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琦 《决策与信息》2011,(6):111-112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中重要的制度设计。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上的特别规定,其在与谋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维护促进市场交易的迅捷、高效,已为各国立法加以规定。然我国立法之规定极为不完善。本文试图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着手,明确其性质,进而提出立法完善意见,以真正实现利益返还请求权的立法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有关利益偿还请求权性质的各学。说进行分析,基于理论与实践上的考量,得出合理的性质认定,并以此对《票据法》第18条的用语进行质疑,为票据法的修改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珊 《经营管理者》2009,(13):166-167
票据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际上统一程度最高的法律。我国票据法在票据基础关系、票据的使用范围、票据对价制度、票据的转让方式以及空白票据效力问题等方面,存在着不合乎国际票据法通行规则的缺陷。针对我国现行票据法存在的若干不当之处,提出思考性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到损失的事实,即在不当获利的同时发生了侵权事实。本文根据一则案例引发的三种不同观点,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能否竞合和二者发生竞合时当事人如何行使权利等方面,对本案的三种观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吴春力 《科学咨询》2007,(21):15-15
在票据法的研究中,票据背书制度无疑是倍受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学者们讨论的重点似乎更多地倾注于票据背书的效力、种类等方面,而对背书制度在整个票据法体系中的地位,尤其是对票据权利拓展的意义却少有论及,因此,本文尝试就此问题做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孙永民 《决策探索》2010,(18):66-66
背书是持票人为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或将票据权利授予他人行使,在票据的背面或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然后将票据交付被背书人的一种附属票据行为。我国《票据法》第27条第3款规定,持票人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或者将一定的票据权利授予他人行使,应当背书并交付票据。因此,背书方式是我国票据法规定的票据转让的最主要方式。背书禁止是法律赋予出票人或背书人有权或者法律直接对票据的背书性加以限制。根据我国票据法的有关规定,票据背书禁止分为两种:一是约定的背书禁止,包括出票人背书禁止和背书人背书禁止;二是法定的背书禁止。它们对票据的流通均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岚 《决策与信息》2010,(8):117-117
空白票据是票据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票据实践中的一个难点。本文着重对空白票据的补充权问题、空白票据的法律效力问题、空白票据丧失后的救济途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银行票据 (以下简称票据 )是以支付金钱为目的的证券 ,由出票人签名于票据上 ,无条件地约定由自己或另一人支付一定金额 ,可以流通转让。若约定由出票人本人付款 ,则是本票;若由另一人付款 ,则是汇票或支票。可见票据的基础是信用 ,票据当事人义务的履行、权利的实现要有一套管理体系进行保证 ,否则某一环节的疏漏 ,就会引发票据当事人利益的损失。(一)银行票据可能产生的风险分析1.违约产生的信用风险。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商业信用风险。按我国现行《票据法》解释 ,银行票据是一种无条件的支付命令书 ,可背书转让而流通。可…  相似文献   

9.
按 1996年 1月 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 )的规定 ,票据是指出票人承诺自己或委托付款人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的金额并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仅指汇票、本票和支票。《票据法》中所指的票据不包括广义的票据中所指的诸如发票、提单、保单、股票等之类的票据。票据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唐宪宗时有一种作为汇兑用的凭证 ,称为“飞钱” ,与今日的汇票相似。另一种是“贴” ,又类似于今日的“银行支票”。宋朝初年 ,资力比较雄厚的商人自己发行了一种称“交子”的凭证 ,以代替当…  相似文献   

10.
王斐 《决策与信息》2011,(9):111-112
追索权制度是票据法上为保障票据流通性、降低交易风险所特别设立的制度。福费廷业务作为二战以后新兴的一种国际贸易的中长期融资工具,虽以票据为主要操作工具,但其最大的特征与优点却是无追索权。这种与传统票据法恰恰相反的特征,在实践中为保证其法律上的效力,在保有其特点的基础上必须符合当下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1.
票据作为最早产生、最为典型的有价证券被誉为"有价证券之父",在加快商品交换及推进大规模交易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公认为最佳的交换工具。在现代票据法中,票据的无因性原则被各国票据立法实践所接受。目前我国理论界对票据无因性的认识,尤其是对票据无因性是绝对的或是相对的,争论激烈。随着我国商品经济迅猛繁荣发展,国际交往不断深化,我国票据立法与国际接轨,进行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对于物权请求权和债权请求权,不论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争议,这对于法律秩序的维护是十分不利的,而明确区分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对于物权的保护,权利人利益的维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票据法》对票据抗辩限制的例外作出了规定,但由于过于简单和笼统,导致司法实践中处理票据抗辩相关问题时不免捉襟见肘.本文借鉴外国立法例,对我国立法中票据抗辩限制的例外规定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完善建议,期望对我国的票据立法和实践活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陈阳 《决策与信息》2011,(11):62-62
我国票据法属日内瓦法系,主要借鉴了日内瓦票据公约的规定,对背书伪造的法律责任的处理,在做法上与日内瓦法系许多国家类似,只是过于简略和模糊,但我国《票据法》第31条与第32条的规定引发了责任的混乱。  相似文献   

15.
作成拒绝证明虽为持票人行使追索权的必须程序,但由于作成拒绝证明的费用由被追索人承担,而且作成拒绝证明实际上等于宣布该票据信用不足,因而对票据债务人很不利;所以票据法允许有关票据当事人在汇票上作“免除作成拒绝证明”或“退票时不负担费用”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票据追索权时效期间的起算日应为提示付款期限的最后一日我国票据法中,汇票持票人对出票人、承兑人的权利的时效期间都是2年,这与国际上通行的规定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一、贴现的本质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前,为了取得资金而将票据转让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按票据到期值扣除从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贴现利息后,将其差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信用活动。从贴现的起因看,企业资金短缺是产生贴现的直接原因;从贴现的结果看,企业通过承担一定的利息支出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银行变成了票据的持有人,拥有了到期凭票收取款项的权利。因此似乎可以将票据贴现的行为视作一种资产所有权的转让。但是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和《票据法》同时规定,已贴现的票据到期时,贴现银行应向付款人收取票…  相似文献   

18.
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具有重要意义。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把工商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有机联系在一起,极大地增强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自《票据法》实施以来,十堰中行紧紧抓住十堰市作为全国票据融资试点城市的机遇,从当地汽车工业较发达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的支付、流通和信用功能,把票据业务作为支持大企业(东风汽车公司)、服务大行业(汽车行业)的重要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岳媛 《决策与信息》2010,(10):101-101
不当得利发生后,即在受益人与遭受损失人之间发生了不当得利之债,受益人应向遭受损失人偿还其无合法根据而取得的利益。受益人如何返还其无合法根据而取得的利益,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一般法学原理认为,法律上的义务是有一定范围的,义务人有权拒绝权利人在这一范围之外的利益要求,也就是所谓的有权利就有救济,而票据法中的抗辩制度就是这样一种保护义务人只在此范围内承担义务的制度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