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是战争多发期。作为战略枢纽的汉中,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军事争夺的焦点。在对汉中的争夺中,各军事集团经常将强制性的移民政策作为主要手段,以赢得战略主动权。这一政策的普遍运用与此时期的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作战地域不断延伸、人口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亦对战争的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该时期军事战略的组成部分,移民政策的精准实施,对于增强各军事集团的战斗力,巩固防御、保障战争后勤供给、削弱对方实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对巴尔干地区的激烈争夺、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战争政策,以及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反奥活动,是该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波,刺杀了奥皇储斐迪南,酿成萨拉热窝事件;各帝国主义利用该事件蓄意挑起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3.
天时与战争历来有着紧密的耦合关系。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相继崛起,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民族政权,为了争夺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各民族之间剑拔弩张、战争擢发难数,而两宋时期的气候条件正处于由温暖期至寒冷期,再到温暖期的循环变化过程中,期间还包含着大量变幻莫测的季节气候变化和异常气象条件。气候变化作为战争之自然背景,对两宋时期的战争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朴民 《南都学坛》2008,28(4):15-23
秦汉时期《客卿对》、《汉中对》、《草庐对》、《平吴疏》、《平陇蜀策》等典型战略预案的指导思想、战争运筹、指挥特征、战术方案诸内容,反映了秦汉统一战争中战略预案制定上所呈示的共性特征:能够立足于长远,放眼于全局,具有前瞻性;能够建立在最复杂的战略背景之上,致力于完成战略上的根本转折;能够充分考虑到军事行动的各种变数,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能够随着战争的进程而做适当的充实或调整,从而推动统一大业不断由胜利走向胜利。秦汉统一战争的战略预案往往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全局性的,贯穿于该场统一战争的始终,起着纲领性的指导意义;另一种是局部性的,起作用于统一战争进程中某个特定的时期。前者体现的是全过程性与整体性,而后者体现的则是阶段性与不完整性,两者互为补充,共同作用于当时统一大业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5.
移民是人们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的移动,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移民深受社会和经济制约。中国近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因战争、灾荒、政策等因素,河湟地区迎来了移民潮。移民对河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当今的移民工作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派武侠小说的生成有其时代的必然性。在当时中西方政治矛盾尖锐对立、而港英政府采取“无政策”的政策的背景中,香港的文学语境既是受到一定限制的,也是相对开放与自由的。这不仅要求作家具有较敏锐的政治视角,而且也为其创作思考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此时的南来文人满怀被放逐的失意,在文学中展开了对现代国家、民族的想象,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梁羽生与金庸因家变等因素亦产生类似的心态。种种原因加之一定的“触媒”作用,他们终在传统武侠小说的基础上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但这一小说流派在经历了繁荣期之后,却逐渐走向衰落,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移民政策动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外来移民对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移民政策因而成为美国社会机制的一个重要层面。美国移民政策的制定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关,政策动因各具特色。基于提供平等人权与促进经济发展两个根本动因,美国确立了鼓励移民的立国思想。此后,美国的移民政策经历了自由开放、限制与选择、限制松动、全面改革几个时期以及21世纪初的局势突变阶段,其动因特点分别为经济动因至高无上、种族主义兴风作浪、政治动因十分突出、政治与经济动因并重、国家安全成为重中之重。这一演变反映了美国移民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冷战肇始,杜鲁门政府就积极寻求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来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和渗透,心理战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杜鲁门政府将苏、中视为遏制的主要目标,同时对新中国周边国家展开争夺以构建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圈,泰国成为美国争夺东南亚的主要目标。为此,杜鲁门政府制定了心理战略和美国对泰国的政策目标,试图通过军事和经济援助、心理干预等手段将泰国纳入以美国为首的反共产主义阵营。艾森豪威尔上台后,继承了杜鲁门政府的心理战略和对泰国的政策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针对泰国的PSB D-23心理战计划。通过实施PSB D-23心理战计划,艾森豪威尔政府巩固了泰国的亲美政府,削弱了泰国国内的共产主义影响,构建了以泰国为核心的东南亚集体防御体系,最终将泰国纳入了西方阵营。考察冷战初期美国对泰国的心理战行动,可以管窥美国的心理战略、对泰国的政策目标和实施手段,揭示美国运用心理战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历史事实,从而推动国际冷战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态建设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战略上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生态建设战略的根本要求。生态建设战略的历史演变,充分体现国家发展战略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认识和实践的历史差异。1949年以来我国生态建设战略先后经历了“服务”型、“兼顾”型、“并驱”型和“一体化”四个历史演变阶段。这从侧面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二战之后与种族、人权相关的伦理变化对加拿大和美国长期以来的移民歧视政策提出了挑战。反对移民歧视的人在新的伦理背景下批评两国政府的自由主义和人权承诺与歧视性移民政策间相互矛盾。这一压力推动了两国移民政策的逐步转变。两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最终促成了互不相同、各有侧重的移民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对东北朝鲜移民实行两种不同政策:1931年至1937年实行限制朝鲜人移民东北的政策.