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0月18日至28日,我作为西部人才工程党政综合经济管理研修班的一员,赴江、浙、沪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所到之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并迫切感受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对于广大的民族贫困地区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2.
康战强 《回族研究》2023,(1):97-102
西部民族美术植根于民族文明的交流互鉴,生发于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在多元民族文化领域中,西部民族美术以丝路文明传播为线索,由多元文明形态和文化关系构成了西部美术的创作思路。西部民族美术作品对于时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媒介作用和积极的文化能动性,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起到了直观的调和作用,这一特征使得西部民族美术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传承发展。宏观地看,西部民族美术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母体的地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西部美术创作的根基。微观地考察,西部民族美术包含丰富的共生关系,西部各民族文化之间呈现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发展的共生形态,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得到了孕育和弘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心理结构被进一步强化,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被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3.
广西壮族中有一支系称为“布依”,台湾省的原住民中也有一支称为“布农”。海峡两岸的布农在族源和传统文化方面有无联系?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应台湾省布农文化经济发展协会的邀请,广西东南亚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罩圣敏、副研究员李富强和广西文艺家协会研究员农冠品。副研究员黎浩邦等四人,于1996月4日至13日到台湾省南投县的布农聚居区进行考察访问。两岸学者都感到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希望今后加强联系。广西东南亚民族研究中心学者访问台湾布农地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结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目前贵州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建设的重点是抓“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文化旅游区、四个主导产品”。 一个中心:即把贵阳建成贵州文化旅游的中心。与贵阳市境内的红枫湖、百花湖、花溪公园等国家级、省级风景区的建设配套,开发息烽集中营、青岩古镇文化和民族风情资源,利用苗族“四月八”节庆举办大型旅游促销活动,在贵阳建设像昆明“民族村”、深圳“锦绣中华”式的贵州民族文化村,集全省民族文化精华于一村,增添贵州旅游的特色,形成新的品牌。同时,以民族文化宫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爱尼人的变迁——一位女学者眼中的“并寨进场”文/张宁本文是云南民族学院副教授张宁1995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国营勐捧农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对女性生育文化有较深入研究的张宁女士,以学者的眼光考察了哈尼族支系爱尼人进入国营农场之后,生产...  相似文献   

6.
龙潭古镇地处渝东南边陲,距重庆酉阳县城30公里。古镇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为330米,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龙潭古镇始建于清朝雍正十三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古镇因其渤海伏龙山下有两口类似龙眼的水井,四季出水,水质清澈透明,冬暖夏凉,积水成潭而得名曰:“龙潭”,沿袭至今。自清代以来,龙潭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水陆运输繁忙(后来,水运因湄舒河下游修坝筑堤而中断),来往客商络绎不绝而繁荣,在渝东南一带很有名气,曾有“货龙潭”之说,享有“小南京”之称。这里曾先后是县、州、总政,联保办事处,是近代川东南的政治、…  相似文献   

7.
4月12日至14日,国家民委在云南省保山市举行的西部民族文化工作研讨会,经过3天的学习和交流圆满结束。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进一步继承、发展、创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西部民族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 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晋有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高度,论述了民族文化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西部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指出了西部民族文化的7个特征和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0年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室与《民族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了“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与会的30多位专家学者就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了讨论,现就主要观点作一简要介绍。 (一)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因素 (1)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益双优先。有学者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区别国家投资与企业投资行为。国家投资应侧重社会公平,注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环境保护、战略资源开发等社会效益,为西部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投资应遵循经济规律,效益优先,追求效益最大化。只…  相似文献   

9.
关於中国“西部文化”问题的讨论1994年11月,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先后两次组织所内中、青年科研人员就“中国西部文化”(以下简称“西部文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与会同志紧紧围绕主题,畅所欲言,从“西部文化”概念的提出、我国西部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涵...  相似文献   

10.
由台湾边政协会主办召开的“1998年两岸少数民族研究体制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于5月12日至19日在台湾政治大学公企教育中心举行。这是继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与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1995年在北京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后,又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讨论会。祖国大陆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辽宁社会科学院、云南民族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13位学者。台湾参加会议的有十几个单位的20多位学者。列席会议的学者60余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3篇。  相似文献   

11.
近日,我国著名藏学家王尧撰文评价说:藏族中青年精英学者丹珠昂奔的新著《藏族文化发展史》出版问世,扎扎实实地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为中国人自己的民族文化研究堂堂正正地出了一口气”。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庆英也肯定说:“我认为《藏族文化发展史》一书是近年来出版的藏学学术著作中的一部精品,我乐于推荐此书参加优秀图书的评奖”。 那么,《藏族文化发展史》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作者是怎样的一位藏族文化精英?其研究及创作历程如何?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前不久采访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立生导师,现任中…  相似文献   

12.
梁黎 《中国民族》2013,(11):8-11
作为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四特酒一直是江西引以为做的知名代表,既代表了中国千年的酒文化,也代表了物质文化的精神传承,更代表江西人民火热的红土情怀。1959年8月周恩来总理在庐山品尝四特酒后,赞扬它”清香醇纯,回味无穷“;1972年11月12日邓小平在樟树考察时,喝了四特酒,赞誉它“酒中佳品,味道独特”。今天,江西又创”四特”,只不过这次它不是名酒,而是”特色产业、特色村寨、特色文化、特色人才“。是一部推动江西民族地区发展、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轨道的秘籍……  相似文献   

