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里,我碰巧先后读到了《十年风雨情》和《我的非正常生活》两本书,前一本书的作者是章含之,著名文人章士钊的女儿、前外交部长乔冠华的妻子;写后一本书的人叫洪晃,是章含之的女儿。两代人写的是两个世界、两类人生,用的是两种文笔,但读来都鲜活生动,情之所至,印象颇深。所以,当得知有一个论坛请洪晃作主讲人时,我毫不犹豫地赶了过去。  相似文献   

2.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是盐城建湖人,在撰写《中国二乔·胡乔木、乔冠华传略》的过程中,多方寻求乔冠华诗作,终从其夫人章含之等人处觅得其35首诗作之全璧,欣慰至极。今特辑录介绍,以飨读者,并以此告慰先贤。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6,(7)
喜欢看章含之的样子:花白头发浓密微卷,举手投足风姿绰约。在几年前建湖的一次经贸洽谈会上,年逾七十的章含之在外商云集宾朋满座的热闹中,泰然若定,中、英文流利通达侃侃而谈,为丈夫乔冠华的家乡招商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家都说章含之是"艳"惊四座。这个艳字,我以为是优雅。光明日报第一任社长章伯钧的女儿章诒和在《往事并不如烟》回忆康同璧(康有为的女儿)母女和自己交往的一个细节:"文革"期间父母被冲击.十几岁的她借居在康家时,冬日里去买豆腐乳,捧着几盒有汁液的腐乳在风雪中要穿过几条街。但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26日,章含之女士谢世。在厚厚的大红门所掩蔽的史家胡同51号,充盈了她生前相识或不相识的人的悼念之情。她去世所引起的震动,远远超过了25年前去世的她的夫君——尽管乔冠华曾任外交部长,并拥有著名外交家的头衔和才子的美誉。  相似文献   

5.
1974年的6月初,章含之参加外交部下乡收麦工作。一天,她回到家天已擦黑,累得抬腿都困难,洗过澡,她就躺在藤椅上。晚上9时刚过,乔冠华回来了。他快步直奔书房说:"你看,我给你带回来一样新奇东西,你猜猜叫什么?"他从中山装口袋里掏出两个浅棕颜色、形状大小似鸭蛋般的东西,放在她手里:"知道这是  相似文献   

6.
洪晃在乎谁?     
洪晃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外甥女;洪晃是出色的女外交官章含之的女儿;洪晃是深沉派导演陈觊歌的前妻;洪晃是北京昂蓝互动广告有限公司的联合总裁。抻出哪条儿都够我写两天的。我约她的时候,她答应得挺爽快的,见了面知道我是来做采访,就嘟起嘴说,我不高兴。在我们聊天的几个小时里,她用了若干个"我×",若干个"牛B",还有若干个"傻B",听起来满爽的。但你得承认,她说的那些话倒都是入木三分、针针见血。话糙理不糙,是不?  相似文献   

7.
章士钊与《新青年》并非从开始就是对立关系.事实正相反,章士钊与《新青年》的先驱者早有交往和友谊,在《新青年》创刊以后,章士钊继续保持了与其主要成员的友好关系.对《新青年》思想革新和文学变革的基本主张,章士钊予以坚定支持.虽然章士钊与《新青年》也存在“调和论”与“革命论”的分歧,潜伏着后来与之关系对立的危机,但直到1921年游欧之前,章士钊是在根本性支持的基础上对《新青年》持建设性批评,分歧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曾鲲化所著《中国铁路现势通论》一书中,新发现了章士钊先生早年撰写的一篇序文,为《章士钊全集》所未收。这篇佚文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章士钊思想新的资料。它写于章氏赴英前夕,从中反映出他这一阶段的思想状况和心态。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与章士钊关于信念的论争,是五四文学革命中新文学派与《甲寅》派论战的组成部分,是桐城派文学与新文学对立的反映。从思想根源上说,新文学派与章士钊的分歧在于双方社会变革思想的不同。前者属于激进型,后者则是渐进型。章士钊的社会变革思想,虽不无可取之处,但总起来看,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这决定了他必然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章士钊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有着重要影响的报人兼政治家。他曾任《苏报》、《民立报》主笔,并亲自创办了《国民日日报》、《独立周报》、《甲寅》(先后为月刊、日刊和周刊)等报刊,借此阐发政法主张,表达对时局的关心、关注。章士钊的办报历程,向我们清晰展示了他从倡言反满革命、宣扬民主共和、鼓吹"调和立国"、主张"联业自治"思想嬗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乔冠华同志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选登《外交才子乔冠华》一书中的精彩章节,让读者更多地认识、了解乔冠华,以及他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里所经历过的往事。  相似文献   

