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年,英国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找寻订立反俄军事政治同盟的伙伴.初以德国为对象,未遂.后与日本谈判成功,于1902年订立英日同盟.这一同盟并未背离英国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既继续保持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孤立”,又使英国仅承担十分有限的军事义务,便利用日本,有力地遏制了俄国在远东的扩张.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英国依靠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海上实力在世界上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霸主。由于其强大的国力,在外交上,英国实行着一条不与他国结盟的"孤立"政策。而欧洲另一强大帝国俄国也一直醉心于武力扩张。因此,双方在中东、近东、远东等地都有着尖锐矛盾。为了争夺这些地区的控制权,英俄双方的斗争非常激烈。起初,英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海军实力一直压制着俄国。但是进入19世纪末,随着英国国力的下降以及法俄同盟的缔结,英国在同俄国的斗争中逐渐处于下风,殖民地防务面临重大危机。为了保证其殖民地利益,英国不得不放弃其一度引以为豪的"光辉孤立"政策。本文拟从英俄矛盾的角度来探析英国"光辉孤立"政策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初,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朝鲜,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殖民战争。日本经过长期的扩军准备,并得到英美两国的支持,战胜了沙皇俄国,成为“新起的帝国主义强国”。停战条约规定,中国东北由战前的俄国独占,变为俄据其北、日霸其南的瓜分状态。日本从俄国手中夺回了在十年前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失去的“战果”。战后初期,日本外交战略的既定方针是继续保持同英国的同盟关系和日美间的联合,以防止俄国“复仇”,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1780年武装中立同盟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文章认为1780年武装中立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十八世纪下半叶俄国与英国之间存在战略利益的矛盾;武装中立同盟的形成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及良好的国际环境;武装中立同盟使俄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也对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其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德意日军事政治同盟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世界各种基本矛盾急剧尖锐,推动德意日法西斯迅速奔上战争舞台。从三十年代开始,德意日三国在走向世界战争的道路上,加紧勾结,终于携起手来,结成了军事政治同盟,从而加速了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扩大,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就三国同盟的形成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世界各种基本矛盾急剧尖锐,推动德意日法西斯迅速奔上战争舞台。从三十年代开始,德意日三国在走向世界战争的道路上,加紧勾结,终于携起手来,结成了军事政治同盟,从而加速了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扩大,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就三国同盟的形成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法西斯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正式建立军事政治同盟,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对整个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划出了一个新的阶段.一德、日两国仗恃三国同盟这一侵略阵线最终形成,加紧协调侵略行动,积极准备进行新的战争冒险,使世界大战朝着全面战争的方向发展,这是三  相似文献   

8.
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和德奥四国同盟之间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获得了极可宝贵的喘息时机,就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  相似文献   

9.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法西斯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正式建立军事政治同盟,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对中国局势也有着巨大影响。一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直接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日本统治者受三国全面同盟形成的鼓舞,决心利用同盟去建立梦寐以求的“大东亚共荣圈”,因此,加快了南进的侵略步伐。其时,中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由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也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日本军方对于“直接解决中国事变几乎已经绝望。”①但在日本侵略者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以为蒋介石之所以与日本对抗到底,完全是因为得到英、美的援助和支持,因此,只要占领南中国,切断外援,蒋介石就会屈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从冷战结束之初同时弱化,发展为世纪之交"一强一弱"(美日同盟强、美韩同盟弱),而经过韩国李明博政府和日本鸠山内阁时期强弱态势的短暂逆转,自2010年中开始,两同盟出现冷战后的首次同步强化态势。地区冲突爆发是两同盟同步强化的直接诱因,美日韩三国安全政策趋向统一是决定性动力,日韩两国的国内政治形势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两同盟同步强化,加剧了朝鲜半岛的战争危机、东北亚地区的战略紧张和军备竞赛危险。  相似文献   

11.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建立了三国军事同盟.三国同盟的建立,对日本来说,是其加速解决南方问题的外交准备.它的根本目的是利用德国的力量牵制美国,阻止美国干涉日本南进,企图首先利用外交手段达到侵占西南太平洋地区的目的.用这一外交手段不能达其目的时,则采用武力手段.这是日本与德意结盟的主观目的.但其效果则不以德意日的意志为转移.三国同盟建立后,美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美日谈判,以往国内的研究,多以美日间在中国问题上的角逐为中心内容,而忽略了美日谈判与轴心联盟的关系。其实,弄清楚这个问题,对我们进一步了解美国对日谈判的最初动因,尤其是从美国全球战略的角度看待其远东政策是有帮助的。一美国首脑同意与日本展开谈判的最初动因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拆散德意日三国轴心同盟。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签署的三国同盟条约规定:德意日三国相互承认彼此在  相似文献   

