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鉴 《世界民族》2004,(4):37-43
一、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变迁早在欧洲人到来之前 ,澳大利亚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主人是土著民族。这些土著民族的先民 ( 4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河时期乘独木舟从亚洲来到澳大利亚 )远在史前时代就已经创造了他们的独特文化。欧洲人的到来改变了澳大利亚的民族与文化构成 ,也打断了土著民族自由发展的历史。 1 788年英国的库克船长在悉尼湾登陆 ,西方文化与土著文化之间的矛盾就开始在澳大利亚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二战后 ,随着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 ,澳大利亚的文化冲突就由两种文化间的问题逐渐成为多元文化间的问题 ,从而衍生出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在解决土著民族问题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具有代表性,制定和实施了很多土著民族政策。本文着重阐述澳大利亚土著民族在殖民时期的经历,以及澳大利亚政府成立后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土著民族政策,分析这些政策的历史背景、由来以及对土著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解决土著民族问题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具有代表性,制定和实施了很多土著民族政策.本文着重阐述澳大利亚土著民族在殖民时期的经历,以及澳大利亚政府成立后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土著民族政策,分析这些政策的历史背景、由来以及对土著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洪贵 《世界民族》2007,29(3):23-34
1900年7月9日通过的《澳大利亚联邦宪法》把土著排斥在澳大利亚的社会生活之外,成为澳大利亚社会歧视土著的明证,不断遭到批评。二战后,澳大利亚社会中要求修改宪法以给予土著平等权利的呼声越来越高,这迫使澳大利亚政府于1967年举行全民公决,进行宪法改革,修改宪法中的相关条款。1967年宪法改革是澳大利亚白人与土著关系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对后来澳大利亚政府管理土著事务、改善土著的地位及对澳大利亚的社会进步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殖民时期,英国以“无主地”的名义占领了包括托雷斯海峡岛屿在内的澳洲土地,并因此建立了对原住民的欺凌统治。1992年6月3日,联邦高等法院对埃迪·马宝等人提起的土地权诉讼案做出终裁,名曰“马宝裁定”。这一裁决让“无主地”论调成为历史笑柄。“无主地”论调的破产标志着土著的反殖民化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它不仅表明土著及托雷斯海峡岛民是澳大利亚的“第一民族”,而且坚定了他们反殖民化的信念;不仅表明澳大利亚习惯法涵盖土著习惯法,而且意味着土著土地权得到了澳大利亚习惯法的承认;不仅促使政府开始着手全国土著土地权立法工作,而且使得宪法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要想真正地消除强加在土著身上的殖民包袱,澳大利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澳大利亚政府长期实行"白澳政策",对土著居民造成了及大的伤害,澳大利亚新一届政府首次向土著居民道歉。这一方面是由于土著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不懈的进行斗争的结果。道歉只是和解的第一步,要建立真正平等和谐的民族种族关系,澳大利亚政府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李洪峰 《民族学刊》2016,7(1):31-35, 100-102
在加拿大魁北克的语境中,土著民族的发展越来越与全省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对北方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是从不同程度影响着土著民族的教育、生活、文化和社会发展.魁北克政府需要扩大与相关土著民族的协商,落实资金,落实社会性项目,切实提高土著民族生活水平.推出支持土著民族创业的配套措施,在北方计划的融资过程中增加对土著民族中小企业的投资和贷款,促进土著民族真正参与到经济开发当中,把自身的现代化过程融入经济开发的过程中.而土著民族也需要在经济开发过程中积极参与教育培训,更好地参与经济开发和分享经济成果.土著民族一方面需要打破外部世界对其经济落后、拘泥于渔猎活动的刻板印象,也需要在具备更高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融入魁北克经济和加拿大经济.  相似文献   

8.
吴琼 《世界民族》2011,(3):11-20
土著民族是当今世界上的弱势群体,其生存与发展权利受到广泛关注,从法律上对其进行保护也在不断完善。早在15世纪土著民族就已进入了国际法的视野,但当时传统国际法的领土取得理论却为欧洲殖民者侵占土著民族的土地提供了"合法"的外衣。第一个关注土著人的国际劳工组织制定了两个专门针对土著民族的具有国际法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二战后,在联合国体制下国际人权体系的迅速发展和完善为土著民族的权利提供了另一层面的国际法保护。由此,有关土著民族的普遍国际法得以形成。上世纪90年代来,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促使土著民族普遍国际法朝着深度和广度迈进。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土著文化在加拿大多元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学关于土著文化的解释进行了反思.土著文化是土著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从时间上看文化不是单线进化的,土著文化不是西方文化的过去;从空间上讲,文化不是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加拿大土著文化没有因为西方文化的传播而消失,而是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不断地调适和重构.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只有类型上差异,而没有水平上的高低之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不仅尊重和重视土著文化的价值与作用,还提高土著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和主体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学的研究范围,长时期以来多局限于国内各个兄弟民族.跨越中国的国界,以生活在世界上的各个民族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中国的民族学工作者来说,恐怕还基本上未有展开.过去,我们对于世界民族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也只能说是刚刚开始.世界民族的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如此之丰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当今世界上共生活着2000多个民族,分属于三大人种,即蒙古人种(黄种人)、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和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黑种人).在这2000多个民族中,人口上亿的民族有7个,人口千万以上的民族有67个,人口百万以上的民族有269个,人口10万以上的民族有560多个.上述这些民族的人口合计占全世界总人  相似文献   

