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空巢青年"一词一经出现就成为社会热点,是继"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之后,又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空巢青年"具有单身独居、背井离乡、独立自主等特征。"空巢青年"现象的形成原因有社会变革的深入、自我需求的满足、网络媒体的发展等。化解"空巢青年"现象所带来的系列问题,需要"空巢青年"个人进行自我调整,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社会减少思想偏见,家庭给予更多关心。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8,(20)
"两个鸟儿喂大一窝小鸟,小鸟翅膀硬了,慢慢地都飞了,但窝和老鸟还在。"伴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出家庭,以往出现在老年人群的"空巢现象"正呈现"中年化"趋势,专家称之为"中年空巢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阶段,而其中的空巢老人规模也在逐年在上升,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预计到2030到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1]。2013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空巢综合征"成为时下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的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4.
贾艳琴 《社区》2012,(24):26-27
你听,"咚咚咚",多么普通而熟悉的敲门声,而这再普通不过的敲门声,对生活在甘肃省玉门市老市区和平路社区里的孤寡、空巢老人来说,却是一曲曲动听而美妙的音乐,像和风细雨般滋润着社区老年人的心……和平路社区党总支针对社区老年人多、空巢老人多、困难老人多的"三多"  相似文献   

5.
胡朝节 《老友》2015,(1):40
我和老伴"享受"空巢生活已近10年,对如何安度空巢生活深有体会。我感觉,即使子女不在身边,只要我们保持好心态,安排好作息时间,空巢生活也会过得很充实。我感触最深的是,要过好空巢生活,精神饱满最重要。每年,我都要订阅七八种报刊,充分利用电视和电脑了解外面的世界。我把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和上网当做每天的"必修课",以此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得新信息。同时通过操作电脑,我还掌握了新技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一群奔赴城市谋求发展而主动选择独居生活的"空巢青年"。这是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表现,也是整个社会共同体自由发展的体现。但需要注意的是,"空巢青年"同时也承受着精神上、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压力,难免会出现人际关系冷漠、集体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加重社会养老负担等问题。应通过自我心理疏导、社会舆论理解、社会实践的丰富和国家政策的向导等方面的引导,以改善"空巢青年"的生存环境,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来源于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提出此在的存在方式为"在世界之中存在".对于"技术如何可能"的问题,可以从"在世"现象中寻找出根据.以"在世"为线索,从器具存在、世界现象和世界的结构即"意蕴"出发,描述技术现象和规定技术,寻找使技术可能的根据.技术属于存在的领域,技术展示、揭示、维系着指引联络的"意蕴"网络,"在世界之中存在"和对"意蕴"的领会是技术之可能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去外地求学、参军或工作,父母倍感失落、焦虑……以往在中国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目前正在逼近城市的中年家庭。  相似文献   

9.
网络助老1+1     
闫言 《社区》2013,(4):29
对北京市顺义区吉祥花园社区的空巢老人来说,"节日送温暖"是居委会众多助老举措的一部分,而1+1助老网络模式的开展,使吉祥花园社区的空巢老人更是有依有靠,晚年吉祥。据吉祥居委会主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丁小红介绍,吉祥花园社区现有5户空巢老人,年龄在75岁左右,儿女均不在本小区。为了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居委会开展了1+1网络助老模式。即:一户空巢老人配备一名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作为助老牵头人,由这个牵头人负责为这户空巢老人建立一系列网络助老系统的模式。包括:建立志愿者日常帮扶系统,建立邻里紧急呼叫、救助系统,纳入空港医院的家庭  相似文献   

10.
体贴“空巢”老人的幸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巢”老人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服务的特殊群体。去年,本刊就发表过《关注空巢家庭现象》一文。时隔一年多,我们又实地走访了部分“空巢”家庭,引起我们注意和思考的是“空巢”现象的更深一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在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预计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达到90%[1]。在农村空巢现象尤为明显,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占空巢老人的25%左右[2]。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查阅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调查的相关文献,旨在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提高  相似文献   

12.
养老支持力中的"精神赡养"问题——试以"空巢家庭"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现正处于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的社会转型时期,"未富先老"的国情使养老问题十分严峻。而在养老支持力涉及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三个方面,精神慰藉是赡养支持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一个特殊的家庭模式———"空巢"家庭所面临的养老危机可以看出精神赡养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备受社会关注。舟山作为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好的城市,独子家庭比例较高。家庭规模缩小,传统家庭赡养功能被削弱,加之社会养老准备不足,"空巢"现象突出、养老产业滞后、医疗护理服务缺失等,造成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问题。为此,必须弘扬传统敬老美德,保障老人正当权益;改变传统养老的陋习,创新养老模式;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全面推进"银发工程";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政策;制定鼓励政策和措施,开发并利用老人发挥余热。  相似文献   

14.
"环境进入伦理"内含重要的哲学改变即道德世界观的转变.从康德和黑格尔对道德世界主观性的审查看,道德世界观的转变有赖于两个条件:道德确实性之丧失、道德世界从先验预设转向生活世界.与此相联系,"环境进入伦理"有赖于意识现象的两个转变:一是自然之意识的生态转变;二是道德之意识超越传统二元论而向生活世界之回归.在这些转变中,与"环境进入伦理"相关联,"道德世界观"的转变表现为五个方面:其一,检讨传统二元论;其二,道德世界设定的和谐建立在生态基础上;其三,道德世界观呈现多元化趋势;其四,我们面临道德世界的多样化的斗争;其五,我们由此进入了一种后现代的道德世界.  相似文献   

15.
闫洁 《社区》2008,(30):20-21
“两个鸟儿喂大一窝小鸟,小鸟翅膀硬了,慢慢地都飞了,但窝和老鸟还在。”伴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出家庭,以往出现在老年人群的“空巢现象”正呈现“中年化”趋势,专家称之为“中年空巢现象”。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8,(1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已成为老年人的聚居地,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高龄化,老年家庭"空巢"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四二一"家庭不断增加,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会的依附性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7.
严卓丹 《社区》2013,(8):28-29
饿了有人送上饭菜,病了有人护送治疗、闷了有人陪着聊天……这些并不算高的要求却是一些"空巢"老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而今,这个梦想对于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二社区的空巢老人来说已非遥不可及,随着"居家养老"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真切地体会到了"夕阳无限好,社区重晚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现。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四川民族地区的农村空巢老人带来了经济和心灵的重大创伤。这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养老问题应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对四川少数民族地震灾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改善四川少数民族地震灾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日益增多的农村核心家庭造成了更多农村空巢家庭的出现,且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致使空巢老人城乡倒置局面的形成,并产生了很多农村空巢家庭问题,其中也包括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问题。通过田野调查法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进行调查,并且对老人们的话语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有着强烈的情感表达,但满足度比较低,造成其情感的"消极化"、"失范化"、"隐秘化"、"空洞化"。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加以及情感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国家、社会及其个人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何益 《山西老年》2009,(9):57-57
所谓"空巢",就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父母独自生活的家庭。如今独生子女家庭不少孩子外出求学,使空巢期提前到来,而且空巢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