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孤残儿童1300多万这是一群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特殊人群-─ 他人生的故事里,每篇都与孤残儿童相连,从多面时空和事件中,凝视出他从内到外的、生命的真容─-68岁孤残儿童的年轻父亲 当了8年洛阳福利院院长的斐中海,手下共安养过3000余名孤残儿童。自诩:"为他们的衣食住行什么事儿想不到?!"可近月来,他说:天上掉下个活雷锋,遇到了没有想到的事儿! 他从一位同志的口中,悉听到一位他正要求助的洪海洋的故事。 一次,旅美华人洪海洋到北京跑公务,在北京天伦王朝咖啡厅与人约会的等候中,无意发现桌上有…  相似文献   

2.
当《200争——感动中国》再一次触动我们似乎已经麻木的神经时,我们发现有这么一群默默着的身影一直在我们的周围用事实感动着我们…当我们以为我们的老师已经被卷入市场经济的洪流时,他们告诉我们——钱不是问题:当我们以为我们的老师已经看齐范跑跑瞄准郭跳跳时,他们告诉我们——爱也不是问题;当我们以为我们的老师已经远离红烛抛弃春蚕时,他们告诉我们—老师没有问题……然后我们知道老师们还在,希望还在……  相似文献   

3.
900cc鲜血、8元6角钱……你不可能不为之肃然起敬,不为之感慨万千,不为之潸然泪下。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蕴藏着动人心魄的巨大能量。 人们被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深深感动的情形,在电视荧屏上,从报告会场里,从街谈巷议中都可以领略到。不过,笔者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感动之后,又当如何?应该说,这是每个人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刺激而激动,而引起同情或仰慕,就是感动。现如今,能够使人们为之感动的人或事并不少见,单说那些言情兼煽情的电视剧吧,就可以赚下许多人一把一把的泪水。然而这样的感动,事过境迁,那些曾经为之泪流满面的人们,恐怕连主角叫什么名字都想不起来——其实也实在没有必要去记忆。而有些人或事,在你感动过后,却能时时想起,久久无法忘怀,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行动。孔繁森同志和他的感人事迹,就是如此。他的事迹,之所以令亿万人为之感动,之所以在全民范围内引  相似文献   

4.
在天津武清区杨村镇松鹤园小区内,昔日的荒地上,如今矗立起一座漂亮的现代建筑--和平之君儿童福利院.有几十个中国的孤残儿童正在这里接受着特殊养护、教育和训练,这对于为此投入了大量心血的杨应瑞先生来说,如同一个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40名朝鲜学生来到中国留学,女生都是齐肩短发,男生都是平头,所有的人胸前都戴着像章。他们在国内没有学过汉语,来中国还不到一个月就能用汉语简单交流。他们聪明,勤奋,可爱,在任课老师眼里他们成了世界上最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石油研究所预测,地球上所剩天然原油已不足2万亿桶,最多续用95年,在2050年前的一段很长时间内,世界经济增长将日益依靠煤炭资源,而在2250年前后,藏煤也将告罄。 聪明的日本人把目光瞄向中国,他们把中国大同的优质煤炭整列车整列车地运到秦皇岛海港,再装船运到日本,囤积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煤炭资源这样紧张可贵,然而它却无时不在自然之火中成千上万吨的白白消耗着……煤田自燃,不是中国独有的灾难性现象,勘查发现,在亚洲、欧洲、澳洲、北美洲……几乎全球都可见到煤田自燃的滚滚青烟和熊熊红焰。煤田自燃,…  相似文献   

7.
题记: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一心为教,争做榜样》,我讲课的主题有三个关键词:学习、创新、贡献。这三者构成了争做榜样的前提。在我们龙湾教育系统这个大家庭中,活跃着一群充满激情和干劲的党员和群众教师,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主人翁的风采,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浇灌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每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总结自己时都贯穿这样几个字――学习、创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决定到中国 沙博理是中国籍美国人.他说:"我在中国的时间比出生地美国长,我对中国的感情比生我、养我的美国深."入乡随俗,沙博理喜欢吃中国菜,夏穿中式布鞋,冬穿中式丝棉袄,每天清晨练太极拳.中国朋友都说他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每3年一次探亲假,可他一回到美国假期还没有过完,就急着要回中国来."我自己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这样离不开中国!"  相似文献   

9.
拉瑞夫妇第一次来中国,是在 1990年。一个曾在中国内蒙古工作的朋友把中国描述得如诗如画,勾起他们对中国一往情深的向往。当时已经退休的他们,儿女已经都有了自己的家。于是他们无牵无挂,到ERRC(中国教育资源与人才推荐中心)报了名,并被推荐到中国当教师。当时仅仅是抱着一种来中国旅游“看一看”的他们,没想到在中国一呆就是9年,并且来了就不愿再回美国。准备来中国“受苦受难” ERRC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并警告他们“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他们还从曾经到中国工作过的老师那儿听到了他…  相似文献   

