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上,骨折和脱位等外伤的发生较为常见,许多患者和家属由于缺乏医学知识,或治病心切,购买或服用了一些所谓的长骨头、消炎止痛的药物,本想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却影响了正常的骨折愈合。其实,对于一般的骨折脱位等外伤,人体骨组织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完全可以自我修复,基本不需要口服药物加快骨折的愈合。有些药物尤其不利于骨折愈合,希望患者注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诊治的22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12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操作,观察组的112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91.07%,对照组为62.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多在4~12周内愈合,而对照组患者愈合时间多超过8周,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比对照组快,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的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28.6%,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对照组为43.42%,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6.43%,对照组为82.14%,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护理措施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出现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Logistic分析影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将我院骨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80例择期行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骨折分型、ASA分级、骨质疏松、手术时机、手术时间等资料进行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与其年龄、骨折分型、ASA分级、骨质疏松及手术时机有关(P0.05),与其性别及手术时间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80岁、不稳定型骨折、ASA高风险、骨质疏松均为影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80岁、不稳定骨折、ASA高风险、骨折疏松均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加强患者基础性疾病的控制、提高其免疫功能、降低手术风险,增加营养支持与骨形成作用,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医学临床发现,老年人易发生骨折主要与骨质疏松、骨密度下降有关。老年人一些部位的骨折比较隐秘,有时肿胀不明显,便很容易延误治疗的时机。长期腰背疼痛应警惕脊椎骨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骨折"总是撕心裂肺般痛苦。可是,有一种骨折却可能悄然无息地在老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前衰弱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68例,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FRAIL量表进行调查,将衰弱前期和无衰弱者纳入非衰弱组,衰弱者纳入衰弱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前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在髋部骨折择期手术老年患者168例中,术前衰弱评估:衰弱47例(27.98%)、衰弱前期42例(25.00%)、无衰弱79例(47.02%);非衰弱组与衰弱组年龄、居住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锻炼情况、基础疾病、骨折前活动能力及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锻炼情况、基础疾病、骨折前活动能力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衰弱发生率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应重视高龄、具有基础疾病、没有锻炼习惯及活动能力差的高危患者,必要时采取术前优化措施,关注术中及术后的临床决策,以降低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研究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相关性,是骨质疏松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通过刺激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动、促进成骨细胞凋亡、影响骨胶原交联、降低骨量、减少骨骼血流量等途径导致骨质疏松甚至脆性骨折。研究证实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问:骨折后,是选择手法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答:刚刚发生的骨折,究竟是手法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某种程度上医生还是听患者的。像锁骨骨折,以前一直是保守治疗,不开刀,用外固定。但随着时代发展,病人要求的提高,认为锁骨骨折手法治疗后有重叠移位,于是患者自己要求手术内固定治疗,这时就需要病人自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愤怒情绪下患者行为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电子和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天津市3家医院23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描述愤怒情绪下医患双方行为特征。 结果: 性别对拒绝和向内爆发不反抗有显著影响,女性患者更倾向于拒绝和向内爆发不反抗;文化程度对向外爆发对人有显著影响,初中文化程度向外爆发对人显著高于硕士、大专及高中,高中文化程度向外爆发对人显著高于本科;婚姻状况对愤怒气质理性和向内爆发不反抗有显著影响,未婚患者理性和向内爆发不反抗程度高于已婚患者;职业对状态愤怒总分、愤怒发泄、拒绝、愤怒反应、人际侵犯动机、回避、报复有显著影响;人际侵犯、愤怒表达、特质愤怒、状态愤怒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愤怒情绪会使医疗质量降低,诱发暴力行为,威胁医患双方人身安全。降低愤怒情绪的不良影响,需要医生、医院、患者及政府共同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9.
