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文信息》2008,(5):106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如建于公元6世纪曲氏高昌国(449-640)时期,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重地。千佛洞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洞窟40多个,壁画面积1200多平方米。壁画大部分部分残毁,残存部分内容以大立佛为主,有“西方净士变”,“举哀图”,  相似文献   

2.
西夏石窟艺术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石窟的调查和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当时有关专家从莫高、榆林两窟中,初步认定80多个西夏窟,并进行了分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又在河西走廊的安西东千佛洞、武威天梯山、酒泉文殊山、肃北五个庙、景泰五福寺等地的石窟,以及宁夏银川山嘴沟石窟、内蒙古鄂托克旗百眼窑石窟,相继发现了西夏洞窟和壁画。而在这些石窟中,安西东千佛洞,是仅有的开凿于西夏时期的石窟。这些发现和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西夏石窟的内涵。但在诸石窟中,仍以莫高、榆林两窟的西夏洞窟数量最多,壁画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本文除重点介绍莫高、榆林两窟中的西夏洞窟外,对安西千佛洞等部分石窟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克孜尔千佛洞是新疆最大的古代石窟寺遗址。它的艺术,内容丰富,绚丽多姿。它既受到过古代伊朗、印度和希腊文化的影响,又包含了古代中原地区汉族文化的成分。因此,它在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为世界各国的学者们所称道。然而,在一个重要问题上,即克孜尔千佛洞是属于小乘佛教艺术还是大乘佛教艺术的范畴?目前仍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宿白先生说:“库车、拜城石窟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满绘壁画的中心柱窟和大像窟  相似文献   

4.
这五件用直体卢文书写的犍陀罗语文书发现于克孜尔千佛洞新编号为第 2 2 1号的洞窟 ,文书的年代大致在公元 6世纪至 7世纪之交 ,内容分别涉及佛教祷告、入室抢劫、马鸣戏剧、龟兹王纪年等 ,作者转写和翻译了这批文书。  相似文献   

5.
石窟艺术在佛教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的石窟艺术博大而精深,渊远又流长.从公元二世纪开窟算起,至明清小规模的开凿、重修,佛教石窟在我国有千余年的发展历程.这一点是印度佛教石窟望尘莫及的.要了解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有必要谈谈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之源头──龟兹石窟艺术.(-)黑格尔认为:“宗教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可见,宗教艺术的产生是出于自身宣传与发展的需要.佛教石窟艺术概不例外.大约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释迎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公元前一世…  相似文献   

6.
响堂寺石窟,位于邯郸市的峰峰矿区,分南北两处。南响堂寺石窟,在临水公社纸坊村西北、滏阳河左岸的鼓山之阳,西南与古“磁州窑” 的“彭城镇”相望;北响堂寺石窟,在和村公社东庄村正东、董家庄东北的鼓山天宫庙峰的山腰,西北隔洺河与武安县磁山村著名的“磁山文化遗址”相望。两处石窟相距三十里。 两处石窟皆始建于北齐(公元550—577年),隋唐至明,又有续凿。现存共16个洞窟,大小造像四千三百余尊。两处石窟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雕塑艺术、古代建筑和书法的宝库之一。  相似文献   

7.
敦煌回鹘文写本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回鹘文写本的年代[法]J·哈米尔顿敦煌千佛洞,也称莫高窟,她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约20公里处,是中国境内古丝绸之路末段上的一站。从公元4世纪以来的漫长年代里,这些洞窟在一条干涸的河谷两岸的峭壁上被逐步挖掘出来,形成了庞大的佛教寺庙群。直...  相似文献   

8.
《中文信息》2008,(5):110
森木塞姆千佛洞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县,森木塞姆千佛洞是一外晋代至宋代(公元3-13世纪)的佛教石窟群遗址。森木塞姆千佛洞主要分布于库鲁克达格山口直径约800米范围内的山崖上。  相似文献   

9.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佛经亦随之东渐,由此带来中国文化史上整整四个世纪的佛教石窟寺艺术的滥觞。云冈石窟寺艺术,便是这时代艺术主潮中的一颗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瑰宝。云冈石窟,是在当朝以“禅业见称”的高僧昙曜继任“沙门统”之后,按计划开凿的巨大的艺术工程,以此弘扬佛法,把中国石雕艺术推向新的历史高峰,也使佛教及其佛教艺术逐渐在中国这块古  相似文献   