10.
他来自纽约,是闻名遐迩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他讲课很幽默,举止滑稽,中国的俗语名句随手拈来,“之呼者也”不时脱口而出。我们在捧腹之余,佩服不已。博士名叫:苏迪然进入他的房间,扫视书架,映入眼帘的是老舍、巴金、《废都》、《北京人在纽约》……“30年代,中国的作家灿若群星,他们深深地吸引着我”,博士说道,“这时,如鲁迅、茅盾、郁达夫、曹禹……等一批中流砥柱大都拿出了传世之作;丁玲、沙汀、萧乾……也都崭露头角。”30年代正值中国文化的多事之秋,新文化运动的余热未退,“左联”文学的方兴未艾,西方思潮的涌…  相似文献   

11.
今天,全世界的企业主以及其他身居高位的领导人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怎样争取你的属下对你进行诚心诚意的支持,怎样使你的行动得到你的属下的信服。 在过去,很多专断的老板和圆滑的政客是用手段来左右属下的行动的,属下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只好忍气吞声地盲目服从他们,但今天世界已经转变。美国公共关系学权威鲍勃·迪肯森(Bob Dickenson)说:“权威在今天已不是那么硬梆梆的了。要别人替你卖力,不必向人叫嚷,不必当众指责,也不必吓唬人。你只消把有关资料清楚地告诉他们,想法子使他们同意你的主意就行了。” 除了领导人员外,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让别人信服你,因为人人都需要有影响力。只有做到令人心悦诚服,我们才能在工作单位,在社会上,在邻里中和在家庭内发挥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当一个人的心灵中充满了感动和美好情愫的时候,天空一定是澄澈明朗的,世界到处都是鲜花和微笑,所看到的每一个人,也一定都是善良可爱的。相反的是,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总是充斥着仇恨和嫉妒,他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一定都是狰狞可怖的,看到的每一个人也必定都长着一双恶毒的眼睛。《列子·周穆王》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住在宋国叫华子的人,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势必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最为科学,也最为合理。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能感动人的课,感动学生,感动自己,感动听课者。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对目标要求烂熟于心整节课上,教师与学生做的一切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财经评论家时寒冰最近去了一趟美国,他说,在洛杉矶遇到一群中国游客,购物之多可用疯狂来形容。在一个卖箱包的商店,几乎每个从中国去的人都买了两个以上的箱子,因为他们要装下所买的商品。他们一边挑选着商品一边惊诧着:这里的东西怎么会比国内便宜这么多?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都认为中国是世界产品工厂,因为很多产品背后都写着中国制造。也许过不多久,中国又会变成外语输出“工厂”了,他的产品就是十多亿名能说洋文的中国人。这话听起来有点幽默,但是一点也不夸张。想当年,外国人来咱中国因为不会汉语而找不到厕所,可如今这类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一句中国话不会说的老外,也能在中国畅行无阻,因为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学外语,从出租司机到白领丽人都能说洋文。  相似文献   

16.
我曾在一家私营企业集团办公室人资部工作,那段经历让我悟到一个秘笈,即不对老板说——不。 那时我们集团办公室下设人资部、总务部、宣传部等,几个部门都在一间大的办公室办公,办公室主任也与我们在一起。这样工作常常是分工不分家。  相似文献   

17.
引导更多的老年朋友来到老年大学学习,选择他们喜欢的科目来学习,用最放松的心态来学习也许是最高境界的学习了。这是一项很重要的社会工作,是在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老年大学的音乐教育教学,更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更贴近生活,更有娱乐性等等。有利于老年朋友情感、情绪的释放。在老年大学工作的这些年里,我内心充满了感动,感慨、惊讶、敬佩和对人生不断思考……当然也有不少遗憾。  相似文献   

18.
林华是中国人,却长着一副欧洲人的相貌,这一直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大不小的麻烦."小的时候,我常常被人误认成外国人,现在在商场买东西,售货员也会用半生不熟的英文招呼我;在国际会议上曾有国内记者用英文来采访我;有一次,在街上,迎面来的一群中学生甚至把我当成了英国'笑星憨豆先生'……"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地震突如其来,几十秒内,山崩地陷,飞沙滚石,一座座房屋瞬间倒塌,数万生命顷刻陨落……灾难无情人有情,灾区的故事感动着中国,灾区的奇迹震撼了世界。灾区人民不屈不挠、奋起自救的抗震精神,扛起了一个坚强的四川。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人才交流》2016,(9):10-11
骄阳似火的8月,大家都尽情享受着四年一次的奥运狂欢:林丹与李宗伟的世纪大战,女排姑娘的赛场拼搏,还有傅园慧的“洪荒之力”……但赛场之外,很多人都被几位外国选手的流利汉语所折服:日本选手福原爱的中文之流利早就名扬赛场内外了;瑞典羽毛球选手艾克塞尔森接受采访时,用中文侃侃而谈,还说“希望以后到中国做羽毛球教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