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善政与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共识。在公共新闻事业的驱策之下,媒体问政成为“公共善治”的重要代议平台,其中电视问政最具典型性、仪式性、场景性和参与性。南宁电视台《向人民承诺》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典型代表。电视问政顺应了媒介社会功能的转型:它脱胎于传统客观性新闻,内生于公共新闻,又体现了建设性新闻的诸多特点,从舆论监督功能到民主促进功能再到建设功能,既有所囊括,又有所超越。在注意力分散的智媒时代,以长视频节目形态“在场”的电视问政当前面临着观众离场、平台转场、节目融场的困境与挑战。在未来发展上,电视问政应向网络问政学习并与之融会,在新闻建设性等方面作出调整,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拓展意见表达的空间;在公共生活的对话与协商中,促进公众参与,拓宽民主广度,以充分实现其作为“公共善治”代议平台、政民互动渠道、政府协商途径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善政与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共识。在公共新闻事业的驱策之下,媒体问政成为"公共善治"的重要代议平台,其中电视问政最具典型性、仪式性、场景性和参与性。南宁电视台《向人民承诺》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典型代表。电视问政顺应了媒介社会功能的转型:它脱胎于传统客观性新闻,内生于公共新闻,又体现了建设性新闻的诸多特点,从舆论监督功能到民主促进功能再到建设功能,既有所囊括,又有所超越。在注意力分散的智媒时代,以长视频节目形态"在场"的电视问政当前面临着观众离场、平台转场、节目融场的困境与挑战。在未来发展上,电视问政应向网络问政学习并与之融会,在新闻建设性等方面作出调整,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拓展意见表达的空间;在公共生活的对话与协商中,促进公众参与,拓宽民主广度,以充分实现其作为"公共善治"代议平台、政民互动渠道、政府协商途径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公共理性论域中的“个人权利”话语是基于解决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何者优先的难题而产生的。它体现了社会整体论和社会原子论两大传统的交叉互渗,是二者的一种调和趋势。它主要表达了以公共的正义规范制衡私利、促进积极自由和公共利益、追求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适度平衡的理论旨趣。由于公共理性是一种关涉公共事务的实践理性,是公民社会的权利理性,因此,公共理性论域中的“个人权利”话语在实践中必然以公民社会的广泛协商为实践承载.以平等、合作的“善治”之良序为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4.
公共理性:协商、公共服务与协同善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理性确立于基本道德与政治价值之最深层次,是民主社会宪政体制的理性前提,是价值多元主义的整合机制。它涵摄着协商与公共服务双重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公众的权利理性、道德走向与精神建构,决定着公权运行者的运权理性、道德姿态与政治智慧。它在实践中以协同善治为价值旨归,倡导公民社会与公权领域携手治理公共事务,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共善"与国家正义事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公众的密切关注。科技新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科技新闻的预警功能;科技新闻的科学解释、舆论引导、稳定社会功能;社会公众科技知识的普及、宣传、培训功能;科技新闻的科学反思、舆论监督功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科技新闻应该及时准确,要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科技新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社会协商制度的选择受宏观制度环境主导,其相关的政治变量,包括新理念、政治合法性、意识形态等因素与这一制度之间不仅构成一种序列结构,而且与其他制度之间也存在着相似的序列结构。该序列结构嵌入社会协商制度安排,使其行动者及相关行为主体与社会协商制度的互动呈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态势,在某种程度上阻碍抑或促进社会协商制度的执行。因此,应从发挥党在社会协商中的保驾护航作用、确保社会协商的法律地位、营造社会协商的文化氛围三个层面探索社会协商制度的创新,以期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认知视野中,长于抒情之“诗”与长于叙事之“史”既各司其职,又不离不弃,互通互补。自唐代杜甫诗善于叙事,别开境界,被时人誉为“诗史”以来,后人不断地拿各种诗体与编年、列传、纪事等史传交叉匹配,以增强诗歌的纪实性与叙事性。宋代以纪实性、叙事性为内含的“诗史”说再度辉煌。明代嘉靖年间的孔天胤曾将这种笔法概括为“以史为诗”“情事合一”,尤其是明清易代之际经历社会动荡、天下大乱的那批诗人在继承“以史为诗”传统过程中推动了叙事诗进展。期间,也伴随着关于“诗史”说的质疑和争论,直至清代“心史”说出现。一方面,“心史”说在强调诗歌抒情本质的同时,又兼顾了叙事性能,融合了“诗心”观念与“史笔”观念;另一方面,将以“情”为内核的“心”视为特殊叙事的一种,强调了诗歌叙述“心事”的功能,使之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心态史、心灵史、心事史,其实质是强调“情事合一”。因此,“心史”诗学与“诗史”诗学并行不悖,并影响及史学建构,至今人钱钟书便有了所谓的“诗具史笔”“史蕴诗心”之说。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主导性文化形态之一,对于视觉形象符号的依赖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视觉表意实践的文化生产与消费过程,不仅直观地呈现了这一点,而且清晰地映射出当代中国的总体精神面貌和社会心态。这一过程既深刻揭示出当代中国在社会心态层面“有限度的自由意志”、“有限度的反思立场”、“有限度的规则意识”等一系列矛盾结构;又充分说明了大众文化在视觉正义、视觉伦理和视觉素养等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形塑力。当代中国的消费主义、犬儒主义倾向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社会转型问题,亦可借此得到批判性与建设性并重的深度反思。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民生新闻”成为各地方媒体收视率最高的栏目。可见,从关注百姓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到引导社会公共生活,从小民生意识到大民生概念,民生新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广泛与深入。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民生新闻的社会效应呢?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作为公共事务,需要一种公共治理模式,在公共治理中政府、企业与公民社会团体都不是也不应该是唯一的治理主体。环境协商民主机制是建立环境治理主体良性互动网络治理机制的最佳途径,是突破环境法律制度瓶颈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环境公共领域良好治理的重要保障。环境协商民主机制在环境法治中能够并应该发挥“造法”功能,为环境法的理念、原则和制度创新提供合法性基础。