跌倒是医院住院患者较为常见的不良事件。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减退,更易发生跌倒,且跌倒后容易骨折,损伤软组织、器官,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本研究通过收集本科室25例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一般资料,分析造成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认为要重视跌倒风险的评估,加强安全管理和陪护人员的管理,做好预防跌倒的宣教,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等措施,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related fractures)的再次骨折发生率、出院后是否坚持服药与再次骨折的关系,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482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情况,将再次骨折的患者根据是否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对比其再次骨折发生率及两次骨折间隔时间长短的差异,说明骨质疏松预防用药的重要性。结果 1再次骨折率为11.2%,其中第一次骨折出院后坚持服药仍骨折的患者占5.5%,未坚持服药发生骨折的患者占12.9%,(P=0.032)。2第一次骨折至第二次骨折之间平均间隔时间为23.89个月,其中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36.50±1.64月,第一次骨折后不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22.31±4.60月,(P=0.000)。结论出院后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预防再次骨折有一定的作用,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比不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要长。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R-188在脆性骨折患者骨组织和血液中的表达,并研究miR-188对人成骨细胞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脆性骨折患者骨组织和非脆性骨折患者中miR-188的表达水平,并检测脆性骨折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血液miR-188的表达变化。应用CCK-8和MTT实验检测miR-188对人成骨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TUNEL染色检测miR-188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qRT-PCR探究miR-188对成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应用qRT-PCR检测miR-188对成骨细胞骨形成相关基因I型胶原蛋白(collagen-1)、碱性磷酸酶(ALP)和骨形成蛋白4(BMP4)表达的影响。结果 qRT-PCR实验结果证明,miR-188在脆性骨折患者的骨组织和血液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此外,在脆性骨折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miR-188的表达逐渐降低。CCK-8实验表明,miR-188能够显著降低成骨细胞活性。MTT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88能够抑制成骨细胞增殖。TUNEL染色显示,转染miR-188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发生凋亡。此外,qRT-PCR结果显示,miR-188能够增加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而降低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qRT-PCR结果表明,miR-188能够减少成骨细胞骨形成相关基因collagen-1,ALP和BMP4的表达。结论 miR-188在脆性骨折患者的骨组织和血液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且miR-188能够调控成骨细胞活性、增殖、凋亡及骨形成,进而参与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状态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术后采用意识障碍评估法(CAM)对患者是否处于谵妄状态进行诊断,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无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探讨术前营养状态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术前的MNA-SF评分,162例患者中营养状态正常61例(37.65%),存在营养不良风险45例(27.78%),营养不良56例(34.57%)。所有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58例(35.80%),术后未发生谵妄104例(64.20%)。单因素分析:谵妄组与无谵妄组年龄、术前MNA-SF评分、MMSE评分、Hb、ALB、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NA-SF评分、MMSE评分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营养不良和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比例较高,其术前营养状况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年龄、MNA-SF评分、MMSE评分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特殊护理在行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3201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20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前提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特殊护理,对比患者LDVT发生情况、相关症状总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LDVT总发生率和下肢相关症状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给予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特殊护理,能够降低术后LDVT及相关症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是理想的护理干预模式,临床实践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老年患者大肠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大肠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大肠癌术后肺部感染230例的老年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在230例大肠癌术后老年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48例,感染率20.87%。结论老年患者大肠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术前准备、手术时间长短、麻醉方式、术后侵入性操作、卧床、呕吐及术后护理有密切关系,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减少老年患者大肠癌术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制定的要求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途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骨质疏松,适应能力下降,受到外力时极易发生骨折,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因机体组织器官功能衰退等原因,大部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骨折前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和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又易使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PVP)结合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27例(40椎)OVCF患者行PVP术后,给予鲑鱼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治疗组),18例(28椎)患者术后拒绝或无法行药物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0、24和48周测量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 术后0和24周,两组患者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术后48个周治疗组患者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值升高(P<0.05).术前、术后0周和术后24周,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术后48周治疗组患者VAS评分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5例(18.5%)出现邻近椎体或其它部位骨折,对照组出现5例(27.7%).结论 PVP结合药物治疗OVCF,能阻止其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降低,缓解疼痛,降低再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三期辨证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康复及感染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组45例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中药三期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与疼痛减轻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痂出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辅以中药三期辨证治疗,可有效缩短疼痛时间、肿胀消退时间与下地负重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利于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实施全额保障老年患者在基层公平享有、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费用政策提供可行的管理策略。方法:以南京市江宁区参加职工医保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就诊的数据为来源,分析其基本药物使用的状况和主要疾病病种的构成。结果:老年患者主要以抗微生物药、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内科用药(中成药)和心血管系统用药为主;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损伤骨折等;用药经济负担较重。结论:应加强老年人常用基本药物的配备,提高可获得性;实施分类管控,最大程度地减轻使用基本药物的经济负担;规范医师用药行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水平;加强用药知识宣教,发挥社区药学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