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维娜 《理论界》2003,(6):49-50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的咏石诗歌,这些诗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格精神。本文主要从咏“孤石”、“怪石”、“竹石”诗歌入手,具体阐释其深刻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赤壁赋》臆说吴宗海《赤壁赋》千百年来论者基本认为是旷达之作,虽古今均有人以为有忧患意识,惜语焉不详,窃拟申言:一、从背景材料看,苏轼元丰六年应友人傅尧俞(字钦之)之请,亲笔抄录此赋,后又抄二赋以赠,并附题跋。两跋中反复叮咛“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  相似文献   

3.
关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阶段”的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刚刚踏上资本主义生产道路的国家,能否大大缩短它必然要经过的资本主义阶段的行程,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1)的问题,恩格斯1894年写成的《“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以下简称《跋》)作了最明确最系统的阐述,为我们正确地观察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否意味着“跨越”的完成,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来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恩格斯在《跋》文中坚持认为…  相似文献   

4.
《全元文》所收赵孟頫文辨误四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元文》所收赵孟頫文有四百余篇,为迄今所收赵文数量之最,但笔者通过考证发现,至大三年《书道德经跋》、至治元年《题王摩诘高本辋川图》、至大四年《题仲穆茅山西墅图》、元贞四年《跋宋徽宗摹唐人明皇训子图》等四篇系为伪文。  相似文献   

5.
是书由蔡鸿生先生著序 ,巨笔如椽 ,与本文一道交相辉映 ;书末有著者的“跋” ,读之声情并茂 ,清风扑面。全书分上、下二编 ,上编题“萨宝体制下中国祆教画像石的西胡风格及其中国化” ,以下分作十章。下编题“丝绸之路上祆教艺术与新疆及河西等地区艺术的互动” ,分为十三章 ,文字之侧附录了著者耗费几十年心血积累的大量的图像资料 ,在史、论、资料三方面 ,都有精辟、深刻的涉及 ,是关于艺术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诸领域学术研究的不可多得的著作。该书的特点 ,归纳起来 ,窃以为有下述几个方面 :一曰学术境界。蔡先生的“序”说得极好 :“…  相似文献   

6.
华山北麓华岳庙金城门东西,原有古碑亭,亭壁嵌汉唐以来残碑二百余块;灵官门内外,有碑亭七座,碑数不详。历代兵燹、地震,均有损毁。欧阳修《华岳题名跋》记载:“自唐开元二十三年,迄后唐清泰二年,二百一年,题名者五百一人。再题者,又三十一人。”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云:“岳庙唐人题名,九十二人,有裴士淹、李商隐等名。”比欧阳  相似文献   

7.
要问高中学生不爱学哪一科,大都会答曰“语文”。要问学语文最怕什么,必答曰“写作文”,题未出而太息,临文卷而汗颜,这是对好学生的形容。要问那些还喜欢舞文弄墨的学生,最头疼写什么文章,必答曰“议论文”,搜肠刮肚,无理可讲,蹙眉咬笔,难下一言;即使勉强成篇,大部分也空洞无物,“油”“水”分离。更可虑的是,教师煞费苦心,讲句的法则,段的展开,章的结构,论的技巧,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一遇文题,仍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议论文训练费力大收效微是语文教学中更为突出的问题。原因何在?出路何在?笔者甘冒浅…  相似文献   

8.
薛琳 《中文信息》2013,(5):41-4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是作为一名教师,要领会“爱”的精髓,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给予的爱,并懂得回报爱,却并非易事。10年多的从教经历,让我对如何爱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9.
哲理、史慧、诗心,具有内在精神相互贯通的特征,无论中西,概莫能外。在中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性命之原”,乃至“原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的精神追求,贯通于同属人文学科的文史哲诸领域。在西方,柏拉图以“爱”贯通于对不同层次学问的追求,且以爱情的最高境界为哲学的最高境界;歌德则题其自传曰《诗与真》,暗示爱与美的诗情与哲学之慧境的关系而现代的新黑格尔主义者,更大讲:“辩证法是爱情的逻辑”。人文学科内在精神相贯通的特点,使得学者们往往具有哲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文学家之泛称)等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10.
近读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一书,发现其中一处小小的失误。刘先生谈到元杂剧演出实况时,例举了山西洪洞县明应王殿元代戏曲壁画。书中写道:“画的上端画一横幅,题著‘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十一字,并有上下款”。接着诠释说:“大行当指太行山,正是在山西境内,故其上款题有‘尧都见爱’四字”。这里把“大行”释为“太行山”是极不妥当的。窃按:散乐,即我们所说的杂剧;行,当指“行院”,也就是戏班子、剧团。所谓“大行散乐”,就是大行院的杂剧班子。忠都秀,大概是当时该戏班一个最出名的演员,亦即元杂剧中经常提到的“大行首”一类人物,故前边又有“尧都(平阳,即今之山西临汾市)见爱(受欢迎)”的字样。所以用现在话来讲,这则题词意思就是:“在平阳最受欢迎的大行院杂剧团著名演员忠都秀在这里演出”。  相似文献   

