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远的定格     
30年脱胎换骨的改造,30年与艰险恶劣自然环境的抗争。在仍留在新疆的上海支青中,有这样一位——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曾祖父是清末湖南三大才子之一,叔父程之则是当今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七十年代末,震动全疆的支青返城浪潮没有裹走他,就在那时他却开始了一个独特的营生:为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照像。  相似文献   

2.
临近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北京召开之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l”8月30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这样强调。九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同时将在国庆五十周隼到来前的北京召开——三件大事,在同一时间举办,正遇国庆,且赶上跨世纪的交接点,“这在我们民族工作的历史上,从未…  相似文献   

3.
继石器时代之后,人类社会历史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时代——青铜时代。青铜文明出现在青铜时代。世界上所有重要的古代文明,都经历过青铜时代。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等地,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我国在商代(公元前十六到前十一世纪)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相似文献   

4.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不论农村孩子还是城里孩子,要让孩子们站在成长的同一起跑线上!”说这些话的时候,撤门小学校长马彦文已在山沟沟的讲台上站了30年。视教育事业为毕生理想的马彦文,用30年的努力硬生生改写了贫困的宁南山区一个小山村轻视教育、重男轻女的历史,在撒门村创造了一系列奇迹: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98年之前的65.8%上升到现在的100%,女童入学率由原来的52.5%一跃上升到了100%,学生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2010,(8):27-27
位于中国东北部大兴安岭、中俄蒙三国交界处的呼伦贝尔广袤草原堪称世界上最美的草原。它不仅面积大(25万平方公里),而且非常“立体”——高山、湖泊、河流、草地、丘陵等齐聚在此;同时还是一个巨大的动植物基因宝库——数以万计的物种在此生息延续;这里更是丰富的人文历史博物馆——多民族繁衍聚集,是游牧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狩猎文化的根祖地之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是感受人类历史的时空隧道……总之,呼伦贝尔大草原是领略自然和文明的最佳去处。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黑龙江地区过年的习俗正经历着一个现代化渐进的过程,尤其是近10年来,过年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细致描述和深入分析,不难看出春节文化变迁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的现代性力量和传统因素之间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自然怀抱里的独龙女燕冰“那是一个拒绝了所有的温存,纤和与一切梦想的地方,它只接纳那些在灵魂里准备好了去承担无比艰辛与苦难的人们……”那是辽远的独龙江养育出的独龙族——中国土地上一个只有5800人的民族。罗荣芬,独龙族的第一位女学者。在这里,我们从她眼...  相似文献   

8.
梁黎 《中国民族》2014,(4):43-45
记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本2008年出版的《国歌合唱团团刊》。当场,我就被团刊上那56张充满阳光的笑脸所震撼——这本画册记录了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歌合唱团选手的故事。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口含玫瑰花的维吾尔族女孩。那就是你吧?  相似文献   

9.
走进惹巴拉     
早春时节,我受邀前往惹巴拉——一个传说充满诗意、美丽的土家原生态山寨采风。汽车在曲折的山道上蜿蜒前行,透过车窗,我不时看见一棵又一棵站立在山际的树,在料峭的寒风中脱去了华美的叶子,留下光秃秃的树枝向灰蒙蒙的天空伸展,似在顽强抗争,又似在沉默守望,  相似文献   

10.
在阿尔及利亚各民族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民族集团——卡比尔人,他们自古以来就定居在朱尔朱尔和巴博尔的沿海山区。他们的人口占阿尔及利亚人口的30%;占阿尔及利亚所有柏柏尔人的五分之三,他们正在形成一个特殊的  相似文献   

11.
刘廷江已经成了"名人"。百度搜索"满都村刘廷江",显示结果为30页2970条相关信息,而且80%以上是他的先进事迹。一个民族地区的村官,如何能做到在互联网上声名远扬?答案是——他让富民的路无限延伸。19年来,刘廷江凭着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热忱,带领呼伦贝尔市达斡尔民族乡满都村各族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并让这条富裕的道路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12.
地理大交流:公元四世纪到六世纪的历史新解陈桥驿公元四世纪到六世纪,这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时代——大群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个接一个跨越了秦始皇以“尸脸相支拄”而筑的长城,进人中原建立“五胡十六国”。这一在历史上被称为“五胡乱华”的时用,实际上...  相似文献   

13.
唐昭平 《民族论坛》2003,(8):54-54,55
在湖南省西南边陲,有一个不起眼的地方——通道侗族自治县。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一隅之地,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中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菅新刚,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省阳信县翟家村人。自 1993年他从山东省滨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阳信县刘庙回民中学任教。 7年来,因回中缺少教师,菅新刚在担任班主任的同时,一直坚持跨年级、跨学科教学。他爱岗敬业,精心施教,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民族团结、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6月 19日,菅新刚同志不幸因肝癌去世,年仅 28岁。他不愧为——    巍巍泰山作证,涛涛黄河诉情,在广袤的鲁北大地上,正传颂着一个普通而不平凡的名字——菅新刚。这位在阳信县河流镇刘庙回民中学任教的青年教…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成分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其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大小50多个少数民族。这个现实为民族学研究和影片摄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会。尽管苏联在20年代和30年代就已开始制作民族学影片,但我却被目前制作的一小批同样的影片所打动。在1986年底和1987年初,我带着一笔资金到该国就民族学影片制作的情况做了3个月的研究,从中了解到,无论在莫斯科大学还是在列宁格勒的大学里,都还未开设民族学影片制作的课程。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下设一个室——一个独立实体来关注此  相似文献   

16.
中国藏传佛教传播的文化生态学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传佛教是我国藏、蒙古、普米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信仰。在地理上,藏传佛教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西北部,形成了一个半月形的分布区域。本文利用文化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藏传佛教文化在中国境内的传播与发展,认为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西北部和藏传佛教的诞生地——青藏高原具有相似的文化生态环境,藏传佛教对这一特殊的文化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是导致藏传佛教在中国境内半月形分布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会场上睡觉,看上去也许并不能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但是却可以反映一个官员的精神风貌——碌碌无为,不思进取。  相似文献   

18.
不需要太多的敏锐,你就会发现:十六大闭幕不到一月,“全面奔小康”已成为一个举国上下讨论的话题——在构成一种成熟的实践以前,“全面奔小康”先在媒体上构成了一个先声夺人、色彩浓烈的新语境。各行各业皆在捕捉此语境下与各自领域相关的新话语。民族工作部门应当捕捉到些什么新话语?近一年来坐在办公室里,最频繁地接收到的,是来自福建的民族工作信息——有时其势直如雪片一般。那遥远的东南海边的讯息,应接不暇地呈现在眼前,挥之不去;千里之外的福建省民族宗教事务厅的人与事,就在眼前,让人熟悉得很。何不去福建完成一次采集…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不会忘记他——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老战士、壮族人张报文/梁庭望听到张报去世的消息,正值春暖花开。于是,在哀痛之余,不禁惋惜万分:也许在壮族历史上像张报这样的人物恐怕再难有第二位了。张报原名莫国史,1903年11月5日,出生于广西新宁(现扶绥县)一个...  相似文献   

20.
采访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但是,谈话却情不自禁地从改革开放30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历史巨变开始。——"用什么词汇,都没法形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基本路线的伟大性!"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王志宝先生说。他让自己的话题久久萦绕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在曾经担任林业部常务副部长以及第一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的日子里,他曾经主持过总价值近5000亿元的巨大林业工程。改革开放,给我们每一个人都留下过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这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起点。而事实上,接下来要谈论的话题,距之并不遥远——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又一个伟大起点,并将成就中国改革开放又一轮更加波澜壮阔的历史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