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元治理理论认为"一主多元"的主体结构是适合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转型和发展时期的结构。元治理理论主张由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单元组成主体结构;强调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担任元治理角色,与多元主体处于平等地位,只是各自的职能不同;注重多元主体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元治理理论认为地方政府充当元治理者角色,社会组织充当协调者角色,公民充当践行者角色。  相似文献   

2.
<正>罗章、王蓓在《赋能领导力:地方治理中政府领导力结构研究的关键要素》一文中以复杂领导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多元主体、治理网络及工具创新为着力点,对政府领导力结构中的关键要素——赋能领导力进行分析,阐释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中赋能领导力与行政领导力、适应领导力的交互动态作用。地方治理中对多元主体赋能的过程,也意味着政府领导面对众多社会主体与市场主体构成的复杂治理网络应摒弃传统管理中政府部  相似文献   

3.
许珂  周伟 《领导科学》2020,(4):7-11
区域生态环境类属准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地方政府是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监管和责任主体,是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因此,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必须合作。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行政区划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府际合作的割裂、地方政府间区域环境治理目标选择的差异、地方政府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合作中的责任不对等,使得地方政府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合作陷入困境。要通过搭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府际合作平台,纵向督查与横向考评相结合,经济激励与政治激励并重,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利用市场机制倒逼地方政府主动合作来突破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主要有属地治理和合作治理模式,合作治理逐渐成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共识。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分析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行为演化路径与稳定策略,探究地方政府间达成并巩固合作治理联盟的因素。比较有中央约束和无中央政府约束下地方政府属地治理和合作治理四种演化博弈结果表明:在属地治理背景下,无论中央政府是否对地方政府进行约束,地方政府均倾向于“搭便车”行为,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在属地治理中面临失灵;在合作治理场景中,地方政府的稳定策略均向达成合作治理或均不治理的方向演进,但在中央政府约束下,地方政府的稳定策略能快速有效得向合作治理的方向演进。为实现大气污染的有效治理,地方政府间必须形成有效的合作治理联盟,合作收益是达成大气污染合作治理联盟的必要条件,而合作成本与中央政府约束的程度决定了合作治理联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到来后,社会治理面临着全新的生态环境,随着权力分散化、组织边界日益模糊和社会日益多元化,许多社会问题已经不能在传统的官僚制度和科层制范围内解决。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包含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治理主体,建立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和跨边界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多元治理主体互联、互补和互动,这也是实现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后工业社会呼唤的是一种积极寻求合作的治理模式,政府需要引导并帮助市场和社会组织真正成长为地位平等的治理主体,重构一种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动态合作治理。动态合作治理的实现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建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根据公共服务的产品属性,确立多元主体的治理权责和合作路径;其次是在合作治理的逻辑下,建构动态的治理循环系统,从而使得合作治理能够具有长期而持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很大改变,已逐渐完成从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的转变。地方治理的发展脉络从集权行政时期、分层放权时期发展至多元治理时期和善治智治时期,其中的变迁逻辑主要体现在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实践和行为规则四个方面。地方治理的现代转向是:治理理念的善治导向,治理机制的协商民主,治理实践的多元主体培育,治理方式的智慧治理。  相似文献   