环境法治需要依赖环境协商民主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程序机制,保障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团体以平等的身份通过民主协商设定各自的行动范围和有效边界,设定各自的权力、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实现环境公平正义。环境协商民主在中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应受到环境法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融媒体"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广电新闻媒体在"融媒体"时代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扬长避短,优势整合,广电新闻创新要强调特色,创新形式,实现互动,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从而提升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从新闻职业化看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发展与新闻媒介职业化历程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互动关系:第一,言论、出版自由最初与报纸无干,后因报刊在政治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导致统治者的压制,于是,言论、出版自由的问题也就延伸到新闻自由;第二,大众化报纸产生后,经济独立带来角色变异,成为代表民意、监督政府的独立力量.新闻自由恰为免除政府对报纸的干涉提供了法律依据,于是,法律中所规定的个体言论、出版自由实际成了媒介--制度的自由;第三,媒介-制度新闻自由的现实,与法律规定的个体言论、出版自由不谐,法律界人士遂提出"第四权力"理论,试图重新界定新闻自由,并使之与原有的言论、出版自由相区分.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日益普及,为政治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宽广、便利的平台,对政府的舆情引导、信息管理,媒体责任道德及民众的信息甄别等多个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政治谣言的泛滥,对社会政治文化、民众政治心理、社会政治稳定甚至国家政治安全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政府应通过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公民和媒体联手,提升自身公信力、疏通官民沟通渠道、完善监管与法律体系、重塑媒体责任、引领公民政治参与素质提高,使网络更好更多地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府中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方便了公众对公共事务或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和讨论,促进了民主政治及民主行政的进程。该机制构建的网络民主参与平台、民意收集与回复机制、民意信息库和政府施政知识库,使政府在以公众为核心,运用及扩大政府内外知识,不断创新管理,在政策、服务与沟通模式方面产生了明显的绩效,增进了公众的参与及信任。  相似文献   

15.
以当前有关“新闻联播换主持人”的争鸣为现实背景,以《新闻联播》为例,分析我国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现状,认为单一的信息提供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从三个方面对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困境所在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消息类电视新闻要转变传播理念,改革新闻内容编排,改变播报形式。通过研究,以期给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政府、媒体和公众关系的动态平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媒具有情况沟通和意见联系的功能。一个社会的传媒功能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促进还是阻碍社会群体内部的传播与交流。而检测传媒功能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关系的动态平衡。传媒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受控于国家,是政府手中的工具、传声筒;另一方面,它作为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以新闻报道和舆论导向的方式控制着社会,控制着民众,媒体时常都处于"双刃剑"的考验之下。一个称职的媒体必须在公众与政府之间构筑一个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7.
参政议政是我国政治制度赋予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信息平台建设是参政党履行自身职能的必然需要.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以后,"互联网+参政议政信息平台"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要紧抓"互联网+参政议政信息平台"这一发展契机,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媒介素养和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不断构建新型参政信息平台,这将有助于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能力,提升其参政议政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公民参与理论为核心的民主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在基层自治组织平台下协商管理社会事务,促进基层政府的开放性和民主化,对于推动地方治理创新和公众参与均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两个地方政府基层民主参与式治理创新的案例,分别分析“民主恳谈”和“议事会”对基层民主治理的启示。应加大政府向社会赋权力度,建构多层次的基层民主参与结构;推进基层民主组织监督平台的发展,赋权公民参与的动力原点;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民主治理,发挥其他组织的积极作用,以期实现地方政府基层民主参与式治理的程序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公共行政中的媒体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媒体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越来越重要,其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所认识。在“新闻执政”的时代,媒体已经成为公共管理、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其角色的不断丰富和转变,对传统的媒体管理方式提出挑战。因此,当今政府应对媒体的态度和方法,必须以沟通互动为核心。政府新闻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即将应运而生,这是研究如何在执政过程中正确运用媒体,让媒体发挥重要建设作用的学问,理应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