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摔伤后致股骨颈骨折。受伤后髋部疼痛,下肢短缩畸形,活动受限。在手术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使患者尽快康复,重新获得生活上的独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骨质疏松,适应能力下降,受到外力时极易发生骨折,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因机体组织器官功能衰退等原因,大部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骨折前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和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又易使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对股骨近端几何形态的评估价值,以及股骨近端几何形态与髋部脆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对33例股骨颈骨折和38例粗隆间骨折老年妇女,应用CT扫描股骨近端,并测量颈干角、股骨颈轴长、股骨头直径和股骨颈直径.结果 在不同骨折组间,颈干角差异有显著相关性(P<0.01).股骨颈轴长、股骨头直径与股颈直径呈正相关(P均<0.01),在不同的骨折组间三者差异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利用CT分析股骨近端几何形态,操作简单、精确性高.颈干角与髋部骨折的类型有显著相关性,颈干角越小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而颈干角越大更易发生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4.
有限元分析方法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计算方法,早期的有限元主要关注于某个专业领域,比如应力或疲劳.新兴的有限元方法使多物理场的模拟成为可能.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相关研究,分析有限元方法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章征源 《老友》2011,(2):50-50
年纪大的人容易出现骨折,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而髋部骨折更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疾病。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前者属于关节囊内骨折,后者属于关节囊外骨折。这两类骨折段血供应特点不同,治疗预后差异也很大。这两类骨折以股骨颈骨折较常见,尤以50-70岁者居多。  相似文献   

6.
问:我奶奶今年68岁,两年来,不知什么原因,奶奶总是不由自主地跌跤,有几次均发生骨折和扭伤的情况。请问,老年人为什么爱跌跤?答:老年人容易跌倒,其发生规律是年龄越大,跌倒的发生率越高,而且女性比男性多。跌倒后,由于骨质疏松易引起股骨、颈骨骨折和脊椎压缩性骨折,后果较为严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前衰弱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68例,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FRAIL量表进行调查,将衰弱前期和无衰弱者纳入非衰弱组,衰弱者纳入衰弱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前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在髋部骨折择期手术老年患者168例中,术前衰弱评估:衰弱47例(27.98%)、衰弱前期42例(25.00%)、无衰弱79例(47.02%);非衰弱组与衰弱组年龄、居住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锻炼情况、基础疾病、骨折前活动能力及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锻炼情况、基础疾病、骨折前活动能力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衰弱发生率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应重视高龄、具有基础疾病、没有锻炼习惯及活动能力差的高危患者,必要时采取术前优化措施,关注术中及术后的临床决策,以降低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经典的骨质疏松定义是:骨矿含量减少,伴骨微结构受到破坏,其结果是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上述4个条件中,仅仅骨矿含量是无损伤检查而在临床应有。DEXA 测定的骨密度(最好以髋部为准)是诊断的“金标准”。2000年 Kanis 推荐,DEXA T积分的诊断应用,仅仅用于髋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因素,建立判别方程,为预测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以髋部骨折老年女性患者及保健体检的老年妇女各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量所有样本髋部BMD(病例组为健侧,对照组为左侧)、颈干角(NSA)、左手握拳力;根据身高体重算出BMI;确定个人及家族女性骨折史.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判别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为:ward区BMD、NSA、BMI、左手握拳力;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判别方程:Y1=-8.802×X1 88.803×X2 9.936×X3 8.119×X4 2.634×X5 22.439×X6-691.647,Y0=-9.901×X1 93.959×X2 15.872×X3 8.045×X4 3.037×X5 23.533×X6-696.284;将判别方程进行组内回代检验,特异度为76.7%,灵敏度为86.7%,预测正确率为81.7%.结论通过判别方程能够预测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全身性骨量减少及骨的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减低,在无创伤、轻度和中度创伤情况下,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骨质疏松症除引起身高变矮、驼背、腰背痛等症状外,最大危害是容易发生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可致残、致死,耗资巨大,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33%在一年之内有过一次或多次跌跤史,因跌倒损伤而造成的死亡事件占老年人死因的第八位,而每年因跌跤引起髋部骨折的人数则更多。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练习方法。1.下颏内收尽量站直,下颏内收,颈与脊柱成一直线,下颏与后颈部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放松,呼吸,重复10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状态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术后采用意识障碍评估法(CAM)对患者是否处于谵妄状态进行诊断,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无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探讨术前营养状态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术前的MNA-SF评分,162例患者中营养状态正常61例(37.65%),存在营养不良风险45例(27.78%),营养不良56例(34.57%)。所有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58例(35.80%),术后未发生谵妄104例(64.20%)。单因素分析:谵妄组与无谵妄组年龄、术前MNA-SF评分、MMSE评分、Hb、ALB、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NA-SF评分、MMSE评分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营养不良和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比例较高,其术前营养状况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年龄、MNA-SF评分、MMSE评分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方地区119例中老年髋部骨折常见易患因素。方法连续选择近5年(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19例,设计“髋部骨折易患因素调查表”,分析和统计他们各种易患因素,并与125例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的未发生髋部骨折中老年人(对照组)比较。结果中老年髋部骨折组的体重指数、吸烟指数、坐位工作例数、腰部症状例数、家族骨折史、糖尿病史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受教育时间、经常锻炼例数、嗜饮牛奶例数均明显少于后者(P<0.01,P<0.05)。结论文化程度低、偏瘦、吸烟、缺乏锻炼、家族骨折史、糖尿病史是我国北方地区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见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4.
章征源 《老友》2012,(4):58-58
桡骨(在手前臂)远端骨折,是指发生于手臂旋前方肌近侧缘以远部位的骨折。该项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是较为常见的骨损伤,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青年人和老年人。青年人发生这种骨折,主要是运动等高能量损伤,并常合并软骨和韧带损伤。而老年人发生这种骨折,则是由于自身骨质疏松.特别是绝经期后的妇女,其骨量减少明显,轻微的损伤即可导致此处骨折。  相似文献   