8.
网络治理理论作为当前流行的管理理念,具有多元、多层的公共行动系统等众多理念优势。我国地方政府在绩效评估方面也存在着缺乏问责制、绩效评估体系的缺失、监督主体不合理和公众没有回应通道四大问题。因此,将网络治理理论的先进理念应用到政府绩效评估上,可以得到一系列启示:建立"顾客至上"和多元监督主体的绩效理念、加强分权和问责制、保证结果导向和建立民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以网络为载体的舆情表达激增,从而衍生出形态多样的网络公共事件,其释放出来的倒逼力量无比强大,改变着传统的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交往模式。在推进治理模式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的各司其职的观念,构建整体治理机制。一是优化多元主体互动机制。以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为基础,切实将政府治理与网络参与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公共治理是多元治理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协作管理,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部门与非营利组织间互动关系,将决定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影响政府治理的效果。现实中,由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的摩擦,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缺陷,将会出现对抗式、依附式的关系模式,降低社会管理效能。因此,为了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协调发展,论文选择从公共治理视角入手,立足博弈分析,通过收益比较,指出理性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应选择"合作"关系模式。并提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采取双管齐下策略,政府外部关系梳理与非营利组织内部机制重建相互结合,共同营造良性互动的关系模式,形成合作伙伴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1.
面对我国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的合作,加强地方政府合作关键又在于制度的建设。因此,我国地方政府间的区域合作治理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能力概念包含着深刻的行政变革的逻辑,引发出政府领导力结构创新的命题。本文以复杂领导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多元主体、治理网络及工具创新这三个赋能条件为着力点,对政府领导力结构中的关键要素——赋能领导力进行分析,阐释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中赋能领导力与行政领导力、适应领导力的交互动态作用,最后认为,在地方治理语境下的权力运行需要政府运用好赋能领导力这一关键能力,才能协调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中行政领导力与适应领导力的张力,形成有效的政府领导力结构,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获得高的行政效率与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宋妍  陈赛  张明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201-211
传统经济学隐含的同质性假设无法解释中国不同地方政府在区域环境合作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矛盾行为,区域环境合作治理研究陷入困境。通过剖析中国式分权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异质性的传导机制,从收入和偏好两个异质性维度出发,建立地方政府有限理性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地方政府关于环境合作策略选择的行为演化过程及其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环境合作治理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收入和偏好差异,以及对合作方的损失补偿或对不合作方施加监管与惩罚的力度。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加大对不合作者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参与环境合作的概率;适度的偏好异质性有利于促进区域环境合作;而地区间收入异质性不利于促进区域环境合作;在两地方政府收入相当时,一方可以迅速模仿复制另一方的环境策略,表现为相邻地方政府的策略趋同。基于此,提出加强环境监督约束机制,合理设计现行政府激励机制,完善区域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环境转移支付制度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中国区域环境合作治理高效执行,促进经济绩效向环境绩效良性转换。  相似文献   

14.
<正>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合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厅地政府间创新合作"即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厅地政府间创新合作"是各地方政府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创新主体自身资源不足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厅地政府间创新合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地方治理结构呈现出一种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主体协调联动的新态势。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在政府与社会关系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机制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地方协调联动的治理结构,政府要主动向社会"放权"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化和后工业化已经成为一种现实趋势.后现代作为后工业社会在政治领域的反映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在后现代开放、多元的社会背景下,为满足多元主体的利益需求,共同治理理应成为现代政府改革的一种模式.它是一种合作的机制,是对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超越.政府在培育共治精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在当前治理视域之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各司其职,既相互独立、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成功的治理需要三者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在多部门治理中,每个部门都活跃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但不减损政府作为社会正义捍卫者的角色,政府在三边结构中负责社会秩序的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整合多元分化的社会利益格局,促成改革共识的形成,这就要求在治理现代化中不断提升政府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问题呈现、兴趣激发、招募和动员四个环节分析,设计以安责险为纽带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多元监管机制和多元反馈机制。界定地方政府安监部门、生产经营单位、保险经纪公司、保险机构及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以安责险为纽带的安全生产服务相关主体,地方政府安监部门应积极主导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行动者网络,明确安责险为纽带的安全生产社会化多元协作路径,制定具体的监管机制,督促多元主体强化自身职责、清晰反馈渠道,保证多元协同过程的透明和高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治理的主体开始由政府这一唯一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发展。各种社会组织成为多元治理主体的重要力量。本文就多元治理的社会管理新模式的涵义、必要性以及建立多元治理的社会管理新模式路径选择进行简单论述,为建立这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理念之后,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旨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社区建设与体制改革浪潮。但边缘与主流、个体与群体、异质与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和意识冲突,增加了政府推进基层治理的难度。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平台,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基层政府要着力加强社区认同建设,通过文化认同,在基层多元治理网络中发挥其价值引导、规范约束、组织动员等功能,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