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活跃于重庆的突兀文艺社是一个由重庆兼善中学学生发起成立并延伸至复旦大学、重庆大学、国立剧专、载英中学等多所大、中学的校园文艺社团.突兀文艺社凝聚力强,倾向明确,有刊物,有阵地,其活动持续近十年,并在文学大师茅盾与老舍的指导与影响下,留下了一批反映抗战现实生活的作品,成为抗战时期重庆颇具典型意义的校园文艺社团.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是老舍写作生涯的重要转折期,文艺大众化又是抗战时期中国文学面临的首要难题,这个话题的提出和运作极大程度地影响了老舍的写作走向。通过分析老舍抗战时期参与通俗文艺写作和文艺大众化问题论争的经验,讨论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艺大众化问题和老舍的写作走向的相互关系,并且在老舍的庶民身份、性格因素上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3.
大后方文学是中国抗战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抗战文学特殊风貌的典型代表.《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艺刊物.本文从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文学期刊《抗战文艺》入手,将全面抗战时期的文学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前期(1942年以前)和后期(1942年以后),并以此为基础来探究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小说人物塑造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2005年8月2日至5日于江汉大学召开的“救亡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近百篇学术论文。与会者从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学术与抗战、抗战文学与文艺、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日本文化侵华及奴化教育、抗战时期的文化人物研究、抗战文化、抗战时期的报刊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展示了抗日战争这一中国历史上重要时期的文化的各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生机勃勃、成绩斐然的新四军文艺工作,在中国现代文艺史上,理应记下它的光辉业绩及奋斗历程。一新四军文艺团体的建立,是1938年1月以朱克靖为团长的“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在南昌的成立为其开始。团员来自全国各地,有青年学生、工人,还有文学家、戏剧家。团员们家庭不同、境遇不同,但都满怀救国热忱,风尘仆仆奔向革命。抗战爆发,许多追求真理,向往革命的青年来到了新四军文艺团体。党在白区的长期斗争中培养了一大批左翼文艺作家和戏剧电影工作者,除少数继续留下为党工作外,大部分都组织  相似文献   

6.
立足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文艺人民性是七月派在抗战时期提出并阐述的重要文艺思想.作为七月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七月派诗歌有效、严格地践行、落实了七月派的文艺人民性思想.抗战时期七月派诗歌的人民性,体现在题材对象的人民性、主题内涵的人民性、策略技艺的人民性和美学风格的人民性诸多方面.七月派诗歌的人民性,一方面与抗战背景下文艺话语所普遍具有的人民性达成了一致,另一方面又显示了自身的独特性.人民性,是抗战时期七月派诗歌认识论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7.
"2008重庆'抗战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主办,于2008年12月7日在重庆召开,参会的有海内外专家学者80余人.大会就抗战文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抗战时期的中外关系与中国全民抗战、抗战时期的区域文学与大后方文学、抗战时期的文艺政策与文学理论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取得丰硕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诗歌运动是抗战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战地社和铁流社等新诗团体、在军队和记者群中活跃的诗人群体以及燕赵诗社等旧体诗团体开展起来的。这些团体通过街头诗等运动形式一起促成了晋察冀文艺的发展,并推出了一些杰出的诗人和作品。本文力图在翔实的史料的基础上,运用文史结合的方法对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诗歌运动做一下整体概述,再现当时的诗歌运动盛况。  相似文献   

9.
在抗战时期,人们将创作、讨论缩小在"战争"的框架内,由此产生了空洞而千篇一律的文学。但战时最大的文艺刊物《文艺阵地》在反对公式主义写作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这对于我们今天开阔视野,丰富创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战文艺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继承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传统,而且在思想内容上更为深刻,题材上更为扩大,艺术上更趋成熟,形式方面更加多样,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战时期的话剧,是抗战文艺中突出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