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意识流是20世纪后期出现于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小说创作方法。它的出现是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结果,受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影响而产生发展,但又有其中国特色。文章分析中国意识流文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认为它是源于西方又异于西方意识流文学的中国特色小说新文体。  相似文献   

2.
"意识流"的名称是舶来品,意识流技法在中国古已有之,且有着丰富的文学实践.文章初步梳理了当代意识流文学创作实践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关系,认为后者影响了中国意识流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中国意识流文学的内在依据和土壤根基.  相似文献   

3.
澳门古近代文学是一种"植入"式文学,即中国内地的文人墨客旅澳或居澳期间,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构成了这一时期文学主潮和文学现象.它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它的东西方互看,你看我,我看你,但说不上有意识的交融.研究澳门文学发展足迹,这种东西方互看的窗口作用,对理解东西方文化与文学相遇和碰撞,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文章重点探讨澳门古近代"植入"式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王蒙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带有东方意识流色彩的小说,是他自觉对新时期文学进行的有益尝试,这种"东方意识流"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识流有着明显的区别和自己的特色:基本不涉及"泛性欲"的心理描写,始终围绕在东方伦理道德范围之内;人物的意识流动是按照心理时间来进行的,少有西方的"无意识""潜意识"描写,且通常有秩序、轨迹可循,显得更为"理性";东方意识流扎根于中国历史与现实,反映人物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区别于西方意识流对于现实的抗拒与脱离;东方的意识流描写渗透着中国传统美学和传统叙事模式,区别于西方意识流对于传统和古典的极端反叛。同时,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将其置于汉语新文学这一概念中,更能发掘其作品广阔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歌德曾预言:“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东西方文化交流大大扩充了我国作家的文学视野。新时期小说创作明显地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许多作家,特别是中青年作家,借鉴了四方文学,包括现代派文学的某些表现手法和技巧,如意识流、象征、表现、荒诞、黑色幽默等,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手段。其中,最盛行的是“意识流”(这里指形式技巧,不是指流派,作为流派,它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已不复存在了)。对于“意识流”的借鉴,毁誉不一。笔者认为,既然是借鉴和探索,成功者固然可喜,简单的模仿和照搬也在所难免,不必大加挞伐。倘若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总结那些成功的经验,实事求是地吸收一切对我们真正有用的外国的东西,对发展我们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意识流是20世纪初出现在西方文坛上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文章主要考察意识流文学步入中国初期,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所扮演的角色。在这一时期,鲁迅作为文化先觉的代表,不仅对意识流理论进行了译介,更是在创作中对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更为重要的是,鲁迅对意识流的借鉴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创作出具有自身风格的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是最先来到新时期文坛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潮流之一.它的到来不仅丰富了新时期小说的创作类型,而且促使新时期小说在审美观念上发生变迁.在这一变迁过程中,王蒙、莫言的小说创作可谓代表.从文学史角度讲,他们小说中的意识流经历了一个从理性规范到感觉发现的流变,这一流变又促进了1980年代文学对"人"的发现与表现,促进了新时期文学中人学观念的复生.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学术史上少有的天才,刘咸炘的文学学术成就与其经学、史学、子学成就一样,很少被学界关注.从刘咸炘对文学本体、文学发展流变、白话文、"文选序"等重要问题的阐述可以看出,其文学研究始终与文体学紧密结合,把文体形态发展演变作为文学史演变的主要原因和内在线索,通过对文体发展演变规律及具体文体形态、文体学著作的探讨,切实理解和把握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在动力.这种理念和方法,体现了研治旧学的一代学人,面对社会形态剧变和西学浪潮冲击所持的文化立场与应对策略,以及文学学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西方当代意识流文学谈起,用顾城早期和中期的四首诗歌,剖析了顾城诗歌里面的意识流倾向和手法,试图给我们学习和认识意识流文学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白先勇尝试运用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技巧——意识流创作手法始于与台湾大学外文系同学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以后,随着作家自身经历的变化和对意识流创作理论认识的深入,其笔下意识流这一创作手法呈现出鲜明的“模仿试睑一成熟定型——在扬弃中提升”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1.
简析英国意识流小说及其代表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风起云涌,发展迅猛,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进行了猛烈的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意识流小说异军突起,不仅在欧美各国盛行,而且在西方文坛掀起阵阵热浪。意识流大师沃尔夫独辟蹊径,别树一帜,他按照全新的价值观和文艺观不遗余力地投身于英语小说的重建工作。本文论述了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基础、历史基础和文学渊源,浅析了以弗吉尼亚·沃尔夫为代表的意识流大师的作品,并揭示了英美意识流小说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并具有更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深层的历史意识.论述作为文学潮流的"反思文学"的兴起和轨迹,分析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
意识流小说流派是西方20世纪现代派文学流派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英国著名作家雏吉尼亚@伍尔芙凭其独特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和意识流小说文本,成为了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具体分析了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及其意识流小说,即不同于其它意识流小说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西方意识流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在传入我国之后开始与中国本土文学相结合,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鲁迅、郭沫若等对意识流理论与技巧的关注与尝试,新感觉派小说对意识流手法、技巧的采纳与运用,新时期小说对意识流理论、观念与技巧全方位的借鉴与扬弃。  相似文献   