10.
在洛阳龙门密若蜂房的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洞窟,就是古阳洞。它开凿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四九五年)完成于北齐武平六年(公元五七五年)共经历了八十个年头。在高达十一米的洞窟内,西壁为主像一佛二菩萨圆雕。南北两壁布满层层列龛,琳琅满目,雕饰精细,尤以龛楣的装饰更为富丽多彩。在我国书法艺术上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都集中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中文信息》2008,(5):109
阿克苏克孜尔尕哈千佛洞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唐代遗址。共有46个洞窟。解放前大部份被毁。现在较完整的洞窟有38个,其中19个为支提窟,19个为毗河罗窟。窟中壁画多为佛本生故事,  相似文献   

12.
文殊山石窟     
《中文信息》2008,(5):118
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祈丰镇,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群。始建于北凉时期(401-433年)。洞窟依山势开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贩崖壁上,分布于南北1.5公里,东西2.5公里的范围内。现存窟龛100多个,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  相似文献   

13.
敦煌莫高窟如巍峨大山,它的丰富矿藏,教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便是洞窟中的壁画山水,也可以任众多的学者一探而再探。莫高窟早中期壁画山水,指的是十六国晚期至唐代的作品。这些作品,比新疆石窟同期壁画山水为成熟,表现也较写实些。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壁画,都在菱角形中画  相似文献   

14.
在龟兹石窟部分洞窟中对称出现了"佛履三道宝阶降还"和"龙王搭桥渡佛过河"这两个佛传故事壁画,个别洞窟单独出现了"佛履三道宝阶降还"。佛经中有与这对故事题材最为接近的经本记述,文中分析了这两个故事题材对称出现的原因以及在龟兹石窟中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不论人文的和自然的、历史的和现代的,库车都是新疆旅游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区域,其中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库车完全可以跻登中国热点旅游城市之列,成为新疆第一流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6.
佛教传入西域新说吴焯在其所著的《佛教东传与中国佛教艺术》一书中,利用丝路丰富的考古材料并结合历史文献,提出了公元二世纪中期佛教传入西域的新说。作者还根据丝路南北二道佛教艺术遗存的不同类型,应用图像比较的方法,具体勾画出佛教入西域的路线。南道,亦即塔里...  相似文献   

17.
盛夏8月,在世界著名文化遗址、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来自美国、法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的专家学者48人聚集一堂,举行了“唐代西域文明──安西大都护府”国际学术讨论会(佛教美术考察会)。这次会议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等单位发起的。8月17日晚在龟兹石窟研究所学术厅举行了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新疆龟兹石窟研务所所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陈世良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王中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  相似文献   

18.
大足宋代石窟在中国北方石窟衰落之际崛起,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对大足宋代石窟的观照过程,也是了解宋代民族文化及其宗教文化发展轨迹的过程。宋代文化精神和佛教的世俗化、佛教民间信仰的观音、地藏、十殿阎王以及宗教雕塑程式的突破等,构成大足宋代石窟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巴基斯坦北部印度河上游地区,是连通南亚次大陆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重要通道,沿着这条道路西北印度的犍陀罗佛教艺术传到了新疆及内地。本文从该地区的佛教岩画中挑选了三个本生故事,即与犍陀罗关系密切的母虎本生、尸毗王本生和精进力比丘本生,分别与新疆克孜尔石窟中同类题材的壁画进行了详细比较,进一步证明了此地是犍陀罗与新疆之间的艺术桥梁。该地区作为早期佛教传播的中转地,直到7世纪以前都没有建立固定的寺院,因此从犍陀罗传来的寺院佛教艺术,在这里被转移到了路边的岩石上。这些佛教岩画生动展示了在古代全球化背景下丝路沿线地区经历了深刻的文化嫁接,并结出了全球本土化的果实。  相似文献   

20.
克孜尔石窟     
《中文信息》2008,(5):109
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四大石窟”之美誉,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绵延数千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石窟寺建筑及雕塑毁坏严重,仅一些壁画保存较好。其中保存壁画的洞窟有80多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