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摄影画面是体现摄影作品内容的物质形式,是摄影创作的终结,是摄影欣赏的开始。摄影家的思想情感通过摄影画面表达,欣赏者对摄影作品的认识感受也只有通过摄影画面才能产生。摄影画面是联系创作和欣赏的桥梁,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的形式手段。对摄影通过画面表达的方式,我们称之谓摄影画面语言。任何摄影作品,只有符合摄影画面语言的表达规律,才能为欣赏者所接受。各种事物的特征只有在与它类事物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出来。本文试将摄影画面语言与人类的自然语言、绘画的画面语言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摄影画面语言的表达特征。以期能有助于对摄影的认识、理解,创作和欣赏。  相似文献   

2.
苏珊·桑塔格对摄影的论述是与现代性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她认为当今由照片所组成的世界直接指证了柏拉图"洞穴喻"所表达的思想:人们生活在世界的影像之中.摄影除了记录功能,还发挥着社会仪式、"抵抗焦虑"和"表现权利"等功用.她对摄影的广泛而精彩的论述,包含了摄影哲学、摄影社会学、摄影心理学、摄影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让意念引领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念摄影是一种表达拍摄者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和思想的摄影形式。它将个人观念视觉转化为最重要的诉求点,同时也是现代艺术的重要分支。它将摄影这一方式作为拍摄者个人观念的依存体,在拍摄和制作手段上不受传统摄影观点和要求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摄影界对风光摄影引发一些争议。从摄影术的诞生,摄影的分类及美学意蕴等方面切入,认为从表现自然风光开始的摄影是具有无限生机的,其理由:风光摄影是多元摄影的一个门类,一个大门类;风光摄影与其他姐妹艺术摄影的共轭关系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风光摄影是一种艺术探索和创造,艺术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背景下,广告摄影课程作为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关键性课程,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提升广告摄影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广告摄影课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笔者以《广告摄影课程的开设现状与创新研究》为课题,从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广告摄影人才的概述入手,对国内外广告学专业摄影课程现状与广告学专业摄影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广告摄影课程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一些人思想中形成了对摄影这门艺术的一种曲解,认为摄影就是照相,就是原封不动地反映现实生活,所以在评价摄影作品时往往以象和不象为标准。这显然是不全面的。与此相反,也有人提出,摄影既然是一门艺术,就不应该受现实生活的约束,要“为艺术而艺术”。在这两种思想的支配下,便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有的摄影作品反映生活不深刻,过于写实,缺乏艺术感染力量;有的作品则过于朦胧,很难让观众看出作者的意图,自然也就失去了摄影的艺术价值。针对这两种情况,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的整个素质结构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又是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存在三方面矛盾:政治理性与政治感性交织;政治热情与政治冷漠共生;强参与意识与弱参与行为相伴.  相似文献   

8.
首先继承了传统的讨论摄影特性的思路,对摄影纪实特性和艺术特性进行了颇有启发意义的对比分析。其次着眼于启发,对摄影的侵略性、武断化、表面化以及霸权特征等进行了阐释。再其次介绍和讨论了摄影的信息特性、技术特性和表现特性,指出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信息获取手段,有力地加强了人们认识历史、交流思想、开展科学研究、积累和传播知识的能力,对人类各个方面的活动都影响巨大,对摄影的把握必须重视其信息特性。同时,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其表现特性也非常突出。但两者的实现,又都有赖于对摄影技术特性的重视和运用。最后,从宏阔的角度对摄影的有形特征和无形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这样思路比较宽阔的对比研究,最终得出了"摄影在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记录和表达的媒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关于纪实摄影的讨论,从这一摄影形式产生就没有停止过。人们认可纪实摄影所记录和反映的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又无法放弃纪实摄影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和表现,纪实摄影到底应该是现实世界的记录,还是社会与人性的表现?从纪实摄影的本质与内涵出发,在美学与艺术层面讨论再现与表现在纪实摄影中的关系,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源流》2012,(13):74-75
沙飞有着极高的视觉艺术天赋和文学艺术修养,他的摄影阳刚大气,渗透着他渴望用摄影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思想和凌云之志。在2012年5月沙飞百年诞辰之际,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百年沙飞——纪念沙飞诞辰百年摄影作品捐赠展览》及出版《图录》,展期一个月;在沙飞去世和长眠的石家庄市,由河北省英烈纪念园主办、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日本沙飞研究会、日本都城日中友好协会协办,在英烈园隆重举办了《纪念沙飞百年诞辰暨沙飞与中国摄影、沙飞摄影与中日友好研讨会》,日本友好人  相似文献   

