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2005,(9):61-61
散装调味品因其价廉、新鲜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市场上个别厂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大肆生产质量低劣、问题较多的散装酱油、醋等调味品。当前市场上散装酱油、醋等调味品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1.没有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在其出厂的大包装上加印(贴)食品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2.大部分散装调味品不能按规定提供社区相应的该批次的检验报告;3.假劣散装调味品大部分是由化工原料勾兑而成,没有质量保证。由于劣质调味品含有一定的致癌物质,消费者长期食用对身体有相当大的危害。劣质酱油和醋的鉴别技巧:选购酱油要一看二…  相似文献   

2.
《新天地》2012,(7):54
养成以下六个习惯更容易长寿。少肉多豆按"膳食平衡宝塔"的建议,一个人每天最好只摄入瘦肉75克。体力劳动者、男性可以多吃红肉;脑力劳动者、女性及老人,应多吃白肉。少盐多醋盐不仅会"偷"走你身体里的钙,还会"带"走正常的血压。做饭时,除了少放盐,也要尽量控制调味品的用量。醋则  相似文献   

3.
最佳调味品———醋醋在烹调中必不可少,夏季做菜放醋更是有益。其一,醋能杀菌。夏天细菌繁殖活跃,肠道传染病增加,此时,醋能对各种病菌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其二,醋能调节胃肠功能。醋味酸、微甜,带有香味,当人闻到醋香、尝到醋味时,消化液会自然分泌出来,从而促进食欲。最佳蔬菜———苦味菜俗话说:天热食"苦",胜似进补。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苦味素、生物碱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醒  相似文献   

4.
金点子     
《新天地》2006,(10)
饮料瓶不都能盛放酒醋时下,人们对于盛过饮料的空饮料瓶“情有独钟”,习惯用它盛装酒、醋、酱油等调味品。倘若短时间内装一下也未尝不可,时间过长则对人体健康不利。  相似文献   

5.
食醋是千家万户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丰富的酸性调味品,现介绍二个比较适应城乡家庭作坊式生产的酿醋法。这两种酿醋疗法,设备简单,技术易于掌握,投资少,见效快。具体方法如  相似文献   

6.
徐国余 《小康生活》2005,(12):38-39
灵壁县康君调味品有限 公司,是皖北知名私营企业, 公司坐落于灵壁县虞姬乡, 占地14000多平方米,其中 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职 工36人,固定资产180多万 元,年产2000余吨酱油、 醋、酱、腌制菜等调味品,年 产值达280万元,创利税60 多万元,营销网络遍布5省  相似文献   

7.
漫话酒文化     
孔见 《中华魂》2013,(7):62-6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包括酒的发明和饮用。传说中的杜康是酿酒的发明者。《说文解字》:"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传说中夏的一个国王。后来,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更使得杜康名噪后世,成为酒的代名词。实际上,关于酒的发明者还有别的传说,比如,  相似文献   

8.
休闲娱乐岛     
周太祖 河南开封有座杜康庙,年久损坏,造酒家集资重修,焕然一新。正待庆贺之际,忽报地里掘出一石碑,上有“周太祖”三字。因泥土模糊,众误以为“周大姐”,想必是杜康夫人了。故又塑一妇人像与杜康并坐,并大书“周大姐之神位”  相似文献   

9.
《突厥语大词典》记录了喀喇汗王朝时期大量古代维吾尔族饮食的信息。面制食品中有各类馕、饭食;肉食有灌肠、肉汤等;饮料有水果饮料、乳类饮料和谷类饮料三大类;调味品有醋、胡椒等。这一时期古代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同喀喇汗王朝较发达的社会经济密切相关,它为当代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有些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人,吃羊肉时喜欢配一些食醋作为调味品,觉得吃起来更加爽口,更容易吸收。其实不然,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这是因为羊肉属大热,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健力等功能。而醋中所含的蛋白、糖、维生素和醋酸、乳酸、琥珀酸等多种有机酸,其性酸温,有消肿活血、杀菌等作用,与寒性食物配合效果较好,而与羊肉这类温热食品同食则不宜。羊肉与食醋搭配会削弱两者的食疗作用,并可产生对体有害的物质。羊肉忌与醋同食@洪志  相似文献   

