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现代教育的知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可以分为"知"与"识"两个层次,"知"是知识的表层部分,而"识"是知识的深层部分,"识"是知识的核心。"知"是"识"的基础,"识"是"知"的最终目标,"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识"。"识"是认识、观点、见解、思想与分析判断能力的统一,是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识"的能力,只有形成"识"人们才能突破对事物简单了解的水平,从而达到对事物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只有"识"才能对人们的实践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转识成智"是冯契建构的"智慧"说的最基本命题,指的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由知识向智慧的飞跃;它的提出是为了超越哲学领域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峙;转识成智的机制包括理性的直觉、辩证的综合和德性的自证;转识成智命题的创新精神对于哲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殊的重要的教育组织机构.书院教育呈现出明显的智育伦理化特点.书院山长和教师认为人的"智"识同"仁、义"等德目一样,来源于"天"或"性",智"识的功用只是促进其他德目形成的伦理思维性工具,把"智"识仅仅狭隘地规定为道德知识.书院教育的这种智识论理化倾向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文章摘自:《草根也能玩收藏》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版次:2012年7月第一版本书简介:草根也能玩收藏?能。缺乏资金、缺乏知识,草根收藏难在入门。本书讲述了没有家学渊源、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应用物理专业的"80后"工薪玩家,7年间"打眼"、"捡漏"的收藏故事。本书择作者40件精选藏品,揭秘古玩江湖里的门门道道。  相似文献   

5.
所谓"转识成智"就是由知识到智慧的飞跃。《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把经济学的知识转化为哲学的知识,实现地方性知识向一般性知识的转化,从而实现了化理论为方法;又通过对私有财产的扬弃这一途径,把异化的人转化为占有人的本质、自由的人,从而实现了化理论为德性。《手稿》实现了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转识成智"。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多元开放的世界里,交流沟通不可或缺。在MBA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员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特点,营造交流沟通的氛围,帮助学员实现知识共享以提升综合素质。文章根据体验式MBA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构思,以"识"作为基础,以"思"作为灵魂,以"行"作为手段,系统探析了以交流沟通为手段的"识-思-行"三位一体的MBA知识共享路径。  相似文献   

7.
白明 《北京纪事》2009,(2):57-60
上期说了,古玩的"财"是它所蕴含的知识,所以您一定要在有一定知识储备的条件下再探古玩收藏这潭深水,否则,您刚下水,很可能就被"呛"着!而仅仅凭着冲动,凭着脑袋瓜子一热就在自己有限的收入中挤出钱来到市场上没完没了地买赝品,您说收藏能是适合咱们大众的理财方式吗?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当前大学德育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在注重知识训练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哲学中"转识成智"思想对大学德育的重要性和启发性。指出中国传统哲学中蕴含着德育工作实现"转识成智"可资借鉴的深厚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钱国宏 《北京纪事》2017,(11):109-110
时下,几乎国内所有的电视收藏类节目,都向公众普及正面的收藏知识,而对于藏品的作伪、识假方法却鲜有涉猎,致使国内收藏界普遍盛行"讲真不谈假"的习惯和做法.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认识误区,更是一种业界误导.  相似文献   

10.
玉宽 《新天地》2012,(2):51
我用皮影装饰家居,集传统、时尚、知识、趣味等特点于一体的这种装饰方式,使我的现代家居生活既另类又新潮,赢得了新朋老友们的钦羡。我收藏皮影50年,是皮影的顶级"发烧友"。几十年来我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各地皮影流派的代表皮影制件百余件,其中人物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中后期,作为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物理小识》东传日本后引起了日本知识界的广泛重视和推崇,对当时日本的洋学主流——兰学学派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物理小识》所主张的自然科学观、经验实证研究法促成了兰学"条理思想"的成型和"实学"认知论的发展;而文中有关"宇宙""真理""矛盾""石油""望远镜""体质"等新式科技词汇的日译也为日本近代学术用语的生成与建构打下了基础。兰学学派对《物理小识》的引用、模仿和阐发,表明了中国曾是日本汲取自然科学知识、发展近代科技的重要窗口,这是不应该被忽略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
唯识宗立八识学说,以阿赖耶识为第八根本识.<金刚三昧经>、<密严经>等经典中出现了"九识"这个名词.真谛的唯识古学系统认为九识是"阿摩罗识",为阿赖耶识之上的真常净识.玄奘一系的唯识今学认为,"九识(阿摩罗识)"是阿赖耶识的别名,阿摩罗识在两种情况下可以指称阿赖耶识:其一,因地的第八阿赖耶识自性清净而有染污,阿摩罗识则专指阿赖耶识之清净性、自体分;其二,庵摩罗识是阿赖耶识的"果上之名",指阿赖耶识通过唯识五位之修证、断尽烦恼所知二障成佛之后的究竟清净心体.永明延寿在<宗镜录>、<心赋注>等著作之中,对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的"九识"思想都有引用,但总体上倾向唯识今学.  相似文献   

13.
南社是辛亥革命前成立的一个著名文学团体,其存世至今的各种出版资料已经很难寻觅。本文试图通过对五种南社出版物的收藏来历、装帧形式、大致内容、标注题识等多方面的介绍,推动学术界对南社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何可 《山西老年》2009,(10):31-31
鉴定书画是成功收藏家的基本技能,提高鉴赏"眼力"是成功的关键,做法主要有"五多"。一要跑得多跑美术馆、画廊、书画笔会、拍卖会以及书画家和收藏家家中。这样能使自己增长对书画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对书画投资收藏的激情、信心,并从中提高对书画作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使学生从"被教育"变为"求知识",首先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对最新成果的把握,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引导,在授课过程中进行重点的理论分析,组织好学生的课题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谈感受,师生进行有益的课下交流,从而变学生为主动"求知识"。  相似文献   

16.
量学把"认识"归纳为分别识和无分别识.无分别识是一种纯感性认识,分别识是在无分别识基础上产生的理性认识.本文从分别与无分别识之性相入手,分析此二种识的不同特征,旨在探讨量学在哲学认识论方面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叶燮在《原诗》中把审美主体的能力构成概括为"才、胆、识、力","识"为基础,"才"为核心,"力"求独创,同时"识"始于"格物"的知性品格,和"力"的实践特点构成"知行合一"的理性认知关系。四者的关系叶氏认为是"交相为济,苟一有所歉,则不可登作者之坛"。  相似文献   

18.
"境识"概念是熊十力哲学体系的基础概念,也是自古至今从西方哲学到东方哲学持续探讨的问题之一。在"境识"这对范畴发展过程中,熊十力从大乘唯识学入手,认为各种存在的"物象"的本体在心,为体之用,进而"境识"问题又可以归结为"体用"问题。随着现代物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及新成果的出现,使得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哲学史上的"境识"关系问题。将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对这个问题的相关研究做一些交叉,可以拉近哲学与科学、生活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在译者感知体验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译者的识解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产生翻译不确定性的主要理据。识解方式主要包括详略度、背景知识、视角和突显。详略程度的高低、背景知识的差异、视角的差异和突显焦点不同,译者对原文的识解会产生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了翻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连环画(小人书)收藏是目前国内的一种主流收藏,很多老年人加入这个队伍中而成为"连友"。家住辽南地区的七旬老人冯宝贵就是老年"连友"中的一员。在多年的收藏实践中,老冯探索总结出了独特的连环画收藏"套路",这些"套路"独出机杼,对老年"连友"不无借鉴和启迪。套路之一:不"求全"。有些老年"连友"受电视讲座、相关书籍介绍的影响,把品相作为连环画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