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解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湘西自治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了较快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农产品产量逐步增长,农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5年,全州农业总产值达17.0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75.66万吨,农民年人均纯  相似文献   

2.
<正>截至2008年9月,怀化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89个,带动2974万户,占农村总农户数的28%。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有固定资产总额约2.76亿元,成员通过合作组织获得的生产经营纯收入年人均达到2993元,比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水平高1014.3元(与农经报表口径比)。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怀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呈现出健康有序、加快发展的态势,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热线传递     
湘西自治州十二年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近十多年来,国家、省共向湘西治州投入各项扶贫资金总额近10亿元,扶贫模式逐步实现了由抓救济型扶贫向抓开发式扶贫、由单纯抓常规农业解决温饱向突破抓支柱产业稳收增收、由单纯抓基地建设规模推进向抓优质创品牌开拓市场、由抓经济增长向抓社会、经济、生态发展并举的四大转变,取得了显著成绩。贫困人口逐年下降。全州农村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156万人下降到今年的28万人左右,农民人均纯收人由1985年的312元增加到1997年的1079元(90年不变价)。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业总产值由1985年的11.85亿元…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国的入世和经济、贸易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作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5%的湘西州,如何抓住机遇,趋利除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呢?我近期专门对州县乡农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感到湘西州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培育主导产业,建立一批有市场、有规模、有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通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湘西州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明显进展,到2000年  相似文献   

5.
1989年,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总产值达到9.39亿元,103万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相当一部分农民走上了富裕道路。但是,近几年,农民的负担也越来越沉重。他们要求党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负担,以便增加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鹰 《民族论坛》2006,(10):28-29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经济收入也得到大幅度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才能使农业走上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呢?特别是政府,又该如何引导农民突破传统农业的屏障,真正实现向现代化的大农业发展格局转变呢?"国家《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正在实施,备受关注的“金农工程”即将全面启动,我国农业正面临着加入世贸组织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应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竞争…  相似文献   

7.
面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现实,民族地区需要通过扶植和培育新的经济组织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商品化率.通过对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繁荣的案例研究,认为产地批发市场不仅具有市场的传统功能,更具有强大的农业经济组织功能,它应成为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组织形式和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坚持把整顿和规范市 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1年,全州引进各类资金4.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2亿元,是“九五”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三产业排位由二、一、三变为二、三、一;实现财税总收入68696万元,增长14.88%,农民人均纯收入1293元,增长1.3%,新解决了8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经济分工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林、牧、渔等生产,并有较大部分转入小工业、集镇服务业,这是历史的必然。乡镇企业作为农村、城市经济改革的产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1980年到1989年,全国乡镇企业由142.5万个发展到153.6万个,总收入1981年为596.1亿元,到1989年,则增加到4821.6亿元,为国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却在东西部之间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1980年,东部有乡镇企业62.52万个,西部有24.44万个,东比西多38.08万个。到1989年,东部乡镇企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在工业经济低迷、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背景下,古丈县仍然属于一个以农业、农村经济为主导的农业县。截止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233元,而可支配收入的现金收入只有696元,全县还有1.65万人未解决温饱。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传统的“小而全”的家庭经营,依赖调整产业结  相似文献   

11.
合山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的一座工矿园林式县级城市,成立于1982年。全市总面积350平方公里,人口近15万。境内居住有壮、汉、蒙古、回等1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5%。2005年合山全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75亿元、2.56亿元、2260元,3年内分别年均增长21.42%、39.96%、14.42%。力谋发展助推经济再上新台阶近年以来,合山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国、全区经济形势,立足合山实际,提出了“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科教兴市、商贸富市”的工作思路和建设“富、强、美”工矿园林城市的目标,为加快全市经济…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农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规,把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当做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的大事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优惠政策、增加贷款总量、拓宽服务领域,取得明显效果。据初步统计,1986年以来,全省共累计发放支持少数民族发展农业生产贷款2.8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是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兴起的,是随着少数民族人民商品经济观念的增强而勃发、壮大的。1990年,内蒙古、宁夏、新疆、广西、西藏和云南、贵州、青海,已有乡镇企业217.51万个,总产值达273.91亿元,实现利税44.89亿元,上缴税金16.69亿元。其产业也形成了农、牧、工、商、建筑、运输服务等综合型经济格局。民族地区乡镇企业而不再仅仅是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的补充,而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有关部门,一向对民族乡镇企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198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  相似文献   

14.
试论西藏农业向“三高”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农业取得了很大成就.1994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62亿公斤.比改革初的1980年翻了一番,基本解决了多少年来一直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180多万农牧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农业总产值达到23.29亿元,农业的基础地位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经济作物和优质新品种作物种植面积年均以4.1%的速度递增;多种经营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产业结构向日趋合理化方向迈进.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百色地区农民增收的特点、难点与对策罗宝三,李茂勋,廖少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百色地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由1978年的57元增加到1994年的643元,增加586元,平均每年增加36.6元,年增长16.35%。...  相似文献   

16.
设立开发区以来,通辽市开发区农村经济在经过高速增长之后,其发展速度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明显减缓。由于国家和自治区各项重视农业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农村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依然存在。通过我们对通辽市开发区农村经济中各领域,如: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地矛盾,农业技术创新,农民素质等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 麻阳苗族自治县从一九八八年开始,在建立区域经济开发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初步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1991年,全县总产值达2.35亿元,比划贫困县时的1984年增长81.5%;粮食总产量1.19亿公斤,与历史最高的1984年持平;农民纯收  相似文献   

18.
供销社作为民族地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除担负着部分国家调控和计划商品的购销储备任务外,更多的是承担着支援农业生产,扶持民族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为之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重任。长期以来,它调控市场,引导生产、疏导流通,主要服务、指导消费,成为民族地区支农的主力军,在民族地区农村治穷脱贫、发展商品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正向市场经济转轨,农民对供销社的依赖程度更重,要求比过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逐步实施,广西农村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经济起了显著的变化。“六·五”期间粮食三增两减,一九八三年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达271亿斤,农民人均有粮739斤。八四、八五两年虽然连续两年减产,但由于  相似文献   

20.
贫穷困扰了中国农民数千年。而20世纪80年代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伴随着贫困的阴影。但历史终于将摆脱贫困的使命严肃地摆到了我们这一代人面前。于是在贫困大峡谷中进行苦苦的探索之后,终于踩出了一条条缤纷的充满希望的路。三年三大步步步扎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和田地区,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这个面积为24.5万平方公里、有着130万人口(维吾尔族占97.2%)的地区,在1979年,全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仅53.54元,1985年被列为国家扶贫的重点地区。经过三年努力,到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到5.77亿元,较1980年的2.68亿元翻了一番多,较1985年的4.27亿元增长了35.05%;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04.8元,较1985年的227.54元增加了33.5%。原按农区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20元、牧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