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社会上流传着的不少俗语,如:腰带宽,寿命短、胖人气虚、千金难买老来瘦等等,似乎都对胖人有成见。那么人胖了真的比瘦了容易患病吗?老人是否应该越瘦越好呢?医学专家认为,这些俗话有一定道理,但并非完全确实。俗语中的道理与误区老张你又长肉了?小心患‘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哦。人老了还是瘦点好,那样身体会轻便些,也不 相似文献
3.
我租住在一个老社区里,这里以前是国有棉纺厂的职工家属院,楼里住的大多是老爷爷老奶奶,平时上下班时,经常能看到他们坐在胡同口聊天,做细致的针线活。由于是暂住在这里,还有年龄上的差距,我总觉得和他们没什么可聊的,也很少打招呼。我对门住的也 相似文献
4.
5.
6.
李宝库,山西潞城市人,爱心护理工程的倡导者。他曾担任国家民政部副部长、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组委会主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市中区首个老饭桌日前在七东社区运行,主要针对辖区内70岁以上享受低保待遇的三无老人以及低保边缘的孤老等。每天的午饭只要交上3到4元,剩余的部分由民政补贴。这的确是一项民生工程,为无法出门的空巢老人做了一件大实事儿。 相似文献
8.
春节期间,北京市海淀西三旗建材西里的空巢老人不用为保姆回家而犯愁,今年社区为他们准备了北京市首家即购票即入门的集娱乐、聊天、运动、住宿、医疗为一体的新型钟点托老 相似文献
9.
10.
黄忠晶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
杨朱的思想是为我、贵己、轻物重生。他代表了那些对统治者和家族失去认同感的中下层民众,他们除了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来供养统治者,还要为国君卖命打仗,并不具有纵欲、享乐的条件,他们首先和主要关心的,是如何能在那个乱世生存下去。杨朱作为他们的代言人,不可能宣扬纵欲、享乐思想。 相似文献
11.
12.
13.
党西民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1)
郭象关心万物的"性",他给予"性"以"分"、"当"、"极"的规定性。但是"性"只是理性思维下的产物,它作为理性的规律性要求是很难达到本体的。为了消解这种主体与"性分"之间的知性关系,必须上升到更高的程度之上。 相似文献
14.
王咏诗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29-38
康德哲学诠释史中有一个十分强大的传统是将其批判哲学整体上视为“先验人类学”或“哲学人类学”。支持者们基于《纯粹理性批判》写作与康德人类学兴趣的高度相关性以及康德自己对“人是什么?”这一根本哲学问题的发问而持有这一立场。近年来,学界对科学院版《康德全集》中讲义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一诠释路径在康德本人的语境中难以充分证立。成熟时期的康德完全弃用了“先验人类学”这一称谓,并特别在其批判体系中指派了“实用人类学”的部分。康德的思想资源重新诠释人类学视角与先验哲学的关联与差异,对我们今天反思“人是什么”也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荣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5-133
乔依斯主张道德先天论,即道德感之作为道德判断的能力,乃是经自然选择作用而有的适应性状。乔依斯的道德先天论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即是拉提所提出的质疑:先天的道德感不仅是前所未有,并且也是多此一举的,因而与自然选择的保守性抵触。为了回应拉提的质疑,乔依斯设法论证道德判断提供行为以公共的规范证成力,以此作为中介,方才增强从事行为的欲望,从而使得行为被做出的可能性提高。借着区分知其然的和知其所以然的道德判断,本文指出乔依斯之论证会陷入两难,只是知其然的道德判断无法提供行为以足够的公共规范证成力;而若道德感所做出的是知其所以然的道德判断,则如此的道德感不太可能会是经自然选择作用而有的适应性状。面对如此的两难,乔依斯并无成功的脱困之道。 相似文献
16.
孤残儿童福利与服务水平提升,有赖于服务机构基本硬件设施的改善。福利院作为向孤残儿童提供福利服务的主导性福利机构,其服务水平改善受到技术及管理等子系统变化的影响。研究以新型兰州市儿童福利院为分析个案,运用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并证实在宏观政策给定的条件下,硬件设施是影响儿童福利院服务水平的关键性微观因素。同时,硬件设施提升之后,以管理、员工精神状态等方式表现出的软件设施是促进硬件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肖娅曼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词类是初始概念”是汉语词类问题的最新、最重要的观点.这一初始词类观认为,词类随语言产生而产生,语言产生伊始初始词的表述功能即词性.初始词类观背后是整个语言学研究的基石——“词源”语源观.“词源”语源观是迄今为止唯一的语源观,但它却是一个从未被讨论、更遑论被证明的根本错误的预设.初始词类观既缺乏根基,又与相关理论和语言实际相违.按笔者提出的浑沌语言学的观点,词汇源自浑沌语的分化,词类是语言系统发展成熟后,人的语法意识和语法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贺文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51-5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急剧增加,中国环境的承载力受到严峻挑战。在"环境库兹涅茨假说"污染天堂假说"和环境竞次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中国东部十一省(市)和中部八省的七个环境污染指标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东部和中部的FDI的"清洁"程度进行检验。虽然各省FDI对污染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并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污染天堂假说"。相比较而言,东部的北京和中部的黑龙江的FDI是比较"清洁"的。 相似文献
19.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出亡事时,有“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一语。语中之“块”一般释为“土块”,实则大谬不然。“块”即“凷”,亦通“蒉”,是盛土的器具。“野人与之块”即野人将食物装在盛土的器具中进献给重耳。 相似文献
20.
韩振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孟子"好辩",不过,关于孟子在阐说立论、与告子激辩仁义时是否讲求逻辑,历来众说纷纭。在西方汉学界,自19世纪上半叶以来,雷慕沙、理雅各、瑞恰慈、韦利、范立汉、刘殿爵、葛瑞汉、倪德卫、陈汉生、朱利安、伊若泊等汉学家都围绕此一话题有所论列。他们或者诉诸"汉语诗性",或者借助西方逻辑,或者同时倚重逻辑分析与历史考察,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对于孟子思维特征的认识。考察西方学者如何从自身理论视角出发探析孟子的思维、论辩方法,并辨析其工拙得失,可以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揭示《孟子》文本的复杂性,丰富我们对于《孟子》、对于西学的认识,也能促进我们自身的理论反思和方法自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