法律援助制度看公民法律平等权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制度能够从司法诉讼制度上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贫弱者的合法权益,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保证.但是,当前我国法律援助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并制约了公民法律平等权的实现,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最大程度地做到"应援尽援",全力推进公民法律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法律健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以及广大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势在必行。在我国,法律援助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在实践运行中处于困境,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从而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制度,内容简单且不够全面。《继承法》应以我国《民法典》的制订为历史契机进行修订和补充,扩大法定继承人范围,增加法定继承顺序,强化配偶继承权的法律保护,完善代位继承制度等,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定继承制度,并为《民法典》的制订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根据WTO关于制定禁止令制度以制止知识产权侵权的规定,我国于2001年后相继在《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中加入"禁止令"的有关规定。这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作为维权的有效措施,禁止令应对各种合法权利进行保护,因此必须由《民事诉讼法》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委托代理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其深刻的内涵和价值基础。随着新的《民事诉讼法》以及2015年《民事诉讼法解释》的颁布,我国民事诉讼委托代理制度得以充实和发展,但是在立法和实践中仍然暴露出很多不足:一些规定尚未清楚明确,委托代理范围过于宽泛,律师和公民代理诉讼在司法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因此需要对其加以完善,修订司法解释来明确概念,逐步确立律师强制代理制度,规范律师代理制度和公民代理诉讼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论民事之诉     
民事之诉问题在民事诉讼理论和制度上及实务中均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仅就诉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诉的类型、诉的合并和变更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论述。旨在完善我国民事之诉理论,并作为我国将来修订民事诉讼法典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法法典化进程中很重要的立法是物权法,物权法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就是物权变动制度。由于世界各国立法对物权变动模式选择之多元化,围绕我国物权立法之物权变动价值取向问题,学术界存在激烈的争论。借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对学术界公认的物权变动两大价值———安全与效率进行定位,并以此为切入点检讨了世界范围内的四种物权变动立法模式:意思主义、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形式主义、折中主义。希望有助于我国物权法律制度之完善。  相似文献   

16.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之一,研究该原则及其相关制度对于学习和实施民事诉讼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保障该原则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笔者在对该原则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答辩、撤诉、缺席判决以及上诉制度的不足之处,从而对相关制度的重构加以设想,提出如下对策: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健全撤诉制度,完善缺席判决制度,设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17.
《民法典》人格权编第九百九十条第二款与《民法总则》即《民法典》总则编第一百零九条一样,以人身自由作为一般人格权的价值基础,有别于之前其他制定法如《婚姻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在具体人格权意义上所使用的人身自由概念。对作为一般人格权价值基础的人身自由,应将其作为通往人格尊严这一目的的桥梁,在与同是一般人格权价值基础的人格尊严的规范关系中加以把握,从而将其理解为可以涵摄人之行为的所有表现形式的一般自由,在具体适用上构成其他自由形式如《民法典》第一千零三条的行动自由、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一款的婚姻自由的补充,从而为现实生活中新出现的以人格尊严的全面实现为目的的人格自由发展提供保护依据。  相似文献   

18.
债务人异议之诉是民事诉讼法理论中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事执行救济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实务层面,债务人异议之诉也已经为众多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所确立。尽管我国于2007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若干修改,但依然没有设立用以保护债务人实体权利的债务人异议之诉。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结合国外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实务现状,进而阐述我国建立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求为我国债务人异议之诉的深入研究和实务构建提供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12年8月31日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100条新增行为保全制度,填补了以行为给付为保全对象的制度空白,丰富了保全制度的内涵与外延。但第100条文义不足以涵括行为保全的样态。此外,行为保全与财产保全,根据功能、目的和采取措施的不同,又可以作进一步类型划分,《民事诉讼法》在制度安排上未对保全进行类型化区分,适用中易滋流弊,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