最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为了稳定在东北的殖民统治;二是防止朝鲜移民与日本移民争利.1937年至1945年实行积极鼓励朝鲜人移民东北的政策.最根本原因就是利用朝鲜移民加强粮食生产,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无论那种政策,都是为其对外侵略扩张、掠夺并奴役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服务的.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上海创作时期,以湘西本土文化代言人的身份,针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虚伪、堕落和汉儒家理性文化的机械、板滞,对包括苗、瑶、土家、侗等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湘西文化的地方性知识系统进行深度描写,来展示湘西异样的生活世界,揭示湘西文化的精神特质。这种对湘西文化的本土阐释,是把湘西文化作为都市文明的反观之镜,也是作为拯救现代都市文明诸多病态的良方,这是沈从文此期的文学题材选择与创作思想的人类学向度。面向边远之地,聆听异域之音,寻找文化他者,以此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思想资源,这是沈从文对中国文化转型时期所存在的中国文化复兴问题的积极应答。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 ,欧盟各成员国越来越多、不同程度地成为移民国家。今天的欧洲联盟及各成员国越来越密切关注移民问题。以德国为例 ,以德意志民族为自豪的德国也愈来愈成为移民国家 ,移民在德国经历了长时期的历史发展 ,以不同的标准为依据 ,移民被区分为多种类型。移民的大量涌入刺激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但也面临着移民社会整合、教育与福利政策等一系列一体化问题 ;而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时代的到来 ,又迫使欧盟国家不得不引进高技术人才。欧盟各国政府在对待移民问题上 ,有限制移民和积极移民两种不同的呼声和倾向。在移民的社会整合和一体化问题上 ,也有要求移民适应“主流文化”和保持开放的“多元文化”之争  相似文献   

14.
近代科学技术结合到生产力中,形成科学化的生产力,作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把中国从一个不可溶的社会结构向可溶性的社会结构转变,这是近代科学技术给中国带来的最大的社会效应,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科学和科学精神的人文展开构成了科学发展观充实丰富的内涵,这对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在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这样一个重要的侧面被忽视了,所以建议在今后的教材修订中,应补充上这缺失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接触与遏制并举是冷战后的美国两任政府对朝政策的重要特征。克林顿政府时期,“接触”占主导地位,是在接触的基础上寻求外交解决,实质上是一种“妥协性”的政策;小布什政府采取的是“鹰派接触政策”,遏制占主导地位,其实质是“对抗性”的。导致两任政府对朝政策产生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任政府在全球战略应对的政策手段上及战略指导思想不同。在朝鲜核问题上,对伊拉克战争的胜利使小布什政府更倾向干实力解决问题,可以预期的是,在实现其核问题、导弹问题等方面的基本政策之前,小布什政府不会改变对朝政策的强硬立场,将继续坚持“国际化”方针,并进一步加强美、日、韩在对朝政策上的协调立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们舍小家顾大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关系着移民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的完成并不是移民工作的终结。后移民时期移民在安置地仍然面临着生活贫困、社会资本缺乏、社会融入困难、政治参与不足和区域政策无法有效衔接等各种类型的社会风险。后移民时期移民社会风险的化解需要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移民群体的主体性,多管齐下才能确保移民在安置地稳得住、能发展和快致富,确保移民新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苏联”的政策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借鉴和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聘请教育专家是向苏联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从1949到1960年间,随着国民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聘请苏联教育专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苏联专家活跃在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对当时新型教育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工党政府执政后,英国移民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在劳动力迁移政策方面,出台一系列放宽原有限制移民的政策,人口流入量显著增大。新的移民政策对英国经济、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增加财政收入和人均GDP、提供便利的劳动力供应、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数十年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对移民生计恢复与共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非预期后果。在县域融合与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系统梳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非预期后果的实践形态及深层原因,对于构建后期扶持政策转换框架及实现路径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多学科视角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非预期后果进行阐释,发现其实践形态主要包括移民身份核定方式欠科学致使移民数量激增、移民身份抑制了移民安置区的社会融合、持续性扶持诱发移民道德危机风险、持续性扶持对原住民产生双重剥夺、地方移民机构基于本位主义希望移民长期存在以及顶层设计者在制定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时面临两难困境等方面。结合我国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战略,基于扶持主体、扶持方式、扶持资源三位一体理论框架,提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转换路径,以期对下一阶段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政策建议。此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良好实践以及制度设计,对我国正在实施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亦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亚地区被称为欧亚大陆的"心脏"和21世纪的"世界能源供应地",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新世纪伊始,美国借助打击恐怖主义强力进入中亚地区,推行新中亚政策。面对美国的介入,俄罗斯调整了原先的中亚政策。美俄对中亚地区的战略争夺,必将对中亚地缘政治形势、国际战略格局以及相关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