11.
早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土著居民已成为澳大利亚这片广袤土地的主人.澳洲土著民族有一部充满神秘、传奇和辛酸的历史.远在四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河时期,澳洲土著的祖先就由亚洲乘独木舟来到澳大利亚,然后由北向南扩展,散布于大陆各地.在史前时代,他们已经创造了精美发达的文化.欧洲人的到来,打断了他们自由发展的历史.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湾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万人,他们有500个左右的部落,各部落的人数从100到1500人不等.澳洲土著居民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氏族公社,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居民通常是以群体的家族集团形式居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湖南是越人活动的地区之一,后来也是壮侗语民族生活繁衍之地。无论是考古学 文化还是民族学及语言文化方面,都反映出湖南地区与岭南壮族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说明湖南地区的壮 侗语民族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由古越人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一澳大利亚的土著民族在这里至少已经生活了4万年之久。他们可能来源于东南亚大陆的某些地方或其南面的一些岛屿,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次成群结队地迁移过来的。  相似文献   

14.
苏联是世界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自苏维埃政权建立伊始,苏俄政府就把国家欧洲中心区、西伯利亚地区及北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北方土著民族的国家教育更是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乌德盖人国民教育的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苏俄政府是如何重视北方土著民族国民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从酉水流域考古发掘看楚文化与诸民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近几年来的考古发掘和文献史料,论述了湘西酉水流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内涵及其诸多民族之关系。在商、周和春秋战国早期的遗址中,它集中反映了当时土著民族“濮”的风俗习惯和独特的文化特点;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它集中反映了既有楚、巴文化遗存,也有土著民族文化遗存。由此,说明在战国以前,酉水流域确实有一支古老的土著民族在那里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濮”文化。楚国开始经营西南后,使大量巴人进入湘西;形成“濮”与“巴”人杂居的局面,也给这一地区带来了巴人的习俗和文化特点。到了战国早期,楚人进入湘西,楚、巴、濮互相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加速了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融合。本文对这一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文化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濮”是这地区的土著民族和楚、巴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及楚、巴、濮民族文化融合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亚诺马米人是居住在委内瑞拉和巴西交界亚马孙地区的一个土著民族,他们的生存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当得知巴西的亚诺马米人处境艰难时,“欧洲议会”曾发表过一个正式声明。据巴西环境保护部部长、生态学家何塞·卢特森贝格说,以费尔南多·科略尔·德·梅洛为首的新政府,现正在研究成立一个直属于共和国总统领导的土著人专门事务部。卢特森贝格是在回答“土著民族联盟”(UNI)在今年5月11日提出的一项请求时说这番话的。在这份请求书中,土著民族联盟还要求划定属于土著人的土地,并驱逐采矿者和伐木者。  相似文献   

17.
据1971年进行的“最近五年澳大利亚人口普查”,澳大利亚总计有土著人口115,953人,其中包括9,663名托雷斯海峡的岛屿土人和45,000血统纯一的土人。尽管其婴儿死亡率高于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但是土著人口仍然出现了增长,这种趋势表明,土著人口将在本世纪末翻一番。有人估计,土著人口将于1973年达到140,000人。  相似文献   

18.
魏莉 《世界民族》2012,(3):90-96
土著民族存在的强大证明就是土著文化的存留,它通过口口相传,传统仪式和土著教育传承了数千年。土著文化能够冲破重重压迫,从文化灭绝中幸存下来,主要归因于其内在的智慧和理性及科学的预见性和判断力。早在数千年前土著就已经拥有现代和谐的生活理念和令人敬重的价值观。土著文化是世界人民的无价瑰宝,全人类有责任与义务保护这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族称的研究,是族名学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东北亚土著民族族称的研究,前苏联史学界曾有“西伯利亚民族族名学”的专门学科,日本民族学界也曾有研究成果问世。中国学术界对东北亚土著民族的综合研究起步较晚,但有关东北亚土著民族族名学的文献资料比较丰富。当今东北亚土著民族及其先世的众多称谓,非详考中国文献不可。  相似文献   

20.
论西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资料为依据,论证商周时期的中原人称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使用斧形工具的土著民族为“”,并与“”族发生联系。“’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百越的前身。西瓯、骆越作为百越民族的两个不同支系,也很早就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交住。这就为后来秦统一岭南和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