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拉沁夫(蒙古族),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席。学青年的帮助、培养,玛拉沁夫深有体会。他说———1952年当我在北京将我的长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成电影期间,就有幸认识了老舍先生。那时,给我的感觉就是老舍先生作为...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近日,中国作家协会公布了2014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90项,其中报告文学9项,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回族学会副秘书长李健彪申报的预计12万字的《达浦生评传》名列其中。达浦生(1874—1965)是中国伊斯兰教现当代的大阿洪、知名的民族教育家和具有国际声誉的社会活动家。他师从著名的王浩然阿洪,任回文师范学堂校长,开创了我国现代伊斯兰经学教育和回族新式教育的先河。他任兰州回教劝学所所长兼省视学,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他遍游南洋各国,创办上海伊斯兰师范,强调  相似文献   

3.
解密老舍     
牛颂 《中国民族》2013,(12):74-74
近些年,为办好民族电影展,我们曾几次整理少数民族优秀影片目录,其中由老舍作品改编的故事片和舞台艺术片《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最终都被评定为经典民族题材影片选入。老舍搬上银幕的作品还有《方珍珠》、《月牙儿》,以及长篇电视剧《四世同堂》、《茶馆》,舞台剧《正红旗下》等。  相似文献   

4.
1958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座谈会,确定编写少数民族文学史或文学概况,“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到60年代初,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就已编写出版了《白族文学史》、《纳西族文学史》、《藏族文学史》、《广西壮族文学》  相似文献   

5.
增林 《中国民族》2007,(6):14-14
5月29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和国家民委民族团结杂志社(《中国民族》)联合举办的旨在培养少数民族文学新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发展、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作家研讨班”,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6.
郭军宁 《民族研究》2001,(3):104-105
20 0 1年 3月 1 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和民族历史研究室共同举办了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5 0周年专题学术座谈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等长期从事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共 2 0余人 ,畅谈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西藏 5 0年来各方面建设的成就及经验教训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5 0周年。民族研究所所长、《民族研究》主编郝时远研究员主持会议并说明了举办这次座谈会的必要性。他说 ,1 95 1年 5月 2 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正式签订了《关于…  相似文献   

7.
本栏目主持人曾向著名作家张承志约稿。张承志对今天少数民族文学面临的语言环境和境遇表示了一种深深的忧虑。在给编辑的回信中他说道“为了最大的主题,我以为不如先使用一次《二十八年的额吉》,因为它表达了我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最基本的观点。”的确,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个日益走向全球化的中国,还面临着一个民族文化不断走向多元化的世界。何以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更进一步地繁荣少数民族文学,成为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999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仁钦道尔吉、郎樱主编,被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列入“中国史诗研究丛书”第一批书目的5本著作出版。它们是:《格萨尔论》(降边嘉措)、《江格尔论》(仁钦道尔吉)、《玛纳斯论》(郎樱)、《南方史诗论》(刘亚虎)、《江格尔与蒙古族宗教文化》(斯钦巴图)。2000年6月9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与内蒙古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中国史诗研究丛书首发式暨学术座谈会”。98岁高龄的民间文艺学泰斗钟敬文先生会上这样评价: 典型的史诗是人类早期的东西,是马克思所说的野蛮时期高级阶段的产物。当然,实际上…  相似文献   

9.
《民族论坛》2012,(12):57-60
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和各民族文学的融合,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继上期推出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获奖作品《阿思根将军》(白金声)、《春香》(金仁顺)、《康巴》(达真)、《泥太阳》(潘灵)、《诸王传》(亚生江·沙地克)报道,本期继续推出本届"骏马奖"中短篇小说略赏,希望广大致力于民族文学创作和喜欢民族文学的读者朋友喜欢。  相似文献   

