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水经注》的歌谣谚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经注》一书,除了它在地理、历史、考古、民俗、文献、目录、碑版等方面的学术价值以外,由于它的文字生动,语言丰富,所以在文学上也有很高地位。唐朝诗人陆龟蒙诗:“山经水疏不离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诗:“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说明他们对于此书的爱好。当然,他们对此书的爱好,绝对不是乾嘉学者的热中于考据,而是对此书在文学上的欣赏。我在拙著《论郦学研究及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已经述  相似文献   

2.
歌谣谚语在先秦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功能。《国语》中谚语的政治功能表现为臣下引谚语以劝谏君主、外交场合的利器、观政知人的依据。《国语》中歌谣的政治功能表现为:抒发讥刺与赞美情绪的议政功能;游说功能;童谣的预言功能。  相似文献   

3.
歌谣谚语在先秦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功能。《国语》中谚语的政治功能表现为臣下引谚语以劝谏君主、外交场合的利器、观政知人的依据。《国语》中歌谣的政治功能表现为:抒发讥刺与赞美情绪的议政功能;游说功能;童谣的预言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司马迁第一个系统地给人物写传记,他的《史记》人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文学艺术特征,代表了汉代文学的伟大成就,显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些最重要、最稳定的本质特点,至今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司马迁擅长于运用对比笔法记载历史.洪迈《容斋五笔》卷五《史记筒妙处》条盛称《史记》中有许多篇章蕴含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他对《平原君列传》中有关毛遂事迹的部分作了如下转述: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具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因而《史记》中充满着辩证艺术。主要体观在以下方个方面:历史的“实录”原则与文学的表现手法、现实与理想、美与丑、共性与个性、大事件与小故事、正与反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戏曲和古典小说十分注重、讲究人物的出场艺术。它们把人物出场当作正面刻划性格的起点,创造了各式各样神色兼备、异采纷呈的出场样式。然而,人物出场艺术并非肇始于小说,也不是发端于古典戏曲,它始创于《史记》中的传记文学。《史记》最大的文学成就在于开创了以写人为中心的文学时代,以写人为中心,自然而然涉及到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问题。这部囊括了几百个人物的巨著,开创并奠定了我国古典艺术创作重视人物出场描写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对偶是《史记》散文诸多修辞手法中数量巨大的一种。它的广泛而成功的运用,对《史记》语言总体风格的形成产生了积极而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是汉代伟大的语言艺术家,他对古奥的传统书面语进行了改造,对社会流传的口头语进行了合理吸收,创造了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又富有表现力的新的书面语,用这种具有新规范的文言来塑造传记人物形象,来表述自己的“一家之言”,使《史记》具有了独特的语言艺术表达特征。《史记》传记有抒情、有议论、有描写,但主要的方法是通过记叙来写人记事,主要记叙传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以实际行为来表现自己,叙述人的语言常起介绍、联贯人物和事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史记》在我国历史、文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史记》的评论艺术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与先秦古籍、汉初文赋、太史公的创作目的有着密切联系 ,其“寓论断于叙事”、“夹叙夹议 ,叙议结合”、“直抒胸臆 ,画龙点睛”等评论方式也引起了后人的高度重视 ,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史记》受传统美学观的影响,在结构上有意识地追求对称美与对照美,其人物传记的结构类型也异姿纷呈:“千山起伏、峰断云连”、“绾结连珠、层叠上升”、“绣错花分、穿插包孕”。巧妙的结构为摹写人物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其建构合传、类传的方法———“搭天桥法”和穿插叙述,亦沾溉后人,衣披百代。  相似文献   

12.
<正>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这里,他不仅肯定了《史记》的历史价值,同时也肯定了它的文学成就.《史记》的史学价值是无可非议的,那么它的文学成就到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传统的观念认为《史记》是一部纪传文学,并且把它归入古典散文类.《史记》是一部纪传文学,但是把它归入古典散文类是不够确切的.从文学角上来看《史记》中那些成功的,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应当属于早期的中国古典小说范畴.  相似文献   

13.
14.
文学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并非司马迁首创,但司马迁却是运用对比手法十分出色的一位古代作家。他在《史记》中对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为后人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的东西。本文从自由灵活的形式、爱憎褒贬的寄寓、鲜明形象的刻画三方面论述了《史记》高超的对比艺术。  相似文献   

15.
《史记》描写人物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事件的故事化、语言的个性化、夹叙夹议、对比烘托、细节显示、心理描写、肖像刻画,以及抒情笔调等,都成功地突现了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具有高超的讽刺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作家中的讽刺大师,他的《史记》也是具有卓越讽刺艺术的巨著。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曾假设有人非难他写《史记》而辩解道:“余闻之先人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这是说,《春秋》除了刺讥以外,也有褒,他要学习褒的一面,来光汉家之“明圣盛德”。  相似文献   

17.
从司马迁笔下的汉高祖和汉武帝,是可以看出《史记》的卓越讽刺艺术的。司马迁在讽刺汉朝开国国君——汉高祖和当今皇上——汉武帝时,主要运用了以下讽刺手法。  相似文献   

18.
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曾假设有人非难他写《史记》而辩解说:“余闻之先人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这是说,《春秋》除了刺讽以外,也有褒,他要学习褒的一面,来光大汉家之“明圣盛德”。关于刺讽的一面,他没有直接谈,但是实际上正由于他在《史记》中对汉天子多有刺讽,才这样辩说的。他又在《匈奴列传》评语中说:“孔子著《春秋》,隐桓之闲则章,至定哀  相似文献   

19.
“不怕官,不怕管,检验真理靠实践。”这就是谚语。它简炼尖锐,富有哲理;押韵顺口,形象生动;语言通俗,耐人寻味。谚语是反映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日常生活的艺术结晶,渗透着人民深厚的思想感情。中国谚语,是中国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是人民口头创作的一种形式。谚语紧密地联系着人民生活。“别看都是庄稼话,撒在地里能开花”、“水滴积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史记》中英雄传奇的具体表现及作者塑造传奇人物的艺术方法,审视《史记》中英雄传奇的审美价值和对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深远影响。它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感受司马迁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