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贪腐犯罪的主要心理生成机制是腐败官员对不良客观现实的反映,将权力投入不正当交易并获取巨额利润,即是其腐败心理的外化。领导干部贪腐现象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为此探究腐败官员实施腐败行为背后的腐败心理,并觅寻与之相对的化解对策是我们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领导干部贪腐犯罪心理的特点、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从心理透视与矫治的角度思考对于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现代化 ,考察我国现代化进程不难发现腐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而腐败历来与权力有着必然的联系 ,权力腐败的产生是权力异化的结果。权力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其自身的特点内含着异化的可能 ,当前经济、政治体制的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为权力异化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条件 ,必须从制度建设、政治文化等方面对腐败进行遏制  相似文献   

3.
腐败指的是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为获取不正当的个人收益而收受第三方支付、并损害国家或公众利益的行为.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分析了腐败产生的个人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并指出要遏制腐败,必须构造一种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权力设置、控制、监督和使用的运行机制,并采取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等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4.
廉现如 《南都学坛》2002,22(3):109-111
“权力”问题是解决腐败、实现廉政的源头根本所在。权力的不正确运用容易产生腐败 ,廉政对权力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感召力 ,廉政可以推动权力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树立人民权力观 ,才能做到廉洁自律  相似文献   

5.
腐败的因素有许多 ,关键的一点在于权力异化。权力尤其是政府权力的变异产生腐败 ,要从权力的角度来抑制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对权力的监督是一个多面向的过程及行为,既包括对公权力行使者的监督也包括对监督权的再监督。无论是权力监督的理论逻辑还是客观数据都表明,对监督者实施有效监督是防止权力腐败、提升腐败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梳理近年来监督者权力腐败案例发现,直接干预案件、利用影响力谋取私利、为家人谋取利益、因监督权缺失导致的监督不当是监督者权力腐败的4大基本面向。对监督权实施监督难是由多重因素所致:权力具有扩张性的本质特征,使监督者有逃避监督的本能冲动;制度结构的内在阙如,使监督难以有效实施;信息不对称,使外部监督处于困境;监督具有滞后性,严重消解监督效能的发挥。对监督权实施有效再监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亟须从坚持监督与制约同步推进、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督权问责体系、加强监督制度体系的数量供给和质量提升、培育良好政治文化等方面寻求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7.
张萍 《金陵瞭望》2007,(5):34-35
权力场上“期货交易”,一般是在官员们离开政坛才开始收取回报,本刊上期刊发的玄武区孝陵卫办事处原副主任黄海受贿一案,正凸显出权力“期权腐败”这一腐败方式新特点。如何看待黄海受贿一案?权力“期权腐败”又有怎样的特点?如何预防权力“期权腐败”?又如何彻底铲除权力“期权交易”腐败?玄武区委副书记、区纪委书记张萍给我们带来她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权力"高度集中";外在原因:权力"外制不力";内在原因:主体"内控不强"。反对和防 止腐败对策;健全法制,以法制权;加强教育,以德制权;发展民主,以民制权;强化监督,以权制权;创新体制,多位制 权;严厉打击,治标制权;领导示范,治本制权。  相似文献   

9.
明清商人经商或以获取生存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为满足,不逐厚利;或以义为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商业活动建立完善的传统道德人格的经济基础;或害怕冲突,隐忍退让,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这些都是与商品经济的获利本性及正当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相冲突的。其产生的外在因素在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内在因素在于其不逐厚利,以实现对义的最大追求。明清商人的商业行为与商品经济的矛盾性是明清商帮衰落及未能整体转化为近代商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的腐败可概括为经济腐败、政治腐败与作风腐败三类.与腐败之产生、膨胀有关的因素主要有四:需要与匮乏为其生存因素;贪欲与权势欲为其人性因素;权力结构的不合理与有效监督的缺失为其制度因素;而道德的低下与信仰的空白则为其精神因素.尽管我们不可能将腐败清除殆尽,但却可以通过对上述因素的疏导、监督与改善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  相似文献   

11.
本着“符码是文化再制的内在机制”而非“外在权力关系的转播站”的观点,伯恩斯坦建构了一个新的分析工具——“符码”来探讨西方教育不平等的深层逻辑。他认为西方学校教育并不能有效推动社会阶层流动及改善个人地位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学校教育是社会阶级再制的工具,优势阶级通过“符码权力”进行控制,造成劳工阶级孩子在学校中处于不利位置的事实。为了实现教育符码相对“自主性”,教育系统应在符码控制领域提供及再制批判的资源,当教育再脉络化领域具有某种程度自主性时,其产生的论述能够阻碍官方符码教育论述的支配程度,市民社会的兴起在实现“自主性”方面也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既有来自国际的外在因素,也有来自国内的内在因素。尽管,表现为银行资金的过剩,实质上是经济运行中各种深层次矛盾的体现。因此,化解之道既应该运用经济的手段,又需要从政治上清除各种腐败入手。  相似文献   

