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在影响中美关系的诸多因素中作用日益突出。中美两国不同的石油安全战略,必然产生在石油问题上的博弈。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已成为影响中国实施石油安全战略最重要的国际环境因素,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解决必然受中美关系大局及双方石油互动关系的影响。认识到中美两国利益的交错性与复杂性,认为中美两国在石油问题上需要更多地沟通和对话,就目前而言,中国加入国际能源机构是最佳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自1993年开始,中国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石油进口来源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赫芬达尔指数和马科维茨投资组合模型建立石油进口来源风险模型;采用2008-2010年世界主要石油进出口国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程度和进口来源风险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石油进口来源风险高于美国,但低于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表现出较好的风险抵御能力;(2)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程度和石油进口来源风险显著正相关.总的来说,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程度和进口来源风险处于下降趋势,说明中国对能源安全水平与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近邻的两个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近年来,海外能源争战中、俄罗斯石油管道之争、东海石油勘探之争,将中日两国“能源之争”彻底暴露于世人面前。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角度看,两国在世界范围争夺石油资源在所难免。如果中日双方能够避免对抗性、排他性的传统博弈形式,走向建设性的竞争合作,则不仅可以实现各自能源安全的“双赢”,而且还有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和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效提高石油进口贸易效率及潜力是新时期保障中国能源和经济安全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1998-2016年中国对42个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有效识别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非效率因素,并测算中国石油进口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石油进口贸易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且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区域之间的贸易效率呈现差异化特征,其中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和蒙俄哈区域的贸易效率最高;石油进口来源地的政府治理和区域性组织OPEC有助于减少中国石油进口贸易效率损失,而区域政策安排如"一带一路"倡议和WTO则会降低贸易效率损失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是作为冷战两极对峙的产物--朝鲜半岛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中国和日本作为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两个重要国家,从地缘政治和现实利益出发,不断调整对朝鲜半岛问题的安全政策,对半岛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时期加强对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安全政策上的分析,对两国在半岛的战略价值定义、统一问题、安全体制模式上的比较,寻找中日两国的利益汇同点,加强政治互信与合作,对于实现半岛和平统一以及建立东北亚安全体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细分的产品贸易数据,采用技术水平分类方法,构建质量调整的进口技术含量指标,度量和比较1996~2010年新兴七国(E7)的进口贸易技术结构.研究表明,样本期间中国以进口中、高技术制成品为主,资源性和初级产品进口比重较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主要进口中等技术制成品、初级和资源性产品,其他四国以进口中技术制成品为主;从整体的进口技术含量而言,中国和巴西处在新兴七国前列,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处于新兴七国之末.我国应积极扩大中间产品、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以及短缺资源产品的进口,优化进口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7.
石油对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油物流作为石油进口的关键要素,其成本和风险关系着石油进口的安全。当前,在保障石油正常供应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和制定我国石油进口的采购策略、运输路线和储备计划,降低石油物流成本成为石油供应链管理的重点。鉴此,通过分析我国石油进口量、海外主要进口来源地构成和进口流网络布局现状,探究基于陆海域统筹战略的石油物流网络及流程,深入研究石油进口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和成本影响因素,同时在统筹考虑石油进口的海域路线和陆域路线的基础上,从油轮队伍创建、运输路线优化、进口来源地多元化、现代化油港建设等方面提出石油物流成本和风险的管控措施,以期为政府和相关企业制定合理的石油进口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旺盛的石油需求使中国石油进口及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石油来源及进口安全成为保障经济安全的战略难题;中国、哈萨克斯坦两国凭借资源、地缘优势和共同的利益需要,业已建立起牢固的互信关系和利益纽带,以中哈输油管道对接为契机的石油合作为我国石油安全战略和国家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历史机遇,不但使我国石油来源及进口多元化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进而掌握石油贸易全球化的主动权,而且可加快我国石油资源利用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为我国顺利完成工业化进程提供多元化的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进口时间作为衡量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反映指标,利用排除多边阻碍因素的引力模型分析进口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进口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进口时间每降低1%,进口贸易将增长0.35个百分点。降低进口贸易中检验检疫环节时间是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2014 的俄乌冲突与2006 年和2009 年的两次天然气纠纷大不相同。此次冲突引起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背 后隐藏着美国、俄罗斯、欧盟各国围绕地缘政治和能源展开的激烈博弈。由于乌克兰西连欧盟,东连俄罗斯,是欧盟各 国从俄罗斯进口油气资源的必经之地,在地缘政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能源在乌克兰危机中更凸显出重要的 筹码作用。在此次危机中,俄罗斯采取油气出口多元化战略,减少对乌克兰的过境依赖;欧盟加快能源进口多样化步 伐;美国也试图以能源为武器,增加干预乌克兰危机的筹码,挤占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市场份额。通过乌克兰危机中 的能源博弈,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乌克兰危机中的大国博弈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油气资源是当今世界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中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优势,以美国、俄罗斯为主的一些世界大国纷纷参与该区域的油气开发,彼此之间展开油气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油气竞合背后体现的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面对这一形势,中国需要处理好“两种关系”、重视“两种利益诉求”、利用好“一个纽带”和“一个平台”,即:有效平衡中国与美国、中国与俄罗斯在中亚油气合作中的关系;重视印度与日本在中亚油气合作中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纽带作用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作用,从而确保我国能源战略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2.
