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是他人生的冬天。怎样战胜人生的冬天呢? 他去请教一位智者。“是不是我还不够勇敢,行动还不够有力?”他问智者。“不。对付人生的冬天,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做。”智者说。  相似文献   

2.
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一栋洁白的房子里的男女主人——当地称作痴情婆姨痴情汉的人。那是20年前,维系着阿万仓乡3400名藏族牧民健康安危的洁白房子——卫生院,冷冰冰地迎来了几位医科“状元”(上海医学院应届毕业生),穷乡僻壤本想把他们当做“宝贝疙瘩”。但那时只形成一种概念:越是大城市越是有文化的人,只有犯了错误需要改造才分配到草原来。所以,顽童的石头、守帐篷的狗,卫生院的贫穷(最值钱的是一只血压表)……逼得状元们另谋出路。留下的是孤零零的王万  相似文献   

3.
利用对全国4个城市1 014名在职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回答城乡背景是否影响到在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城乡背景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一定程度的行业和单位隔离,影响大学毕业生的福利保障、工作稳定性和"单位与福利"满意度,但对大学毕业生的月薪、工作过程、职业发展以及总体工作满意度并无明显影响。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部分指标上不如城镇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4.
毕业了你回家乡去吗文怀岫森民族院校毕业生择业透视文怀岫森改革高等学校“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于是,高校内部运行机制不得不变,每个毕业生内心深处也荡起波浪。民...  相似文献   

5.
所谓“80后”,笼统地说是指80年代里出生的人,他们构成了当代青少年群体,他们正在成长或已经成长。他们多是独生子女,基本上是在上学升学“指挥棒”下长大的。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眼看要走进考场却赶上高校扩招学费疯长;稀里糊涂大学混了四年,使尽浑身解数先拿到英语四级证、计算机二级证,再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他们什么都得学,却什么都只摸到个皮毛甚至连皮毛都不知道,一旦参加工作后才发现原来在学校里什么都没有学到,如今还得花大把大把的钱去上这个班去考那个证;他们听说美国有许多富豪都没有上过大学或者上大学时中途退学,不曾想自己身边竟也有这种人——当财富英雄对阵就业困难户,当某些渠道迅速致富的引力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一群“80后”蜂拥而上,拿“韩寒”当标杆,视“盖茨”为榜样……“80后”的人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老辈们总说,他们是幸福的,生于一个和平的年代,不愁吃穿的年代。也有人说,他们是堕落的一代,垮掉的一代,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他们虽然没有遭受70年代的苦难与80年代的改革,但是他们承受了90年代高额的学费和前所未有的考学压力,他们承受着来自家庭的殷切期望,以及教育的沉重花费之后就业的艰难。所以,真正幸福的不是他们,超常承压之下已令他们渐渐失去了对幸福的真切感受。真正幸福的是应该是他们的下一代吧,因为那时的他们,或许不用再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尴尬。  相似文献   

6.
我是北京化工学院机械系化工机械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前夕,我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按北京市高教局的有关规定,允许我在分配方案中自选地区,自选单位。按照我的专业,分配方案中有四个部委、六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已从国家“通包统配”过渡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全面进入市场化轨道。特别是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和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田淑卿 《回族研究》2003,(4):116-117
一、回族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1.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由“精英”型教育变为“大众化”教育,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达212万2004年将达250万,今后还会继续增长。有专家统计,按照70%的一次就业率,每年将会有几十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或与往年持平。2003年宁夏仅城镇就有11万人需要就业或再就业,其中大学生和城镇适龄就业人员就达4万人,而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4万—…  相似文献   

9.
就业实践教育课程,强调从大学生就业观念形成到其今后整个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教育全过程,突破了传统的只满足于对毕业生进行阶段性就业教育的不足与局限。对独立学院三年级学生进行就业实践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就业信心,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0.
希望     
《民族论坛》2010,(4):F0003-F0003
有一种可贵叫坚持。湖南中烟以“传递爱心,成就你我”为主题,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大学新生圆梦大学为主要内容的“芙蓉学子”活动已成功实施12年。12年如一日地关注和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数万名芙蓉学子跨入大学的殿堂,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这已是可歌可赞之举。  相似文献   

