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汉论坛》1991年第3期忻平文章指出,民国人口问题与中国古代及世界各国不同,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缓慢的人口增长率。1936年101个县平均出生率为38.9‰。及至1949年,全国平均出生率为35—38‰。1936年全国平均死亡率为156.2‰,1938年为282‰,直到1949年,这个比率并未下降,从而使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年平均仅为2.56‰。其  相似文献   

2.
《老年世界》2007,(4):34-34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孔寒冰在《环球时报》撰文说.在中国,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看法,那就是人口多是各类事业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人口”总是与令人头痛的“问题”相连.“错要养活世界1/4人口”也时常出现在各类研究成果和媒体上。其实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人口问题的症结主要不在数量大上面,除了要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总数过快增长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门结构问题,比如,人口的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就业问题、人口的综合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破除"中国人口太多"的迷雾对中国人口问题,各界始终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中国人口太多"。当人们感受到人口拥堵的时候,就会同声感叹:人口太多。这是事实,但这与人口总量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为我们也会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感受到人口太少——例如夜深人静的街市、穷乡僻壤的边地。"人口拥堵"只是人口集聚所带来的暂时性人口压力,是会转化和消散的。放眼全球,中国固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人口  相似文献   

4.
半个世纪以来,中东一直都是“热点中的热点”。提到中东,人们想到的大都是“战争和石油”。实际上,人口问题同样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中东各国。本文试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探讨一下中东的人口问题,分析这一问题对该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许仕廉在《中国人口问题》一书中说:“人口是社会与国家的原料,是文化与财富的生产者。所以,要研究各种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教育文化问题,必从人口入手。”中国人口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并不亚于某些重大政治事件或思想运动。而围绕着人口数量以及如何制定相关政策等问题,一直有不同的意见与争论。  相似文献   

6.
笔者跟可能是大多数的人一样,习惯于认为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过剩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不断地困扰人类。近年来,笔者涉足于环境哲学和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更深切地感到我们面对的很多社会问题都跟人口过多有关。去年在北京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接触到从美国杨百翰大学来的W教授,闲谈中他说,据一些人口学家的估计,本世纪最大的人口问题将不是人口过剩,而是人口不足,从而导致社会经济体系的运转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维持;世界在20世纪的人口爆炸(population ex-plosion)之后,将于21世纪特别是其后半期经历人口内爆(population implosion),即人口锐减。这颇让我吃了一惊。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世界,人权成为重要的议题,人权问题亦是法律的核心内容之一,更因其独特的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的影响力而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而中国的人权问题也日益被我们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是一个实际而尖锐的社会问题。如果不探索加快脱贫的新路,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然影响实现“两个率先”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9.
最近,媒体有两个截然相反的新闻很抢人们的眼球。一是”‘人口红利’的消失”,一是“移民人口的增多”。于是乎有人惊呼我国“世界工厂”将是“风光不再”;相反地,国人中的精英和30年改革中富起来的有钱人纷纷移民欧美等发达国家,这无异又给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问题真正引起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关注,以致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应当是始于1982年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和两年后(1984年)的墨西哥城“国际人口大会”。然而,曾几何时,到开罗“国际人口发展大会”时,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便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60个国家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成了三个整体性的“老年洲”。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尚不知“人口老龄化”为何物,那么,仅仅20年后的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问题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思路,由于5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工业化经济迅速增长,出现了世界性人口膨胀、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问题,人们经过反复思考和探索,于80年代开始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即可持续发展。在实施可持续性发  相似文献   

12.
石森昌 《城市》2013,(8):38-40
一、人口郊区化的含义世界城市发展史表明,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和相对集中阶段以后必然会走向一种离心分散化的阶段。该阶段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被称为城市郊区化,郊区化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是其客观规律。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来,历经70余年.中国人口空间布局仍然显现出该线东南人口密集、该线西北人口稀疏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规律。建国以后。中国大致经历了四次区域开发战略格局大调整,即从“一五”时期及随后的三线建设区域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1994年7月底在北戴河召开“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新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学术讨论会”之后,“中国生育率下降后果与对策”研究组又于1994年8月30日在京组织召开了同一主题的座谈会。座谈会为时一天,与会学者畅所欲言,就中国生育率下降本身及下降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新人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将本次座谈会发言的要点整理如下: 研究组总负责人乔晓春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主持了本次座谈会。他指出,本次座谈会是7月份北戴河会议的继续,目的有三:一是通报北戴河会议情况;二是听取政府有关部门对本项研究的意见;三是进一步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乔晓春就座谈会的内容谈了框架性的意见,一是如何认识我国生育率下降的过程,因为生育率下降过程中所面临的新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1亿,到本世纪末,中国老人增至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成为老年型国家.老龄化问题将成为我国进入21世纪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必须从现在起就做好准备迎接人口老化的挑战.深圳作为一个以移民为主的特区,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城市,目前老年人问题并不突出,但有其特殊性和潜在的问题,值得探讨和谋求对策.  相似文献   

16.
35年以前,在中国,适龄工作人口(年龄介于15至59岁之间)与老龄人口(年龄在60岁以上)的数量之比是8:1。如今,这个比例是6:1。35年后,假设目前的人口趋势不变,这个比例将降到2:1。届时,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量将是15岁以下儿童人口数量的两倍。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对中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看它能否为老龄人提供一个体面的生活水平而年轻人又不至于背上沉重的负担。老龄化浪潮所带来的部分负担,将体现在政府的预算和雇主的应付工资总额上,而政府和雇主同时还要承受日益增长的养老和医疗保险支出压力。  相似文献   

17.
一、人口发展现状 阿拉伯世界人口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每年增加700多万人,是世界人口高增长率地区。 阿拉伯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有3种情况: 1.出生率在4.5%以上的国家有索马里、也门、阿曼、吉布提、约旦、毛里塔尼亚与苏丹; 2.人口出生率低于3.5%的国家有黎巴嫩、巴林、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突尼斯与埃及; 3.其他阿拉伯国家介于前两者之间。 阿拉伯人口死亡率为:索马里2%,毛里塔尼亚1.9%,吉布提1.8%,苏丹与也门1.6%,其他阿拉伯国家均在1%以下。 二、人口发展政策与趋势 阿拉伯各国的人口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各国在人口问题上的态度与政策可分为下列几种: 1.产油国,如利比亚、伊拉克、沙特等梅湾国家,拥有大量的石油美元,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缺乏劳动力。所以都持鼓励生育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人口问题,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二:一是人口过多问题,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关于人口过多问题之重大,200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人口过多仍是我国首要的问题”。而人口老龄化问题,则是仅次于人口过多问题的第二位的重大人口问题。笔者把二者称为两大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口问题涉及到整个人类的结构,也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和政治等领域.然而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尚未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特别是一些阿拉伯国家,它们仍受着传统的和宗教意识的影响,对人口出生不加控制,因而造成整个阿拉伯地区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据联合国统计,现在阿拉伯地区的人口出生增长率高达3%,而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增长率仅0.69%,至2000年将降至0.14%.从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阿拉伯国家继续不对人口加以控制,那么将会产生以下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人口国情与独生子女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的人口“爆炸”人类社会今天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人口爆炸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全球问题。在生存环境日益受到威胁的时候,控制人口增长是人类发展所作出的必然的历史选择。1.人口的历史包袱与增长的极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出现了婴儿生育的高峰,这是一个“BabyBoom“的时代。虽然后来人口过度增长有所缓和,但到70年代中期,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基本上仍维持在19‰以上。其中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水平为12.8‰~8.4‰,发展中国家为23.8‰~20‰左右。从1950年到1987年,世界总人口从25亿增加到50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