11.
香醋以镇江香醋为代表,是我国江南地区的名醋,具有色、香、酸、醇、浓”的特点,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一、原料:传统制法以黄酒糟为主要原料,但产量较低,现改为优质糯米。二、辅料:麸皮、稻壳、食盐、食糖。三、配料:糯米1000kg、麸皮1700kg、稻壳940kg、酒曲4kg、麦曲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从社会使用和语言内部联系两个方面,讨论汉语称谓中"措大(醋大、措多)"、"寒酸"、"酸"、"醋"、"半瓶醋(半边醋)"、"半瓶"、"半罐水"、"半桶水"、"半铫子"、"半吊子(半调子、半彪子、半膘子)"、"杓子"、"二百五"等词语之间的源流关系,对这一演变的基础和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杜康”臆解曹操的代表诗作《短歌行》以其充沛的感情、质朴的语言和雄健的气势,写出了作者求才若渴的迫切心情。诗歌开篇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面对醇香的美酒,纵情歌吟,仍然排遣不了人生...  相似文献   

14.
小翔 《山西老年》2010,(10):56-56
葱、姜、蒜和花椒是日常生活必备的调味品,如果在爆炒、清蒸、煲汤时加入它们,一定会提升食物的味道。其实除了提味,只要使用得当,这些很平常的调味品还能变为治病救人的"良药"。保护血管———葱营养学家发现,葱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镁等营养元素,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及皮肤真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流行。  相似文献   

15.
张志玲 《社区》2008,(12):47-48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看似平常,却和健康休戚相关。选“油”是一门学问。选择好油类,可以促进和提高我们的体质,美化我们的容颜;反之,盲目选油用油,则可能会引发中毒或成为诱发很多慢性病的元凶。近年来,关于如何买到优质油、食用什么油最健康的讨论越来越多;在超市,各式各样的油类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6.
正食有五味:酸、甜、苦、辣、成。不同滋味的食物对健康的作用也不相同,如果偏好某一味而吃过多,则容易对身体造成负担,诱发疾病。嗜酸损肠胃。平日酸味的来源主要是调味品醋和橙子、柠檬等水果,吃酸味食物可促进食欲,有利于健脾开胃。但酸食过多会引起肠胃不适及消化功能紊乱。嗜甜易发胖。食用甜味食物可调和脾胃、补充能量,解除身体疲劳。但多食甜味容易引起发胖、血糖升高。嗜苦损脾。苦瓜等苦味食物  相似文献   

17.
<正> 酒文化源远流长。世界上自从有了酒,也便有了酒文化。那么酒究竟源于何时?国外的姑且不论,单是国内的说法就很多,大别起来有两种:一者说出自个人的发明创造,最早提到的名字有仪狄和杜康。“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战国策·魏策》)显然,仪狄是夏朝人。“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说文解字·巾部》,汉·刘向《世本》也有类似记述)由此可知杜康即少康,而少康则是夏王朝再造之君。  相似文献   

18.
正镇江是一座自然天成真山真水的山水园林城市。大江滚滚,群山拱卫,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境内"江、山、寺、洞、泉、林"景观俱全,文化古迹星罗棋布,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是江南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美景令人陶醉。而镇江非常古老和富有魅力的"三大怪"优美传说更让人惊讶不止。外地人到镇江,只要愿意听,镇江的男女老幼不要任何准备,张口就能讲得娓娓动听。"香醋摆不坏"是第一怪。相传香醋是酒圣杜康的儿子  相似文献   

19.
山西清徐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驰名中外的山西老陈醋是清徐人的骄傲。不论制醋工艺的精湛,还是陈醋品质的独特都堪称中华一绝。悠久的制醋业历史赋予了清徐深厚的文化底蕴。清徐传统民俗中的醋文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祭拜醋炭神,以求镇邪消灾;二是醋有助于生儿育女,传宗接代。醋作坊的起居习俗、店规、工作习俗也体现了清徐醋文化特色。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和清徐架火节醋都庙会展现了当代清徐醋文化特色及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调味品标准以产品标准为主,安全限量标准或指标较少。由于调味品生产离不开植物性和动物性原料,原料大豆和小麦在生长和贮存过程中使用的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残留,肉类香精原料鸡肉、牛肉、猪肉在生长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驱虫剂等兽药残留不可避免,在调味品生产过程中这些有毒物质不可能完全除去,因此,需建立农药、兽药在调味品中残留限量的标准。通过调味品中外来污染物的来源的讨论,研究了外来污染物污染的预防措施和监控,并提出了外来污染物的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