10.
依孜 《民族论坛》2012,(23):57-60
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和各民族文学的融合,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继上期推出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获奖作品《阿思根将军》(白金声)、《春香》(金仁顺)、《康巴》(达真)、《泥太阳》(潘灵)、《诸王传》(亚生江·沙地克)报道,本期继续推出本届"骏马奖"中短篇小说略赏,希望广大致力于民族文学创作和喜欢民族文学的读者朋友喜欢。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族众多,各有独具特色的文学传统。但是,长期以来却没有一部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学面貌的作品选集。由马学良教授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的问世,满足了广大读者和有关民族文学研究、教学人员的要求,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这部选集约一百五十万字,按地区分为五册,基本上汇集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精华。一个民族自成一个单元,包括该民族的文学简介和若干作品。共选入古今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作品六百余篇、首(包括长篇节选的作品)。这主要是为高等院校语文专业编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学》即将创刊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文学》,即将在北京创刊。主编陈企霞、副主编玛拉沁夫。《民族文学》用汉文出版,发表全国少数民族作家和作者创作的反映各民族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少数民族优秀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作品,各少数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风光景物的随笔和游记,关于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的介绍与评论。《民族文学》将体现我国文学的多民族性和少数民族文学绚丽多彩的特色。1981年为双月刊。 (博·巴尔斯)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学艺术论原始文学与原民象征艺术陶长坤 《内蒙古大学学报》第1期第65页民间文学在现阶段中的流变及其特殊效能 韩伯泉欧先虎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5期第49页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腾飞的民族文化事业 《民族工作》第10期第20页关于编写民族文学概况的几个问题韩伯泉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第2期第55页中国当代民族文学的回顾(上)(下)南一 《民族团结》第7、8期第42、42页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的多种文化思想的冲突 邓爱华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第66页必须清理少数民族文学中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杨诚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4期第9…  相似文献   

14.
1984年8月的一个下午,我们的所长王平凡带着文学所的刘魁立、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杨亮才、我所《格萨尔》办公室主任王克勤和我,到周扬同志家去汇报《格萨尔》工作。 我是第一次到周扬同志家,那时又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因此印象特别深。 周扬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听老同志们讲,周扬同志对少数民族文学事业非常关心和重视。建国以来我国在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方面的每一个重要活动、每一个重大成就,都与他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都凝结着他的心血。社科院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的《江格尔》是一部驰名中外的英雄史诗。它与藏族的《格萨尔》(或《格斯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列为我国的三大史诗。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五部《江格尔》,这是在我国出版的《江格尔》的第一个汉文本。它的出版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的一项重要成绩,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这个汉译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它将有利于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尤其是有利于我国“江格尔学”的发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1月1日至4日,首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金牛宾馆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四川省民委、四川省《格萨尔》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准备,终于如期开会。来自全国七省区的各民族老、中、青年学者与来自苏联、日本、巴基斯坦、澳大利亚、蒙古人民共和国、西德的学者汇聚一堂。四位藏、蒙艺人桑珠、玉梅、才仁旺  相似文献   

17.
编辑月志     
编辑月志商品经济大潮带来整个社会的躁动。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几乎萎缩成原始丛林中一个小部落。然而晓雪先生纵观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有理由断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可以找回昔日辉煌,走向新世纪(《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90年代民族电影成就可喜(《弘...  相似文献   

18.
杜伟 《民族学刊》2016,7(2):90-91
20世纪90年代以降,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台湾少数民族文学逐渐进入大陆学者的研究视野,但研究者或是对个案作家或作品进行批评,或是论述民族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之类,鲜有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做出全景式论述之作.王志彬教授撰写的《山海的缪斯——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版)一书则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此书立足文本和作家际遇,考察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现代社会以及文学环境与个人心态等多重因素,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做了细致的梳理,对其独特的审美品格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面临的后现代与传统的困境做出了较好地揭示.  相似文献   

19.
白崇人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不断反思"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理论之路,审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与走向。对"少数民族文学"概念和价值意义的重释以及他在批评实践中呈现出来的开放多元、富有创新的批评理念,成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内的重要收获。其中,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自觉意识成为白崇人文学批评的表征模式,也展现出白崇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者难能可贵的学术品质。  相似文献   

20.
4月19日上午,由《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中国作协创研部共同组织的新时期“黔北文学”研讨会在北京中国作家活动中心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本尔·达瓦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等出席了会议。中国作协副主席邓友梅、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功,以及雷达、程树臻、吴泰昌、崔道怡、何镇邦、何西来、王夫、周政保、肖复兴、艾克拜尔·米吉提、杜卫东、韩作荣、包明德、吴秉杰、季红真、关纪新、李敬泽、罗强烈等首都部分作家、评论家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主持。 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