11.
民俗摄影是用摄影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记录并展现丰富深邃的民俗文化与民俗事象,以丰富的图像展示形式促进人类社会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沟通、文化交流和理解,促使人类更好地认识自身发展历程,研究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形式与内蕴,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民俗摄影以纪实为原则,最完美的表现形式是专题纪实与民俗艺术摄影.  相似文献   

12.
成人高校德育要创新,要坚持以成人学员素质发展为德育之本。文章对如何提高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进行分析,肯定其在新的世纪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以激发成人学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热情,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新世纪数字摄影发展趋势和摄影与科学的磨合以及摄影与其它媒体交融的论述,提出在新图像文化时代,数字化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转型,而且还是摄影人观念的转型的论点。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思想特点与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大学生既表现出积极的政治热情,也存在着不能正确认识社会的不良心理.大学生的这些心理及思想问题受各种因素影响,在其成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校、家庭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美学思想的研究中,鲁迅1907年撰写的《摩罗诗力说》和1924年翻译的《苦闷的象征》特别值得重视。鲁迅在对《苦闷的象征》的翻译与传播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探讨其深层动机是研究鲁迅前后期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变化的重要线索。时《摩罗诗力说》与《苦闷的象征》的比较与分析,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在核心观点上高度一致,《苦闷的象征》比《摩罗诗力说》在理论方面更为系统与完整。研究表明,翻译《苦闷的象征》实质上是鲁迅在传播自己的美学思想。这是鲁迅翻译、传播《苦闷的象征》的深层动机。  相似文献   

16.
青年鲁迅留日期间是其开阔眼界与吸收各国文化的关键时期,然而屈辱的求学经历益加坚定其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并转入对国民性改造的探索。鲁迅译介日本小说与日本启蒙思想乃其文明“盗火”之始,同时他又将日本启蒙思想的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之中,而且他的不少小说也受了当时日本作家的影响。《狂人日记》发表以后,日本学界立即予以热情译介,这对确立鲁迅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有莫大的帮助。战败后的日本又以鲁迅作为反省与自强的导师。鲁迅与日本的文学因缘是20世纪中日两国最先锋的跨国交流。  相似文献   

17.
1934年至1942年间,庄学本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摄影、考察,以当地少数民族人物、习俗、宗教活动等为对象,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塑造出明朗、传奇的边地意象,正经受异族入侵的国民通过它们建构起了关于中国西部的国家想象,也激发了救国图存的热情。《良友画报》《中华画报》《申报·图画周刊》等新闻摄影画报以及城市"新媒体",勾连起了庄学本西部摄影边地意象到国家想象的转换。但是,近10年来研究者多从人类学、民族学角度研究庄学本,而忽视了他摄影艺术家和媒体人的角色,因此有必要从边地意象、国家想象、"新媒体"三个维度对庄学本的西部民族志摄影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卢梭在论说其道德教育思想时塑造了作为榜样、伙伴、引导者和研究者的教师角色。这种立体性的教师角色对教师的学识、修养、态度、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和饱满的热情引导儿童善良的天性发展成为优良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9.
摄影是人类发明并用以观照自身的工具,人与人性是摄影的展示对象和价值追求。实现摄影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在摄影教育中注入人文情怀,是摄影实现自身功能、提升自身品质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摄影教育总体水平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20.
风雅精神,是指《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优秀传统。陈与义南渡后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出的积极关注国运、关注现实,和积极报国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相对而言,其前期的诗歌这种精神就比较弱。因此,风雅精神是其南渡后诗歌思想内容上显著的特点和亮点,也是陈与义南渡后诗风转变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