15.
《老友》2007,(9)
悄悄侵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骨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骨质疏松会使骨骼脆性增加而容易引发骨折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测定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骨代谢生化指标,揭示骨代谢指标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提供早期控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吸收的依据,有利于加强骨形成的能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再次骨折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82例(男33例,女49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及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和61例(男29例,女32例)老年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erum Bone Alkaline Phosphates,BALP)、骨钙素(bone gla-containing protein BGP)和血清抗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 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es isoform-5b)测定.结果 (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女性骨转换高于男性;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BALP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2)骨折后骨转换指标(BAP,TRACP-5b)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骨折后患者骨吸收增加,女性骨转换高于男性,女件骨折后更加重骨质疏松,不利于骨折后愈合,而骨折后监测骨代谢指标,提供早期控制骨吸收的依据,女性更应长期监测骨代谢并抗骨吸收治疗,利于加强骨形成的能力,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防止再次骨折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在老年男性中不同部位骨密度(BMD)随年龄的变化情况,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治及骨折预测提供帮助.方法用美国Lunar公司DPX-L型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对512例年龄大于60岁老年男性腰椎前后位及髋部的BMD进行测定,按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髋部及腰椎各部位的BMD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步下降趋势,但在65岁~89岁之间的L2、L3、L4、L2-4出现BMD略微上升.各组腰椎BMD值高于髋部BMD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在指导诊治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及预测骨折过程中,髋部BMD的测定优于腰椎BMD的测定.而Wards三角的BMD值最有意义,可较早地反映骨量丢失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冬季,老年人应特别注意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老年比较常见的疫病,在世界多发病中占第六位,也是代谢骨病中最多见的一种。骨质疏松症常常是无声无息、静悄悄地发生,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25%-40%,平时常见的症状有腰酸、背痛、关节痛、行走活动不便、易疲乏无力,有的人发现逐渐变矮、驼背、牙齿松动,被轻轻绊倒和受到较小的外力即出现骨折, 因此患者多因发生骨折而到医院就诊。出现骨折后的老年人只能卧床休息,有的甚至丧失生活能力,这样不但个人承受各种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容积的骨组织中骨…  相似文献   

19.
惊人的发病率骨质疏松是因骨量(主要是钙盐)减少导致的骨强度异常。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几乎普遍患有此症。据统计,45岁以上女性发病率是29%;而70岁以上者,则高达70%。由于该症所致骨骼韧性下降,脆性增加,加之老年人的步态不稳,反射保护动作较缓慢,极易造成老年人骨折。有资料表明,65岁以上女性有1/3发生脊柱骨折,90岁以上老人有32%的妇女与19%男性患有髋骨骨折。前臂远端骨折的发生率也很高。不仅造成患者的极大痛苦,还  相似文献   

20.
与年龄相关性脆性骨折是影响当今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在生长期骨量的获得和老年相关性骨丢失都是影响其脆性的风险因素。高分辨率外周定量(HRp QCT)的发展增加了对松质骨和皮质骨的微结构变化在整个生命体内改变的认识与评估。研究表明,使用HRp QCT可以看到青少年成长期在前臂远端骨折与骨皮质改变的瞬时增加有关,也包括骨皮质变薄和皮质孔隙度的增加。儿童前臂远端轻度骨折,在不严重的情况下,外伤也增加全身桡骨远端骨皮质和骨质量的亏损。此外,从青少年到成年的过度期骨量峰值也会随之下降。老年期男性在儿童期有前臂骨折史,老年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风险就会增加,而老年期女性除外。从生物力学角度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松质骨流失主要是由于骨小梁变薄,而在女性主要是骨小梁数量减少。然而,与年龄相关骨皮质流失和皮质孔隙度的增加似乎比以前认可的影响更大,皮质孔隙度可能会增加患者在脆性骨折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