中日能源竞争与合作之结构现实主义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为了获得稳定安全的石油供应,日本采取措施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积极竞逐。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零和”趋势。这种态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日本关注中日能源合作将产生的相对获益造成的。日本认为,中日能源合作给中国带来较多相对获益,并随着相对获益的累积,中国的实力将不断增强,最终使中国有能力挑战日本在东亚权力结构中的位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日本不仅不愿意同中国进行能源合作,反而与中国激烈竞逐。然而,中日经济的高度相互依存和两国面临能源问题的共同性将促使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两国的能源竞争与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国际油价冲击和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出口贸易量的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选取与中国贸易往来较多的1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元区主要国家、金砖国家及东盟地区国家,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国际油价及他国进出口贸易量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认为,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均有影响,油价上涨对中国进口产生一定程度的正向效应,对中国出口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效应;美国、日本进口增加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相反,美国、日本出口增加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并且两者都对中国进口贸易抑制作用显著;中国外贸对贸易伙伴国进出口贸易波动的反应比对油价波动的反应更加显著。因此,国际油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中国进口,阻碍中国出口;美国、日本两国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显著,美国、日本进出口冲击均对中国进口贸易更具影响力,但是相较于美国、日本外贸冲击,国际油价对中国国际贸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国际公约关于大陆架划界适用上立场不同,加之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可观,中日两国在东海大陆架划界上存在着分歧。海洋划界需要有关国家通过协议实现公平解决,一国单方面确定国际海洋边界并将之强加于对方的行为是国际法所不许可的。日本所主张的“中间线”方法不构成划界的国际法规范,不具备约束力;中国所主张的“公平原则”,不仅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文规定的最基本的客观标准,也是国际司法实践确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基于废钢指数的美、日、中废钢资源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钢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1958年到2004年的美、日、中三国钢产量、废钢消耗量以及废钢进出口量的数据,引入了废钢指数来比较美、日、中三国废钢资源的充足性,从钢铁产业周期的角度阐述了美、日、中近年来废钢资源的变动规律,对钢铁工业在不同时期废钢及其相关指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鼓励进口国外废钢资源,制定合理废钢标准,建立国家废钢储备基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日韩汽车产业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日韩三国的必然选择。第一,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上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三国人力资源上,具有最大的战略资源优势。此外,中国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等方面也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第二,三国汽车产业结构层次逐渐趋同,急需重新调整和国际分工。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经济虽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其发展模式大同小异,即以出口为导向,以制造业为中心。第三,中日韩三国进出口贸易结构,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  相似文献   

17.
卡特尔是反垄断法规制的重要对象之一。文章具体分析了过去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豁免进出口卡特尔的原因,指出禁止进出口卡特尔已成为发展趋势,认为中国应从自身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今的国际经济环境,选择对进出口卡特尔予以禁止的立法态度。  相似文献   

18.
亚洲开发银行中的美日博弈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开发银行,是面向亚太地区的政府间区域性金融机构,在亚太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1966年,美、日两国的积极参与共同促使了亚行的成立,随后两国围绕亚行的“发言”主导权展开了博弈,在亚行中逐渐形成势均力敌的“两极结构”。双方关注的利益以及各自亚行政策的不同成为美、日两国进行博弈的根源所在。美、日在亚行中的博弈历程也为中国的亚行政策给予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纯水机浓水比例控制调节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分析了1995—2016年世界大豆产品贸易演变特征,并以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出口国和中国、荷兰、日本等主要进口国为例,利用修正的CMS模型分阶段对世界大豆产品贸易变动进行了效应分解分析。研究表明,随着世界大豆产品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其贸易市场结构和贸易产品结构都较为稳定,贸易市场集中度和贸易产品集中度一直均较高;从主要出口国看,持续增长的国际市场需求是引起世界大豆产品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原因,竞争力和出口结构也是重要原因且其作用方向及作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从主要进口国看,国际市场供给和竞争力是影响世界大豆产品进口变动的最主要原因,进口结构也是重要原因,竞争力和进口结构的作用方向及作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