11.
今年民大的毕业生去哪了?莫尔根今年中央民族大学有本专科毕业生687人,其中本科525人,专科162人。申请自费出国3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和第二学位41人,实际可分配毕业生643人,经“双向选择”落实接收单位的毕业生有327人,占可分配人数的508%。...  相似文献   

12.
我品人生     
人生是一个深奥的课题,每个人都在探求、剖析它的答案.我的人生很平常,但并不平淡. 我从小学、大学到研究生的学生生活,几乎都是机械的“三点一线”(图书馆、宿舍、食堂).那时,我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今后为社会做些惊天动地的事情.踏入社会,方明白所谓惊天动地只能融化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在生活中,我细细地品尝了它的酸甜苦辣. 先说苦吧.我们这一代不能以“苦”作为人生的主旋律.因为我们未曾经受旧制度下的苦难,也不会为温饱奔命.妻说我:“你够顺利的了,没有受过什么挫折,17岁上大学,25岁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民族高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分析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民族高校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诸如认为“民族高校”就是“民办高校”、民族高校学生的质量比不上其他高校学生等,造成一些用人单位没有经过全面了解和认真考核,从学校的名称上判断学生的质量,出现不愿接收民族高校毕业生的现象,这是客观方面的原因;但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更为重要的是民族高校毕业生主观方面的原因,就是民族高校毕业生与全国所有高校毕业生一样,不约而同地都选择到发达的城市就业,造成发…  相似文献   

14.
提起“乌兰牧骑”,那个不夸它是我们劳动人民的贴心人呵!在“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心目中,艰苦就是光荣。“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偏僻,就到哪里送歌献舞”已经成了“乌兰牧骑”演员们的实际行动。只要群众需要,为了几个人,那怕是一个人,他们也要去演  相似文献   

15.
许可峰 《西藏研究》2020,(1):145-152
西藏高校大学生,无论是西藏生源还是内地生源,无论是在农牧区就业还是在城镇就业,都可以而且应该是祖国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和西藏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在新时代,西藏高校大学生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精神,但是“下得去”是人生起点,“上得来”是人生目标;“留得住”不仅靠感情,更要靠本事;“用得上”需要高校针对两地生源、两地就业的现实,开展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两地生源、两地就业的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培养,都要强调城乡结合、区内外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  相似文献   

16.
俾路支人是些什么人?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历史背景又是如何?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回顾。从字面上看,“俾路支”(Baluch)一词就是“游牧民”的意思。事实也正是如此,俾路支人是一个游牧民族。有一个著名的传说:在伊拉克,有一个叫“巴赫路支”(Ba-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立体呈现青海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本研究从地方和毕业生两个方面来梳理大学生就业数据.地方层面,获取了海南州2003年至2015年近13年,黄南州2004年至2014年近11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的基本情况;毕业生层面,笔者从毕业生基本信息、就业意愿、就业行为、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服务等五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对以上两个层面的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研究提出毕业生要改变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力,高校要重视就业服务、加强创业教育,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在不断提升,就业形势也就更加严峻。本文主要是对社会和高校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并且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高校教学方案的改革、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不断推广,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家庭以及社会一起关注的问题,并且影响大学毕业生未来的发展,影响社会平稳发展和国家实现人才强国目标。在现阶段的就业形势下,要想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需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9.
飞歌,飞歌, 翅膀上驮的什么? 解放前驮苦难, 一翅泪,一翅血。——黔东南清水江一带苗族人民爱唱悠远、高扬的“飞歌”。解放后驮幸福, 一翅爱情,一翅喜悦。后来“旗手”打猎, 歌儿不再飞跃。山火了望台——一个侗族了望员的心声林谚:火灾是森林的大敌。盯着它,盯着它——看哪里起火, 着哪里冒烟! 一旦起了火舌好凶啊——舔过一坡又一坡, 吞掉绿色一片一片。藏在苗家心底, 受尽“封、资”诬蔑。如今重新展翅, 清江苗岭腾跃。驮着爱情,驮着喜悦, 更驮着“四化”大业。飞歌、飞歌,唱吧, 不达目的不歇……  相似文献   

20.
戴安林 《民族论坛》2012,(12):34-36
当一个国家和地区有了长时间的和平与安定,人们思考的人生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人们寻根问祖的心情会变得更为迫切。而瑶族,这个自元朝大德年间迁徙流散至世界各地的民族,在500年以后则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寻找千家峒运动,寻找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千家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