13.
正逢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之时,我有幸获得了由郝苏民教授主编的“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一书,如获至宝,连续三个夜半读完了它,受益匪浅,不由自主地提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一是对主编先生的这种卓有见地的运筹和卓而不群之举,表示敬佩;二是表示自己能读到这样一部好著作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兴奋。这,决不是那种漫布全国的你吹我捧的庸俗、卑劣之风的胡诌,而是真情实感的表露。...  相似文献   

14.
4月26日,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在京召开了“西部大开发与中国民族问题”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1.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民族问题及预测性研究。(1)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重大策略,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民族问题。(2)西部大开发将从总体上促进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会使民族利益矛盾、民族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增大。(3)正确处理和解决开发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必须使全国统一思想认识,顾全大局。西部大开发一定要让少数民族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这方面要处理好开发资源与带…  相似文献   

15.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已经成立30年了.今天我有幸参加“土家之源·魅力长阳”民族文化发展座谈会,面对的都是我敬仰的文化前辈、文化名流,要我谈民族文化,确实有班门弄斧之嫌.2014年是我离开长阳到外地工作的第18个年头,每次回来,我体验到的都是浓浓的乡情,收获的是满满的感动,感受到的是无处不在的强大凝聚力.每回来一次,胸腔中总感到有一种正能量在奔涌.这大概就是乡绪、乡恋、乡愁,也就是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试论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重构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重构的必然性、多元性、个体自愿性、长期性等特点的分析,论证并指出:西部开发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重构是必然趋势,并且这个重构是长期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应以个体自愿的原则为基础,让各种文化的主人从多元的社会文化取向中自主选择取舍,以达到“中和位育”的最终结果,在西部民族地区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混一的文化环境。与此同时,笔者对学术界中值得商榷的提法也进行了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17.
民族的概念在东南亚居住着众多的民族,他们彼此有一定的联系,创造了各自的历史。“民族”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作为学术用语,学者们的用法却不尽相同。在此,我把“民族”一词作为与ethnos”、“ethnic group”或“ethnic unit”相对应的概念而使用。《民族世界史》主编之一冈正雄是这样讲的:“ethnos是语言相同、文化——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全部生活领域(经济、社会、宗教、艺术、文化等)的生活方式——的性质相同、信奉同一祖先、主张内婚、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单位体,是历史上居住同一地区、持有同属一个群体的意识和感情的人的群体。”在此,我无意对民族的概念展开讨论,只举出包括冈正雄和我在内的许多民族学学者(人  相似文献   

18.
蓬勃兴起的西部开发,实际上是西部的现代化进程。这一进程,会不会使西部这个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区域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遭到破坏呢? 美国人DanieI B.Wright在对贵州榕江的民俗作过长期考察后认为,除了个别情况是例外,少数民族的“现代”都市化生活方式越是突出,其族群自身的独特传统就体现得越少。在中国类似于贵州榕江这样的贫困地区,民族文化生态的变异状况基本取决于某种文化所在区域与公路的远近关系。公路决定了当地族群与外面世界的关联程度。在云贵地区,由于交通的发展使以前用来唱侗歌的古楼,现在成了 开村委会和唱卡拉OK的地方;而在甘肃岷县一带,原来穿着夫夹儿、系着彩腰带的回、土家、撒拉等少数民族群众,因受外来服饰的影响,如今也是一身西装地参加“花儿会”。 社会学者潘年英的论调听起来有些“另类”:“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又保持了独特文化的人们,会因为突然而来的文明冲击而失去他们的独特。他们可能有了电视,但他们再也不会有赶着羊而唱歌的快乐。” 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大潮猛烈席卷而来的时候,费孝通先生警告说,不要把西部那些多元的文化给冲掉了、毁掉了! 当然,包括西部少数民族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有权过上享受现代化文明成果的富裕日子;另外,以现代理念开发的成功先例在西部也  相似文献   

19.
198 2年 ,一位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民族学者将摩梭人 (社会 )作为“家庭制度的活化石”在其论文的标题中彰显。① 而 1 5年后 ,同一族群竟然又以“一个无父无夫的社会”出现在另一部学术著作的标题中 ,② 这部著作的作者是一位受过法国式训练的中国人类学家。这一现象实在不能不令人瞠目结舌。当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一篇题为《没有父亲的民族》③的文章中时 ,我不禁深感惶惑 ,因为我的被引述的文字读起来就好像我同意蔡华对摩梭文化的概括一样。④从个人角度出发 ,我当然极愿借一切可能的机会来郑重声明 ,自己同这种有失检点的耸…  相似文献   

20.
蓬勃兴起的西部开发,实际上是西部的现代化进程。这一进程,会不会使西部这个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区域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遭到破坏呢? 美国人Daniel B.Wright在对贵州榕江的民俗作过长期考察后认为,除了个别情况是例外,少数民族的“现代”都市化生活方式越是突出,其族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