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元好问的山水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山水诗创作,从南朝宋初谢灵运开山以来,经南齐谢眺至盛唐孟浩然和王维渐臻纯熟,形成了影响颇大的山水诗派。李白、杜甫虽然不以山水诗著称,然而他们的创作达到了山水诗的高峰。唐代其他诗人,如王湾、王之涣、崔颢、李欣、祖咏、韦应物、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杜牧等,都先后创作了许多情景交融的山水佳品。由此可  相似文献   

2.
山水诗作为一种类型在晋宋时代确立后,在隋唐尤其是盛唐时期创造了空前的繁盛局面,其技巧和意境创造远较南朝的模山范水更成熟更完美,以王、孟、李、杜四家的山水诗最具代表性,他们的山水诗创作远非只用王昌龄的“物境”理论所能描述的,这就推动了山水诗论的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3.
冉庄的山水诗创作,执著而果丰,着实可人。我们不应只给予一种静观默察的理论观照。我们更应从“研究”的角度,从“史”的流动中来把握其嬗变与功绩。扩而言之,我们更应从文化因变的层次上来考察冉庄的山水诗创作。也许这样做,会为冉庄山水诗的研究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李白是我国最为杰出的山水诗人。在他坎坷、矛盾的一生中 ,学习、追求和创作 ,突出了其山水诗的二重取向。既有建功立业、积极入世的一面 ,又有道家清静无为、消极出世的一面。二重取向是理解其山水诗审美价值的秘钥。  相似文献   

5.
西方诠释理论见诸于翻译批评活动中。文章通过对诠释过度与诠释不足概念的认知,结合王维山水诗歌的翻译现状,从王维山水诗歌的无我性、王维山水诗歌的含蓄性以及王维山水诗歌的语言等三个方面展开批评。从而说明诠释或翻译应力图保留诗人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翻译观,以求精准无憾地向国外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6.
论六朝咏物诗、宫体诗与山水诗之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六朝咏物诗、宫体诗与山水诗之联系王玫南朝开始,咏物诗逐渐增多,宫体诗创作更趋于盛行,相比较于这两类诗,南朝山水诗的创作声势略显微弱,且有与这两类诗渐趋合流之趋势。从南朝山水诗创作的总体格局来看,咏物、宫体等诗或可看作是南朝山水诗的旁支,或者说山水诗...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上有“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月兆。谢惠连是谢灵运与谢月兆之间的过渡。他的创作,既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模式,又开启了谢月兆山水诗中情与景相融相契的创作倾向。由此,谢惠连成为谢氏宗风与山水诗传承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8.
盛唐山水诗的高潮 ,植根于社会文化氛围 ,植根于大众的接受趣味。所以出现盛唐诗的高潮 ,是诗歌文本自身发展的结果 ,也是审美接受的生态效应。因此对山水诗创作—接受—再创作的循环状态的研究 ,即是注重山水诗生态环境和创作主体生态取向的研究。盛唐山水诗创作主体的创作自觉 ,表现出审美上取南北文化之长为理想境界的文化整合意识 ,表现出对于时代接受趣味的顺应。思想整合的盛唐文化生态 ,使山水诗水准卓特高标 ,出现了盛唐所特有的艺术生态和面貌 ,这在唐人选唐诗中得到真实而生动的展示  相似文献   

9.
明代山水诗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初期山水诗可以胡应麟《诗薮》按地域别为吴派、越派、闽派、岭南派、江右派五个创作群体。越派与吴派的山水诗成就高于其它三派,刘基、高启分别是其代表。明兴盛时期的“台阁体”其山水诗无明显政治目的,以冲淡闲雅为宗。明代中叶的复古派也不乏好的山水作品。明代晚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比以前愈益亲密,人们的山水审美意识更进一步深化。遗憾的是此时的山水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方面  相似文献   

10.
赵维平 《中州学刊》2004,(3):123-125
晚清山水诗体现着中国文人的传统意识,或多或少地带有对封建盛世的憧憬与留恋;总体格调是清冷,摆脱不了国势日衰民不聊生的时代投影,或多或少地让人感觉到末世之悲;出现了黄遵宪为代表的描写异域风情的山水诗,表现了新生旧文人开眼看世界的博大胸襟.晚清山水诗五大家中,魏源志在为祖国名山大川一一作信史,山水诗写得具体而细致;谭嗣同山水诗虽偶一为之,但最得传统山水诗的风神;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传统山水诗创作并无大的建树,但其异国风情山水诗在内容上能够客观看世界,不再夜郎自大,形式上有些自由诗气息,因而在中国山水诗史上的地位不能小觑.  相似文献   

11.
王维诗画禅意相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中有画”作为王维山水诗之重要特点,其内涵值得重新探讨。王维的山水诗创作与其绘画创作,具有相同的生活基础与思想背景,都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王维的诗画相通,不是由诗画艺术技法的相互借鉴和景物描绘的一致性所造成的,而是由作者的禅宗信抑所决定的。“禅意”是王维诗画相通的核心内容。只有这样理解,才符合苏轼所说王维“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之本意。  相似文献   