12.
1914年5月,章士钊在日本东京创办了《甲寅》(月刊)杂志。在该杂志上,围绕着对袁世凯帝制的批判,章士钊发展了一套系统的批判封建专制的理论。他以调和论为哲学依据,认为封建专制政治好同恶异,消灭了自己的异体,违背了事物的调和律,必然导致自我毁灭。由此,章士钊具体分析了封建专制毁灭的机理。本文认为,研究章士钊批判封建专制的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本人的政治思想,而且也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赖章云 《老友》2011,(3):60-60
你也说《老友》,我也说《老友》,大家都有一个共同体会:就是谁读《老友》谁受益。我读《老友》十多年,深感《老友》是本好杂志,她能教育人、警示人、启发人、鼓舞人。读着她的文章,与她那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同行,使我走入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章士钊发表《论代议制何以不适于中国》《非党》等文章,对近代以来的代议制提出系统批评意见,并提出以无首论、业治论和规复科道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引起了广泛注意和热烈讨论。作为当时社会的"主导模式"之一,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对章士钊的批评意见和改造方案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92年2月17日,东北沦陷区著名女作家田琳在深圳逝世。我和田琳认识,是她在日本时。有一年,她从日本回国,到我家看我。由我介绍她的中篇小说《安获和马华》在开明书局出版。算来已经半个世纪了。1986年我编《长夜萤火》时,曾选她五篇小说:《风》、《砍柴妇》、《售血者》、《忽玛河之夜》、《安获和马华》,并写了她的简介:  相似文献   

16.
我十分钦佩陶斯亮的才气,喜欢她的文笔。在高干子女中,像她的文笔这么漂亮的人不多。她发表的几篇很有影响的文章,我几乎全读过了,如《我与聂力、李讷、林豆豆》、《又见李讷》、《我家和我家的对门》。这次采访她,自然而然地从她的父辈及高干子女谈起,她却回答得直截了当:应该首先声明的,我可不是什么高干子女。我老爹早已去世几十年了,如果非说我是高干子女,我这高干子女早已是  相似文献   

17.
《专业户》编辑同志们:我是一位科普工作者,很荣幸能成为《专业户》的忠实读者,我虽然结识她仅仅三年多时间,但她却给我推广科技带来很大的帮助。我通过刊物引进良种、学习知识、了解信息、结交朋友……。我在事业上的许多成功都与《专业户的》赤诚相助分不开,她已成为我工作、学习、生活不可分隔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论及《甲寅》,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章士钊在1925年创办的《甲寅》周刊,该刊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攻击已为众所熟知。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却忽视了对于作为该刊前身的《甲寅》月刊的研究。《甲寅》月刊是1914年5月由章士钊在日本东京创办,它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与周刊迥异。它不仅在组织上同《新青年》有着密切联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在思想上对于《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有着很大影响,《新青年》的许多思想都可以在《甲寅》月刊中找到它的原型。正是由于这两份刊物之间存在着不可割断的密切关系,以至于有人称《甲寅》月刊为新文化运动的鼻祖。那么,《甲寅》月刊在思想理论上究竟对《新青年》产生了什么影响,它在新文化运动酝酿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我退休后,县委老干部局为我订了一份《山西老年》,我从那时起开始结识她,感受颇深,感觉她就是我的良师益友。《山西老年》的内容丰富多彩,像是一座知识宝库,可供人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你想知道《趣闻轶事》吗?你想知道《政策与法》吗?如此等等,均可在《山西老年》这座知识宝库中找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因此,我认为《山西老年》具有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  相似文献   

20.
彭江 《老友》2012,(2):68-68
我与《老友》相识近20年,现在我已古稀有五,每当读到《老友》倍感亲切,我和《老友》相知、相爱。《老友》使我受益匪浅,她是我的良师益友。现写几句,以表心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