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4,(42):18-19
正2014年10月2日,四川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10月14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的批复》对外公布。天府新区也正式"升级"为中国第11个、西部地区第5个国家级新区。设立并建设好四川天府新区,对于积极探索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新路子、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批复提出天府新区建设目标定位和三大任务。围绕着目标和任务,成都进行了"一城、一区、一带"的产城结合的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2.
自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以来,我国已陆续设立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甘肃兰州、广东南沙新区以及14年1月批复设立的西咸新区、贵安新区等八个国家级新区。以存续时间较长的浦东、滨海及两江新区为例,三大国家级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均属时代的弄潮儿,除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之外,新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的效果显著。本文通过前期对三大国家级新区的建设方法和路径的研究基础之上,对成都加快推进天府新区的建设予以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伯霞 《决策》2012,(11):55-57
进入西部大开发"后十年",第一次将国家级新区放在了既不沿边、也不沿江的欠发达地区,表明国家级新区布局由直辖市、沿海转向西北地区,国家开发重心和关注度由西南转向西北。为什么是兰州新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国务院以国函【2012】104号文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批复甘肃《关于设立兰州新区的请示》,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那么,怎样看待兰州新区的"加冕"?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4.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兰州新区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如何利用好国家这个"金字招牌",在未来的发展中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全新的城市发  相似文献   

5.
<正>一、背景沧州渤海新区成立于2007年7月,由"一市四区",即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港城区组成,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是河北举全省之力打造的沿海率先发展增长极,也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示范试点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和中国物流试验基地。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渤海新区已由大规模基础建设为主的开发阶  相似文献   

6.
6月18日,继浦东、滨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  相似文献   

7.
北部新区分为经开园和高新园,分别以建设“重庆北部新区汽车城”和光电产业基地为重点,分别由国家级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受托全面管理和开发建设。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重庆北部新区总体规划》规定:北部新区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其中在经开园的翠云等组团以长安福特汽车为主  相似文献   

8.
正"十一五"时期,文登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学发展的新布局全面展开,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强化"三区"建设对接"两大板块",突出结构调整,坚持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着力打造以南海新区为主体的蓝色产业先行区、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高端产业示范区、以城市文化商务区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带动城区、南海两个大板块的"跨越式"发展,其中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重点建设的三个海洋经济新区之一的南海新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更加推动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9.
天府新区与两江新区都是“年轻”的国家级新区,是2020年中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双引擎”核心地区。在此重大战略机遇期,两个新区在教育协同发展中应该做到理念同向、创新共谋、资源共用、智慧同侧、发展同步、成果共享。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教育系统发展理念、目标、空间、措施多层次协同,形成天府新区、两江新区教育协同发展的工作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新区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天府新区是成渝经济区"双核"发展格局的重要极核,以天府新区发展助推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以天府新区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以天府新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及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加速开发海洋、浙江将全面进入海洋时代的新背景下,舟山群岛新区及其发展规划先后获得国务院批复,确定了新区的三大战略定位和五大发展目标。当前,新区建设正处在"开放开发、先行先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迫切需要一大批能担当重任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特别是熟悉和精通现代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舟山市委、市政府在贯彻实施海洋经济国家战略和"科技兴海"、"海洋强省"战略中,深刻认识到人才资源的"短腿"是制约新区建设发展的一大瓶颈,改变人才"洼地"是全面提升软实力的紧迫课题,着眼于以人才的大集聚来支撑引领新区的大发展,先后研究制定10多个聚才新政。围绕构建"一体两翼"人才格局,通过依托大项目和重点产业、重点工程、重点课题来集聚、引进和培养创业创新人才。同时,大力推进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与大院名校的科教合作以引才聚才。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的主旋律是创新、转型。宁波杭州湾新区紧紧围绕"转型升级示范区、国际化新城区、秀美和谐生态区、现代科学智能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总结和提炼了"坚持产城联动、建设品质新区"的战略发展模式。坚持产城联动、建设品质新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人才,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和第一推动力。今后三年,我们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创业型"人才特区"建设,为坚持产城联动、建设品质新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曹云 《决策》2014,(12):56-58
<正>较之成熟的浦东、滨海新区等,新批复的新区在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政策含金量以及内部机制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后发国家级新区成长的困惑隐现。2014年以来,国家级新区的队伍连添5名新丁,分别是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和成都天府新区。相比此前多年间仅有浦东、滨海、两江三个新区获批,国务院对于国家级新区的态度由审慎转向积极,目前总数已达到11家。我们不禁要问,国家级新区的密集批复背后,其内在的原因是什么?后批复的国家级新区们成长的烦恼有哪些?具  相似文献   

14.
正11月24日,《四川天府新区总体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该《方案》既是对批复的具体化,又是对规划的"定调"。与此前的《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相比,跻身国家队的天府新区建设思路有了新的变化:定位:从内陆开放门户到开放经济高地。《方案》中,天府新区的战略定位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未来的天府新区,将努力探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途径,积极融入世界经济格局,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咨询》2009,(7):8-9
科技城是科技发展与城市经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体,是建立在选定城市区域具备"积聚、辐射,示范"带动区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功能的科技枢纽.课题组运用宏微观绎济学、区域经济学、战略管理等相关理论,结合重庆市科技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深入分析了重庆市建立科技城的必要性,并通过借鉴国内外科技城构建的经验教训和分析北部新区的区位优势和条件,研究论证了依托北部新区打造重庆科技城的可行性,进而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托新发展理念研究视阈,基于哈尔滨新区经济发展现状,发现哈尔滨新区建设过程中存在体制机制、人口流动与营商环境问题,结合社会实际,提出打造新区发展优质名片、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建设、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优化营商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对俄合作优势、提升智能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弘扬优秀地方文化精神等合理化对策建议,推动哈尔滨新区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安沣渭新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国内陆型经济开放开发战略高地的重要承载区,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城市功能新区。其规划突显了生态低碳城市理念。本文重点从政府职能着手,说明地方政府应积极从五个方面切实确保真正意义上"新区"的顺利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经济地理学中的"极化效应"理论,指出"提升舟山群岛新区的极化效应将是舟山群岛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构建极化效应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舟山群岛新区极化效应的四大机制,即战略协同机制、空间优化机制、要素集聚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老城区建设难度越来越大,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新区开发,而新区开发往往需要招商引资和做大做强,与此同时新区的消防管理问题逐渐突出。文章以某市开发新区为例,通过分析新区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试图从制定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消防管理联动机制和社区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新区建设过程中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2,(11):22-25
地缘政治理论认为,地理因素是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借鉴地缘政治理论,经济地理日益成为研究区域经济竞争的重要指标。国家级综改试验区,国家重大战略,国家级新区等国家战略陆续出台,使中国区域增长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大大增强,而由这些战略叠加形成的中国经济地理崛起板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