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了2011—2018年中国265个地级市的绿色经济效率,综合运用面板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了地区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理距离与经济差异是其产生空间溢出的重要因素;(2)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和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对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存在一定抑制作用;(3)地区适度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和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地区过度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则对其产生显著“拉低效应”;(4)地区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对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5)推广信用类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最大,地区竞争与推广数字普惠金融的交互作用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的负向影响也主要源于信用类数字普惠金融。为此,推动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保持地区间的适度竞争,分类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将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普惠金融可以实现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与薄弱环节。但普惠金融的过度泛化致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效率不高。文章以金融创新理念为出发点,以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问题为基础,分别从技术创新及产业协同发展角度,提出了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农业银行为例,通过对其"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实践的调查分析,对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模式创新问题进行探究,在揭示现实问题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研提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家庭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数据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合成了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家庭视角展示了中国家庭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其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总指数平均为0.575,家庭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从需求层面看,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发展成效可观,传统银行账户服务和数字金融服务都还有较大推广空间,家庭正规信贷市场参与度明显较低,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任重道远。从供给层面看,社区层面的金融基础设施覆盖大致处于中等水平,依然需要重视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农户、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年老家庭尤其是夹心层家庭,享受到的普惠金融水平明显较低。基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领先于大部分金砖国家,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影响方面,地区和家庭层面的证据均显示出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正向关系。家庭层面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对家庭人均收入的异质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并且更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目前,乡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还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广和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需要不断加强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并深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时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为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从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传统支农金融体系难以适应农村金融需求新变化,且支农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村金融的普惠性有待拓展。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及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为进一步探索我国金融体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提供了借鉴,即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7.
加强金融服务“三农”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山东省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为贯彻落实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7号),进一步提升山东省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促进金融与“三农”的共赢发展,山东省政府于6月9日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促进“三农”发展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8.
实施普惠金融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一些很难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经营融资。发展普惠金融不但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缓解就业压力,改善民生,还可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本文针对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对策,为商业银行保证资金安全和政府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对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农村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差异明显,显著存在互联网金融普惠悖论.基于渗透度、使用度和效用度三指标体系量化各地互联网金融普惠度,东部发展最好,东北最差.基尼系数分解表明,互联网金融普惠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之间的差异,各区域内部的差异相对不大.Shapley值分解确定出对互联网金融普惠具有显著影响的各种因素,并分解得到了其对于互联网金融普惠差异的贡献度.整体上,农户自身仍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不均的主要根源,尤其是农户的自我排斥.造成各区域内互联网金融普惠差异的根源还存在差别,东部的政府机构需身先士卒;中部的政府机构要加强公共设施的普及;西部的政府机构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而东北的政府机构首要需留住人才.如此齐抓共管,才能逐步消除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普惠的悖论现象,进一步实现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2011-2020年省级数据,研究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协同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协同性呈动态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存在“东高、中西低”的特征;两者协同发展能够促进共同富裕,且在共同富裕水平较低的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具有更强的协同驱动效果;机制分析发现技术创新在两者协调发展影响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而产业升级表现为遮掩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在其中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强化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双向联动,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推进”效应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不断融合,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得到了普及,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推动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地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文章从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入手,分析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经济政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普惠金融旨在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对包括产业结构在内的诸多经济指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Sarma(2008)提出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测算了2005-201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探究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产业结构偏离经济均衡状态的程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普惠金融指数大于0.2402时,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当普惠金融指数大于0.5914时,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强。同时,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普惠金融对东部、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无显著影响。此外,本文采用系统GMM方法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从福建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实际出发,以邮储银行福建分行的普惠金融实践为例,探索福建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普惠金融对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广西可充分利用沿边金融开放的有利时机,发展普惠金融,促进跨境金融合作。本文对广西跨境金融合作中的普惠金融推广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建立有利于广西沿边金融开放的普惠金融体系提出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类型齐全、层次分明、供需平衡、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于促进三农发展和金融普惠,有着十分  相似文献   

16.
发展普惠金融对于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完善、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普惠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监管模糊、创新力度不够等。本文研究了我国目前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佳  陆瑶  李纪珍  薛芮 《管理科学》2022,25(11):43-68
中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数字技术驱动金融的高质量供给,使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本文运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升创业概率,其中信贷业务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最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影响渠道是缓解个体融资约束,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传统金融发展落后地区中表现尤甚.但是上述作用影响存在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只集中在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其次,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人们之间信任程度越低、风险偏好越高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促进作用越弱.此外,本文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数字鸿沟”现象,其对受教育程度低和年老的个体创业的促进作用影响更小.上述发现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但是其经济效应存在局限性.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政策时,要完善地区政策配套实施,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同经济的均衡发展,为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8.
■农行行长项俊波称:能不能真正服务"三农"将直接关系到农行股改的成败今年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敲定了农行改革四大原则,即:面向三农、整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2011-2016年城市面板数据,以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为中介变量,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在控制内生性、更换金融发展指标以及剔除特定样本等稳健性检验以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且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企业家精神承担了部分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技术进步上。该结论进一步丰富了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为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在上网电价补贴支持下快速发展,然而当前面临着补贴拖欠和退坡的严峻挑战,因此通过金融手段解决光伏发电融资难题至关重要。尽管近年来各省获取金融服务的水平整体有所提升,但空间上仍存在明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本文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及其对中国光伏发电发展促进作用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引入空间权重并选取各省太阳辐射量、电力消费量、煤炭消耗量和各省电价补贴额度等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普惠金融对光伏装机规模影响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西低东高发展格局,而光伏发电发展也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光伏发电前期阶段主要由光照资源主导因而分布在西部地区,后期装机中心向普惠金融水平更高的东部地区转移;可见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光伏装机容量具有显著支持效果,且该支持效果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相对于政府补贴等方法,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可以更有效支持光伏发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