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史学界对印度古代(包括中世纪)有没有土地私有制争论激烈。80年代以来,主张有私有制的学者多起来,但对印度古代土地私有制如何产生和发展,还缺少深入的论述。本文试图从一个角度来论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望同行和读者赐教。  相似文献   

2.
印度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关系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长期争论的问题。国外学者曾就此写过大量文章,发表了许多见解,但至今还是众说纷纭。现在要全面论述这一问题困难很大,因为我们缺乏系统的史料。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进行分析和概括,更非易事。本文只试图对古代印度农村公社的性质作一初步探讨,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目的在于引起注意并进行深入讨论。一、古代印度的农村公社印度地域辽阔,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各个地区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古代印度保存了氏族公社和农村公社等原始社会形态,但农村公社占优势,氏族公社只存在于某些地区,如印度西北地区。土地私有制虽已产生,但没有获得大的发展。农村公社的长期  相似文献   

3.
古代印度(包括中世纪印度)是否存在土地私有制的问题,是在研究印度历史的中外学者中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关于印度“不存在土地私有制”的真正含义,二是如何从多方面挖掘史料,正确分析史料。从研究方法上讲,是找材料给马恩的观点作注释,还是从大量的史料中得出结论,以丰富和发展(包括修正)马恩的观点。不管从哪一个角度讲,准确理解马恩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对印度古代社会土地所有制的观点是很明确的。1853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说:“贝尼埃完全正确地看到,东方(他指的是土耳其、波斯、印度斯坦)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恩格斯完全赞同马克思的观点,并对“东方各民族为什么没有达到土地私有制,甚至没有达到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呢?”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一观点在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在1879—1880年间研究了科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后,基本上没有改变。在《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指出,古代亚洲的土地所有制是国有制,他写道:“如果不是私有土地的所有者,而象在亚洲那样,国家既作为土地所有者,同时又作为主权者而同直接生产者相对立,  相似文献   

5.
古代印度法,指的是从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600年)到笈多帝国时代(公元320年到六世纪末)的奴隶制法,同时它也是以维护种姓制度为核心的种姓制法和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宗教法。宗教在古代印度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占支配地位。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教是婆罗门教,因此古代印度法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婆罗门教法。古代印度法,无论在世界法制史上,还是在宗教史上,都有其特殊地位,在我国的外国法制史和宗教法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课题,古代印度法的渊源及其发展,又是其中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判断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是否存在,依托于私人土地所有权的权利状态。现代财产所有权在民法学与宪法学的差异,可以转变成私人土地所有权在古代公领域和私领域的权能状态。古代私人土地所有权在私领域出现后,逐渐在法律领域制度化并呈现对抗私人的有效性,但由于国、民之间关系的依附性与仆从化而不具有对抗国家的有效性。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公领域内私人土地所有权对抗国家的无效性是主导方面,由此也可以判断"私人土地所有权"这一概念应用于古代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合理性,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古代是阙如的。私人对土地的支配不过是掌握政权者获取财富方式转变的客观结果。  相似文献   

7.
摩莱里是 1 8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自然法典》是其代表作之一。摩莱里以自然和理性为基础 ,分析了人性的本质 ,深刻批判与揭露了私有制 ,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 ,提出要彻底消灭私有制这一“罪恶之根” ,建立符合自然精神的、促进人类永远幸福的政治道德制度 ,并且制定了一部“合乎自然意图的法制蓝本”。作者认为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 ,自然法思想不仅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 ,而且也对无产阶级革命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一、人性———自然法律的前提“大多数的哲学家”认…  相似文献   

8.
“梵我一如”的演绎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照 《南亚研究》2001,(1):67-72
在古代印度 ,始终贯穿着一种神秘主义的思想方法。到奥义书时期 ,这种神秘的思想方法逐渐理论化 ,系统化 ,从而形成了古代印度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思想。其中“梵我一如”是在奥义书中提出的哲学命题 ,成为奥义书的哲学精华 ,同时也是古印度哲学的精华。它影响到沙门思潮甚至六派哲学的形成 ,以及今日的印度宗教。所以 ,想了解印度从古到今的宗教与哲学之思想内涵及其背景 ,对于“梵我一如”之思想的学习与把握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奥义书以前的“梵”与“我”之意义1、吠陀时期的“原人”以及“我”的意义一般学者把吠陀时期划分在大约公…  相似文献   

9.
克里希那昌德拉·薄泰恰里耶(Krishnachandra Bhattacharya,1875-1949年)是现代印度著名哲学家之一,在印度现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所建立的超验论唯心主义体系,属于印度新吠檀多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派别,可称之为“超验吠檀多论”。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10.
《印度土地制度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立项的院重点课题之一(1993年7月至1996年6月)。全书15章,约30万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了国内外史学界,特别是印度史学界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20世纪90年代前期印度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如何由原始的公有制向私有制演变及其演变的特点,以及随着土地制度的演变,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以土地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即阶级关系的变化。《印度土地制度研究》是一项时间跨度长、难点多的研究课题,笔者之所以不顾学识浅薄、功力缺乏,勉为其难地进行研究,并按计划写出这部书稿,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相似文献   