12.
唐代山水诗在唐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有一大批山水诗人外,其他许多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都写过部分山水诗。唐代山水诗在继承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田园山水诗传统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空闲凄清、深沉冷寂的风格,这种风格一方面与唐代某些文人避免政治,隐居山林及当时各种社会矛盾何关,另一方面,与唐代禅宗的盛行也有内在的思想联系。本文仅就后一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一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并未形成繁荣局面,其内容主要是田园风光和自然景物,陶渊明和谢灵运是其主要代表。陶诗长于田园风光,沈德潜认为陶诗“清远闲放,是其本色”(《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上  相似文献   

13.
王绩的20余首传统上被认为是田园诗的诗歌,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相比,其发生的环境,体现的志趣及审美关照的视角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更具有山水诗的特点,笔者称之为"田园山水诗"。本文所谓的"田园山水诗",是点缀有少量田园词汇,以描写山野林泉等自然景致为主,并抒发隐逸幽情等相关情思的诗歌,属于山水诗的范畴。"田园山水诗"中与田园相关的词汇只具有符号的意义,在文化传统中代表一种脱离世俗官场,人格独立,洒脱高逸的状态。王绩创作田园山水诗是由自适其适、热爱山水的天性,以及"会意为功"的文学主张决定的,同时也是向山水诗人学习的结果。田园山水诗拓展了唐代山水诗的题材,丰富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意蕴,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谢灵运与东晋僧徒山水诗歌的关系,前此学界极少论及.本文详细考察了东晋僧徒山水诗歌的创作情形,证明灵运之前的东晋僧徒不仅有着浓厚的山林好尚,而且创作了一批数量可观、风格独具的山水诗.作为虔诚的佛教信徒,灵运的山水好尚及其创作的大量优秀的、清新静穆的山水佳作,多方面地受到东晋僧徒山水诗歌的影响.这再一次昭示文学史上凡有建树的作家,都不可能凭空产生,作为我国山水诗歌的开山,谢灵运当然也不会例外.  相似文献   

15.
韩愈、白居易思想比较论纲吴相周韩愈、白居易是中唐后期文坛两大宗主,其创作、开宗立派直接受到思想观念的影响。因此弄清二人思想及其联系,对深入理解其创作和所代表的流派,无疑大有裨益。总的说来,韩愈是较为纯粹的儒家,从内到外,一生未变;而白居易则是以儒家思...  相似文献   

16.
许芳红 《河北学刊》2008,28(3):116-119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时人评及谢灵运山水诗往往以其"又常常拖着一条玄言尾巴"为憾,似已成为公论。本文旨在挖掘谢灵运山水诗之丰富情感内涵的基础上,在与同时期文坛山水诗创作的比照中,论证谢灵运山水诗之玄理与山水之景在诗人生命情感的统摄中交融统一,而非牵强累赘之物。  相似文献   

17.
元结的山水诗山水游记前承陶渊明,后启柳宗元.他的山水诗与山水游记构成了一个理想的山水世界,这个理想的山水世界寄托了元结多重的人生企求与愿望.其创作心态主要是受安史之乱的影响,同时还受儒、道意识以及陶渊明隐逸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白居易父母确为舅甥联姻,其母白陈氏为其父白季庚之姊陈白氏的女儿,这种婚姻关系在当时并不罕见,与其是否为胡化藩镇无关.(2)白居易曾与其早年情人湘灵有过一段实质上的婚姻关系,两人被迫分手可能是因为门第观念的束缚,早年情事对白居易诗歌创作有明显的影响.(3)白居易与杨氏夫人共生有五个子女,但仅女儿罗子长大成人,子女的早夭是白居易大量创作感伤诗与沉湎佛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朱彝尊山水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顺康诗人朱彝尊的山水诗创作以追求“醇雅”为主要艺术特征。但其内容与风格却是不断嬗变的:抗清时期以山水寄寓民族兴亡之感,游幕时期借山水抒发个人情思,归田时期咏山水反映闲适心境;诗风早期学王孟之冲谈,中岁学杜甫之遒壮,晚年则兼学苏轼等宋诗。从朱彝尊的山水诗创作可窥探清初诗坛创作逐渐远离政治功利性与由学唐向学宋转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魏晋山水审美意识的普遍自觉带来了山水诗的勃兴,而在当时造型艺术以形传神和赋体文学铺采?文的影响下,初创时期的山水诗以对山水外在形貌的摹写为美学追求。与此同时,诗论家们以“模山范水”、“巧言切状”的“形似”、“巧似”作为山水诗创作的理论总结,而唐代王昌龄的“物境”论则强调的是一种主观感受中的“形似”,并将“形似”提高到了“境”的美学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