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中央对口援藏20周年。20年来,.一批批来自内地的优秀人才,不畏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在雪域高原留下奋斗的足迹。这其中有一对夫妻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马新明、孙伶伶夫妇。在对口援藏历史上,这对夫妻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对援藏夫妻。第一对博士,第一对北京大学校友、第一对海外访问学者、第一对两届援藏干部。  相似文献   

2.
边在兰 《老年世界》2014,(19):18-18
对于老年夫妻来说,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了,夫妻之间可谓无话不谈。但是,老年夫妻之间讲话也要讲究艺术,懂得取舍,尤其是一些不雅的口头语,更要“严防死守”,不可出口。如“你这个笨蛋99、66你脑袋进水啦”等等。小区居民刘大爷和老伴在一起生活了40多年,年轻时,夫妻夫唱妇随。  相似文献   

3.
流溪  俏然 《女性天地》2008,(7):19-21
辛柏青和朱媛媛这对明星夫妻,一直以来都相当低调,二人的婚后生活更是鲜为人知。在朱媛媛看来。除去两人的演员身份。生活中,自己和辛柏青的爱情其实也和大多数人一样的简单而平实。  相似文献   

4.
许多文章故事中,中老年夫妻牵手的画面,总是让人羡慕不已。尤其在相互扶持的生活过程里,经常可以看到令人感动而鹣鲽情深的情节。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丧偶、离异老人走出单身生活找到新的伴侣,开始新的生活,是一件好事。但如今一些老年人由于种种原因。只要两个人合得拢。不履行婚姻登记,就开始同居生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搭伙过日子”。说聚就聚、说散就散的方式,看起来省事、方便,不动声色,可实际生活中却往往会给老人惹来不少麻烦,也不利于婚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夫妻间,无论男女,无论多么年轻多么老,如果解决不好与伴侣相处的问题,生活就一定不会幸福。因此,为了有个幸福快乐的人生,有个幸福快乐的家,为夫为妻者都要争取做一个让对方满意的好伴侣,讲究些夫妻相处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汪志 《当代老年》2014,(8):61-61
一说起家庭消费理财,眼下有许多人感觉钱不够花,不管是结婚二三十年的中老年夫妻,还是一些刚成家不久的新婚夫妻,都认为挣钱不多,花钱更多,有的家庭甚至入不敷出。我们夫妻两人都在工资不高的企业工作,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消费支出越来越合理,全家身体健康,生活水平大发展。因为我家消费理财有“三宝”:一慢二比三计划。  相似文献   

8.
韩勇 《社会学》2006,(2):32-35
如今,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一种“婚内单身”的现象,这种现象又被人们称做“周末夫妻”或者是“SOLO男女”。它指的是夫妻两人已经结婚登记在册,同城相处却各有住所,大部分时间分开生活,定期相聚并一起活动,维持一种类似单身但又似乎处于恋爱中的生活状态。分居的原因不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或者感情矛盾,而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通常过着“五加二”的生活,即五天工作日里双方分居两处,各自工作生活,只有到周末的两天里才住在一起,共同休闲娱乐。这种“婚内单身”的新型婚姻家庭形式,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和个人归属需要发生变化的一种结果,为人类社会已经非常丰富多彩的婚姻家庭模式又增添了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心语茶座     
《独生子女健康》2010,(10):43-43
怎样把婆婆挡在夫妻门外? 我们本来不跟婆婆生活在一起,可婆婆似乎在我的家中无处不在,大到孩子教育,小到夫妻拌嘴,婆婆都要指手画脚。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婆婆自己配了一把我家的钥匙,经常突然驾到,令毫无准备的我们陷入尴尬。我该怎样才能把婆婆挡在我们夫妻门外呢?  相似文献   

10.
张新文 《老年人》2008,(11):43-43
老伴因病去世后,我形单影只,有话没人说,非常孤独,人也日见衰老。少年夫妻老来伴。老而无伴。那是人生的大不幸。我的儿子社荣和儿媳闫燕看我总也不能从痛苦中走出来,便主动当起了“红娘”,到处托人为我物色对象,让我在失去老伴后又找到了一个新老伴,生活有了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一、空巢期家庭的内涵与类型.社会学家们对一个家庭生活周期的划分,有着不同的主张,但对最后划为空巢期则比较一致。所谓家庭空巢期,就是指子女婚后另立门户或在外独立谋生,家中只留下一对夫妻或二者只有其一。  相似文献   

12.
《现代妇女》2008,(9):4-4
新加坡全国家庭委员会已经连续三年主办“我们结婚了”活动,使公众能对婚姻及家庭生活更加重视。在推展仪式上,除邀请三对模范夫妻宣读婚姻誓约外,主办单位也掀开了新加坡最大的结婚“喜贴”,共4米长、2.5米高。  相似文献   

13.
王晖 《老年世界》2008,(4):14-15
82岁的吕作凤老人和比自己大两岁的瞎眼老伴儿,数年如一日,为痴呆儿子搭建了一座生命之桥。这座桥,跨越了40年的光阴。40年来,生活在贫困中的这对夫妻饱受岁月的磨难,生命的烛光几欲熄灭,可因为还要照顾痴呆的儿子,他们又坚强地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对大多数夫妻来说,厨房历来是“兵家”的“必让”之。这“必让”其实与“必争”一样,其中大有“兵法”可讲究。  相似文献   

15.
没有钱,我们还能爱多久,我们的婚姻还能维持多久?这是摆在许多清贫夫妻面前最为现实的问题。我和丈夫宫平就曾在这个很现实的困惑中磕磕碰碰,终于走了过来。我们终于明白: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得的少。理想的生活如果高攀不起,就学会“低就”吧。  相似文献   

16.
石磊 《现代妇女》2014,(10):113-1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离婚案件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夫妻共同债务问题。夫妻共同债务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特征,可分为共同生活债务和生产经营债务两大类来进行判断。合理界定和承担共同债务对夫妻双方及债权人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世界》2013,(2):8-8
我们居委会这几年有好几位老人丧偶,有些老人后来又找了老伴,可是他们再婚时却没有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就以夫妻名义生活了。我们劝他们去登记,可有的老人说,婚姻登记是年轻人的事,现在儿女都这么大了,自己再去登记不好看,我们再婚以后共同生活的时间也不长了,办理登记没有多大必要。请问,他们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18.
保管与赠与     
李配银 《老年世界》2006,(11):18-19
张老汉和老伴是1958年结为夫妻,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子女。后来医院检查确诊张老汉的妻子没有生育能力。于是,他们就从表姐家领养了5岁大的张光辉。张老汉夫妻俩对这个养子如同亲生一样,百般疼爱。张光辉成年后.在养父的帮助下.进入建筑公司工作。儿子工作、生活得好,张老汉老两口很是欣慰。  相似文献   

19.
《女性天地》2008,(7):60-61
我和王某经人介绍于2005年9月登记结婚。由于家庭生活困难,2006年春节后,王某前往广东打工。2008年2月底,王某以夫妻长期分居,感情破裂为由要求与我离婚,并起诉到法院。在法院的调解下,我们办理了离婚手续。  相似文献   

20.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为何两次与老伴闹离婚?是什么事情让一对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夫妻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