11.
英国统治印度以来,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是印度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研究当代印度社会性质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个问题非常关心,讨论得相当热烈。大家趋向分区研究,观察典型,进一步进行综合研究。本文以南印度为对象,以泰米尔纳德邦坦贾伍尔县为典型,观察它自英国统治以来的土地制度和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初步探讨它的变化规律。在这次尝试性的探讨中,虽然提出了一些看法,仍然是很不成熟的。现在把它提出来作为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2.
二、联邦政府各部联邦政府各部是主管政府某一方面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各有其明确的职权。印度政府各部的设置,随着印度“公营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增加。印度独立后,实行“公私营经济并列发展”的方针,在扶植私人资本的同时,采取“计划经济”和大量依靠外援等手段,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1951年时,印度中央政府所属的企业只5家,投资总额为2.9亿卢比;到1983年,中央政府所属企业已增至200家,投资总额高达3,003亿卢比。“公营经济”不仅垄断了印度的铁路、航空、海运、邮电、军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知识界对印欧文化百年研究积累的影响,"雅利安人入侵理论"始终位居学界主流,并进入印度与世界各国的教科书中,成为我们诠释印度古代历史的重要基础;时至今日,在后殖民学术批判风潮与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推波助澜之下,此一理论却俨然成为具有高度政治争议性的论题。影响所及,不光是在印度国内的学界,更波及全世界的印度学研究社群。究竟对于"雅利安人入侵理论"的争论如何影响当代印度政治发展?此一理论为什么又能引起如此惊人的政治效应?各方对于此一理论的基本立场差异又是如何?透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希望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回答。  相似文献   

14.
吠陀奥义书中确立的婆罗门教的基础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吠陀奥义书是印度古代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教徒的圣典 ,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其中包含的婆罗门教思想的基础观念的主要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印度独立以后,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了广泛的调节和干予,实行公私营经济并举的“混合经济”方针,既鼓励私人资本的发展,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大力发展国家资本。政府逐步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印度国家资本在发展过程中虽利用了大量的外援,但并没有成为买办资本。它的发展,一方面壮大了印度民族经济,进一步巩固了政治上的独立,推动印度  相似文献   

16.
编者随笔     
《社会》2001,(2)
小平同志不仅性格倔强 ,思想敏锐 ,而且在处理问题时亦常有惊人之举。譬如 ,他那句有名的“不争论”。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面临关键时刻 ,一群理论“左派”纠缠于“姓‘社’还是姓‘资’”、“姓‘公’还是姓‘私’”之类的“伪问题” ,并对署名“皇甫平”的文章大加挞伐。其要害 ,是借此否定改革。小平同志就此提出了“不争论” ,使得改革沿着“三个有利于”的正确方向深化下去。近来读到王蒙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转述了张中行老先生说的一个故事 ,忽然对“不争论”的内涵更加深了一层领悟。故事是这样的 :古时候 ,某甲和某乙…  相似文献   

17.
达摩——印度文化的核心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 ,读了几本有关印度历史文化的书 ,如澳大利亚知名学者 A.L.巴沙姆主编的《印度文化史》、印度著名史学家 D.D.高善必著的《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以及印度学者 C.巴德里纳特著的《达摩——印度和世界的秩序》等。在阅读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达摩”这一观念在印度人心目中的神圣性以及在印度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不了解它 ,恐怕很难深刻地理解印度的民族心理与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 :在古代印度人的心目中 ,并没有“宗教”和“世俗”之分 ,他们生下来就继承了父母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 ,他们把这种信仰、追求…  相似文献   

18.
汉代封国食邑制度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封国食邑制度的性质问题在史学界曾有过争论。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基本上有两种意见:其一是以谢忠梁先生为代表,他认为汉代的封国食邑制度是“披着国有制外衣的私有土地制度”①;其二是以韩连琪先生为代表,他认为汉代的封国食邑制度本身“并不能单独成为一种土地占有形态”,封君在其封邑内衣食的租税“只是一种优厚宗室大臣的变相的俸禄”。我基本上同意韩先生的看法。但韩先生又认为汉初的诸侯王“得受茅土之封”。“对土地确实存在着占有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西周分封制的再现”②,我认为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试就汉代…  相似文献   

19.
古典长诗的典范《罗摩衍那》《罗摩衍那》的意思是“罗摩的游行”,即“罗摩的生平”或“罗摩传”,其现存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四或三世纪直至公元后二世纪。它是印度古代的又一部规模宏大的叙事长诗,与《摩诃婆罗多》并称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罗摩衍那》为后代的古典文学开了先河,尤其成了长篇叙事诗的伟大典范,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罗摩衍那》是印度人民对  相似文献   

20.
喜中有忧的当前印度经济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美国高盛公司的估算,印度经济在2020年之前可以连续保持8%的高增长率。团结进步联盟政府执政三年来,印度经济创下年均增长8.6%的优异纪录。2007-2008年度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年,预计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00亿美元。这个成就应归功于曼莫汉·辛格总理在1991年担任国大党政府财政部长时设计的经济改革方案和以后历届政府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保持对外友好政策的连续性也使印度的国际形象迅速改善。目前,印度发展经济的内外环境相当有利。印度既已成为“世界办公室”,成为“世界工厂”的梦想也有望实现。然而,喜中有忧,印度经济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