15.
安德森是美国享有盛誉、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的现代作家.美国现代文学由于受到欧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出现了少有的繁荣,涌现出各种流派,反映了对资产阶级文明的怀疑和否定.现代主义着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多采用"意识流"的写法."意识流"手法特别适用于畸形人物变态心理的描述.小说<母亲>在应用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更重视人物内心世界深层次的揭露.  相似文献   

16.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表面上看它主张表现人物内心意识,与反映外部世界真实的自然主义相去甚远.然而,当我们深入到意识流小说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探索中时,常常会看到意识流小说中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倾向,左拉及其自然主义的影响隐蔽而曲折地表现在意识流作品的创作实践中.意识流小说与自然主义文学具有不尽相同的审美思维与艺术主张,但与自然主义具有一脉相承的沿袭关系. ……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西方文学中,意识流小说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近年来,国内有些评论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有些文章侧重表面现象,对其实质缺乏充分地分析与研究,便片面地倡导模仿与借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一意识流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写法是截然不同的.严格地说,它是欧洲现代派文学(亦称现代主义modernism)为对抗传统的艺术,而在当代西方流行的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期  相似文献   

18.
《邱园记事》中开创的是多组人物形象的意识流文本创作方式。小说借助"邱园花坛"来组合、叠合多个人物组合的意识流,在这里,"邱园花坛"就是伍尔夫用来组织意识流的"主题道具",她依靠这一道具,向读者展示了邱园里男男女女的内心意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主题逻辑。本文通过对《邱园记事》中"主题道具"现象剖析,对伍尔夫的小说创作做了一个文学性反思,以反拨当前伍尔夫研究、现代派文学研究中一味重视文化意味而非文学意味的探寻现象。  相似文献   

19.
意识流小说作为文学领域的一种特殊文体,译者在对其进行翻译时所选择的翻译策略是不同的.从日渐衰落的“作者中心论”和如今盛行的“读者中心论”的翻译策略方面进行分析,以具有代表性的意识流文学名著《尤利西斯》为例,简要论述这两种翻译策略的优缺点.译者在翻译时应注意处理好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译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文革"文学一般分为公开文学和地下文学两类.公开文学主要体现当时的思想意识形态,以现实倾向为主.地下文学情形比较复杂,有现实的,也有现代的因子出现.新时期文学从"文革"文学中走来,其所带有的现代性具体表现在"文革"地下小说上.从文本角度考察,以<波动>等为代表的地下小说在形式和内涵上都与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现代意识相通.<波动>还是"文革"时期特有的意识流小说文本.它和其它反映"文革"现实的地下小说一起,潜在地接通了新时期之初文学现代意识的脉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