11.
浙江师范学院图書館,頃自上海购得旧抄本“白石道人歌曲”一册,六卷,別集一卷,共四十九頁,半頁九行,行廿一字,書口下方刊“小玲瓏山館”五字,首頁有“小玲瓏山館”朱文方印,“馬佩兮家珍藏”朱文長方印。末頁赵与訔跋与陶宗仪跋之間,低数格有厉樊榭跋云: “白石歌曲世无足本。此冊予友符君幼魯得于松江楼君敬思家藏。积年怀慕,获睹忻慰无量。亟假手录。旁注音律譜,一时难解。故去之。(習見)其清妙秀远之詞可矣。时乾隆二年四月立夏日,錢唐兼葭里人厲鶚。  相似文献   

12.
陆游论诗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中写了大量的诗篇,现保存下来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除此而外,他还写了不少的跋和序。在他的诗和跋、序中有许多对于诗歌的精辟见解。陆游认识到做为一个诗人,要写出杰出的诗篇,务必要“养气”。即诗人本身要进行道德品质的修养,做到行为端正,始终如  相似文献   

13.
杂文的观念、思维方式及其他──《瓜田小品》跋朱铁志我与瓜田由相识而相知,转眼已十余年。其间风风雨雨,聚散离合,最后还是凑在一起,共同“替天行道”。瓜田长我十五岁,因有同好,相处甚得。这些年他勤于笔耕,屡有各类佳作散见于大江南北。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  相似文献   

14.
陈意新 《中国学术》2000,(2):326-330
本书为史澜导在斯坦福大学博士论文修改而成,始于1898年美国农业部派员去中国搜集植物种子而开始的美中农业正式交流,终于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时美国农学家在华工作的中断。史澜导企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农学家在中国经年的努力没有能够改进中国的农业?全书共有八章,另有一长篇“引言”和一篇短的“跋”。  相似文献   

15.
蔺俊 《新疆社科信息》2003,(2):11-12,38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针对当时的教条主义也就是本本主义,首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十年以后,又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再一次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共产党人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证明了毛泽东的论断是颠扑不破的。  相似文献   

16.
自南宋以来,很多人都误以为老泉系苏洵之号,故径称苏洵为苏老泉。如旧题王十朋(1112—1171)《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一(《荆州十首》引(林)子仁曰:“庚子正月,先生(苏轼)与子由侍老泉自荆州游大梁。”这可能是最早称苏洵为老泉的记载。其后周必大(1126—1204)《跋老泉所作杨少卿墓文》,有“老泉苏公明允”语(《益公题跋》卷二);陈傅良(1137—1203)有《跋姚次韩所藏苏老泉修礼书堂帖后》(《止斋题跋》卷二)。郎晔于宋光宗绍熙年间所作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东坡先生言行》里也说:“公名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老泉仲子也。”影响所及,苏洵的集子除名《嘉祐集》外,也有以老泉题名者,如宋刊《东莱标志老泉先生文集》、“疑为宋时坊刻本”的《苏老泉集》等。(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十五集部三)  相似文献   

17.
前言 《寄簃文存》卷七的基本内容,是跋。跋,是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文章或字画的后面,这个体裁,是多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创作经过情况的。 本卷共十三篇,都是有关中国建法制书籍和史料的跋。计,关于唐律的有:《钞本唐律疏义》跋,《唐律释文》跋二篇,关于宋律的有;常熟瞿氏《宋本律文附音义》跋、《刑统赋解》跋,《粗解刑统赋》跋、《刑统赋疏》跋四篇;关于元律的有:《钞本元典章》跋、《元史新编》跋二篇;关于明律的有:《大诰》跋、《范永銮重刊大明律》跋、《万厉大明律》跋、日本《享保本明律》跋,《律疏附例》跋五篇。沈家本的这十三篇跋文,内容都是说明和考证各律书的源流、板本、律例条文比较、制订或修订年代等重要情况的。 现将本卷跋文,依具先后顺序加以评介。  相似文献   

18.
一、性爱,在长久的放逐之后在希腊神话与传说中,两性之爱的主宰是爱神厄洛斯。厄洛斯(Eros)的意译是“爱欲”.罗洛·梅解释说这意味着“爱神”必须是“爱”(情)与“性”(欲)的统一,一旦二者分离,两性之爱将失去活力,变得毫无激情,毫无“生命气息。”①可见,没有爱与欲、灵与肉的统一,就没有厄洛斯的成长,人类的两性之爱就是残缺不全的。但厄洛斯在世俗社会中却陷入了永恒的悲哀:爱(情)与欲(性)的冲突可谓是一种世界意义的文化现象,二者的不可调和性注定了尼洛斯的残缺,它一直无可奈何地停留在“长不大’划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9.
“爱”在先秦典籍中,只见于《诗经》、《楚辞·天问》及《尚书》,其他经传及子书均不用。本文考察《诗经》和《天问》中出现“爱”字的诗句,归纳其用法规律,并据此提出一些与前人不同的训释。“爱”在《诗经》中的第一个用法是疑问副词。《鄘风·桑中》:“爱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四句诗一问一答,“爱”之为疑问副词甚明。郑《笺》以“于何”释“爱”,至为确诂。《邶风·凯风》:“爱有寒泉?在浚之下。”旧解释“爱”为“曰”为“聿”(如  相似文献   

20.
师爱育人     
爱是人成长发展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需要爱、渴望爱,尤其是青少年更加需要爱。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在学校教育中,爱是一种动力,爱可以激励学生不懈努力探索知识,爱可以支持学生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爱还可以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不断调整和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