13.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法西斯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正式建立军事政治同盟,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对整个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划出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丘吉尔为首的保守党上台,英国坚持要在《澳新美同盟条约》中发挥作用,而补救的唯一办法就是试图参加同盟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丘吉尔利用一切机会向美、澳、新表达自己的要求,并希望三国可以满足他的要求。但是不论英国政府怎么努力,都不能如愿以偿,最后不得不接受事实。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日美谈判,是日美为了缓和双方日趋尖锐的矛盾而举行的外交谈判.日美谈判对日本来说,是想利用三国同盟及其在太平洋上的军事优势,对美施加压力,促使美国对日让步,以便采用外交手段解决中国问题和东南亚问题;对于美国说来,则想通过谈判,在中国问题上与日妥协,以牺牲中国抗战利益来满足日本部分要求,达到阻止日本南进和拆散三国同盟的目的。因此,中国问题在日美谈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普法战争以后 ,列强展开激烈的外交斗争以缔结新的同盟关系 ,建立有利于自己的欧洲新格局。俄国成为德法争夺的主要对象。法国经过长期的外交努力 ,并通过大规模对俄贷款 ,最终实现法俄结盟 ,摆脱了战略孤立地位。欧洲格局的新框架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7.
日本由于本身国力的局限,决定了它在为实现其战争目的时,必然以外交上的纵横捭阖为能事。日本希望以日德意三国同盟、日苏中立条约增加自己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以便解决中国事变,谋求国力的充实,甚至谋求和平地进驻荷属印度支那,建成“大东亚共荣圈”,不战而独霸亚洲。而美国则希望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未来的战争潜力来威吓日本,同时又以中国问题的一定妥协引诱日本,离间三国同盟,争取时间,加强太平洋地区的防务,以确保欧洲第一的战略。正是由于日美双方的相互需要,促使两者走上了谈判之路。  相似文献   

18.
英日结盟是20世纪初英日两国争夺远东霸权的权宜之计。由于相互的利益需要和地缘政治的因素,一强一弱的英国和日本通过同盟暂时稳定了两国关系。但是,“一强一弱”本身就预示着同盟带有致命的缺陷:如果两国国力发生变化,英国为维护既得利益和日本为谋取扩张机会的不同目的势必会引发它们之间的矛盾与争夺。从这个角度出发,考察同盟的解体则是英日两国的基本利益产生矛盾和冲突,以致无法协调的结果。文ujj从日英缔结同盟之初入手,分析了同盟在两国带来的不同结果和反应。   相似文献   

19.
1907年6月3日,俄国第二届国家杜马被解散,按6月3日选举法产生的第三届国家杜马在此后不久开始工作。沙皇依靠这届杜马内部的两个多数,即右派和十月党、十月党和立宪民主党的多数,打着“立宪”的旗号,建立起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同盟,妄图继续维持腐朽的专制制度。所谓六三政体,不仅仅是指第三、四届国家杜马内部的结构,而是1907年以来俄国政治制度的总称,它涉及一系列政治关系:国家杜马与国务会议、国家杜马与内阁的相互关系及国家杜马内部的力量对比。苏联及国内史学界历来有六三政体一直延续到二月革命的说法,这意味着承认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同盟一直没有彻底破裂。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而是认为,六三政体自产生后没过多久就出现了裂痕,内部矛盾日益加深,致使它在大战前夕已陷入无法解脱的困境之中,在大战中彻底崩溃。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是远东国际关系松动的开始.战前,英国在华有极大势力,面对俄国在东亚的激烈争夺,选择日本为防俄体系的伙伴,以调停为名频示好感,取消一些对日不平等条款,并对其越轨行为视而不见;日本则在日英条约中出让主权,示好英国.战争过程中,英国借口中立为日英不法行为进行辩护.战后,英国为防日本成为远东新对手,对三国干涉还辽采取默许态度,迫使日本屈服.该战间接地使英国实现了利用新盟友打击老对手的外交目的,但付出了退出东亚的代价;而日本则利用大国矛盾,竭力壮大自身,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远东英国殖民时代结束,日本成为东亚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