13.
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它腐败的重要原因。它不仅会使违法犯罪的人逍遥法外,而且会使广大人民丧失对社会主义正义、法律公正的信心。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全社会都在呼唤一个纯净、公正、明朗的法治天空。 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司法腐败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活动中,为了谋求和保护不正当的私人利益、地方利益,利用司法职权搞“权钱交易”、“权情交易”等,以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从而损害国家、社会和人民合法利益的行为。对于国家权力来讲,司法腐败造成的损伤是硬伤和内伤。用一通俗的话讲,行政再腐败,只要司法不腐败,就有惩治腐败行为的希望;而一旦腐败在司法领域大面积地蔓延,它所带来的就绝不仅仅是社会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对腐败在党内在社会上顽固存在的深深思考,启示着我们必须对众说纷纭的现阶段腐败成因进行清理,并作出基本、系统的透析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腐败滋生的时代背景;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进程为腐败滋生提供了条件;权力运行失去监控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是腐败滋生的关键;道德内约的松散是腐败滋生的内在因素;惩处不力和腐败成本低有可能成为权力阶层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腐败的本意是指有机物质的腐烂和变质,引申入政治学,腐败则指权力的质变,亦即权力的异化。它是一种利用公共权力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腐败的产生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主观条件,掌权人有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心理和欲望;二是客观环境,掌权者有能够谋取私利的机会和条件。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腐败便由此产生。从上面可以看出,腐败是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腐败的主体,即指与权力相联系的组织和个人;二是腐败的行为,即指以权力被滥用来谋取私利为特征的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违反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的、违法违纪的堕落行为;三是腐…  相似文献   

16.
权力腐败及其法律监督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是权力的异化 ,在现代社会中 ,“腐败”一词常作为“权力腐败”的代名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是权力者、权力的对象和权力所处的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法律的角度来看 ,监控不力、惩治不严是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法律监督机制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系统 ,它包括防范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惩治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它们构建了一个全面、协调、有效的反腐败机制。因此 ,完善反腐败的法律监督机制 ,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土壤 ,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7.
腐败有自己的机制,是由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不完全正确导致的制度内在缺陷所决定的,其机制有三种:动力机制、运行机制、调控机制。这三个机制是官员对制度内在缺陷的适应。因此,从根本上反腐败就必须对假设加以调整,运用权力制衡,破坏腐败发生、发展变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艺术作品的实质是创遣性的表现,是一种注重形式的艺术创造,是以不可重复性作为内在定义.真正的艺术家都具备有转化艺术直感的能力.无论你怎样地在艺术外在因素或内在含意上做出单一的努力,艺术作品都将难以成立.它是调动外在形式的表现能力来完成形式与内在因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艺术作品的精神与内含.是一种内心的直感“替代”某种物体的摹状,而不是一种“模仿”.这些物象只是作为“替代”物的意义上“再现”了什么.艺术作为一种感觉的艺术,是以外在形式作为载体,综合哲学、文学、个人、社会、种族、地域、男、女为一体的感觉艺术,是创造者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人生的意识通过一定形式在一刹那间留在画面上.无论怎样,艺术作品最后都要落实到某一形式上.但艺术作品决不是形式问题,形式是艺术作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是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然而,这些年来腐败问题却日趋严重,清水衙门不清,“集体腐败”盛行,甚至在反腐败过程中,反腐反贪部门发生“集体腐败”。为何腐败屡禁不止?原因固然有很多方面,但我们认为,对于人民权力人民控这一原则认识不够,是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只要切实长期坚持贯彻这一原则,腐败决不是不可治理的。  一、从腐败产生的根源看,人民权力人民控是消除腐败的根本原则  腐败是指官员在思想上、行为上的堕落。江泽民总书记在1993年8月21日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脏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县域的特殊情境,突破传统静态分析架构,重塑县域分析框架,探寻县域主政官员腐败的内在机理。通过梳理150个县域主政官员腐败案例,形成落马县域官员完备的变量体系,进而深入探究县委书记、县长腐败的内在机理。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个体特征上,官员的学历、资历与腐败金额具有正相关性,部分有家庭成员参与腐败的官员更容易产生严重的腐败;落马方式中,中央巡视组监督效果大于纪委查处及群众监督,省委巡视组监督效果相对最弱;任职经历中,腐败金额与“贫困县”“秘书”经历无显著的线性关系,但与“教师”经历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腐败金额与任职时长无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