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通过教育精准扶贫,确保贫困家庭学子人人能上学、上好学,同时帮助贫困户树立自立自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在教育扶贫工作上,恩阳区坚持问题导向,落实精准要求,取得了一定成效: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突出精准,确保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控辍保学,义务教育有保障;教师挂联帮扶,助推脱贫攻坚;立足乡村办学,因材施教育人。但该区贫困面宽、贫困程度深,仍存在着乡村教师队伍质量难保障、贫困户思想怠惰等问题。在今后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要切实抓好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扶贫"的过渡与转变工作。一方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坚定教师扎根贫困地区的决心;另一方面,扶贫更扶志,拔除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劣根。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贫困退出能巩固、可持续。  相似文献   

2.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我党重要使命,也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旅游精准扶贫"概念,作为旅游大省的四川,多年来积极响应、深入实践,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在部分偏远民族地区,仍然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制约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降低了旅游扶贫精准度。本文通过对四川偏远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状及问题的分析,针对性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期为偏远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助力我国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3.
蒙媛  陆远权  陈莉 《管理评论》2024,(1):236-250
基于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调研数据,本文考察精准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精准扶贫政策对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脱贫农户家庭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就消费结构而言,精准扶贫政策使脱贫农户家庭居住和交通通信支出占总消费的比例提高,而教育和医疗支出占比降低。就消费类型而言,精准扶贫政策对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均有提高作用,生存型消费作用突出。就扶贫政策而言,产业就业扶贫政策作用最大,而保险扶贫政策作用最小。通过分位数回归、安慰剂检验等方法检验,上述结论仍成立。(2)异质性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不同地区、民族和收入的脱贫农户家庭消费有明显差别,其中对湖南省、少数民族和低收入脱贫农户的刺激作用最大。(3)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因病致贫、因教致贫和脱贫边缘户这三类特殊家庭,他们通过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就业扶贫等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政策综合发力,家庭消费水平得以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本文旨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4.
万育铭 《办公室业务》2020,(6):37-37,50
尽管我国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但部分地区依然处于贫困状态,扶贫资金对于这些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来说是雪中送炭,能够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精准扶贫"是近年来政府提出的扶贫政策,引起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视,而大数据则能够助力精准扶贫,使该扶贫政策得到高效的贯彻和落实,所以进一步探讨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精准脱贫是当前三大攻坚战之一,是重大的政治任务。该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梳理了南平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并结合精准扶贫的特点,分析特色农业在精准扶贫上的可行性与效益性,以探求特色农业在精准扶贫上的作用和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发展特色农业符合当前南平七大产业发展规划,也是有效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应以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为抓手,带领农民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6.
压力型体制下的扶贫模式过于注重完成脱贫任务,而忽视了在扶贫过程中注入人文理念的因素。其具体表现为:帮扶过程中缺乏对贫困户的人文关怀,精准识别过程中缺乏人文维度指标,贫困文化导致的“等、靠、要”思想,农村精神空心化的难题,以及对扶贫干部的包容理解不足等。基于此,在精准扶贫实践中,要完善扶贫考核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精准扶贫治理理念;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关怀与职务晋升激励;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破除农村空心化难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7.
生态精准扶贫法治保障,有利于确保生态精准扶贫实施及其成效的可持续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通过调研,系统梳理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提出优化对策,以期实现生态精准扶贫的法治化运作及其成效的持久巩固,为促成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作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在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中,国有企业必须当仁不让,这是由我国脱贫攻坚现状、国有企业的性质、国有企业的优势共同决定的。国有企业应当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扶贫"定位"、把握扶贫"方位",发挥生力军作用,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精准扶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开展主要是针对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的情况,运用科学的程序来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确帮扶以及精确管理。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而且也是记录抚贫效果的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更要充分做好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本文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扶贫档案是各项扶贫工作开展的真实记录,扶贫档案的收集与利用对我国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村民驱动型发展:精准扶贫法治化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世行CDD项目为典型代表的村民驱动型发展或许是精准扶贫法治化的一种新模式,其身上特有的"法治基因"高度契合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推进精准扶贫法治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坚持脱贫攻坚与深化乡村治理同步推进,确保精准扶贫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二是坚持充分赋权与强化监管服务有机结合,确保在商谈协作环境中实现精准扶贫。三是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依法引领村民实现自我发展和精准脱贫。四是坚持完善乡村治理运行机制,依法保障村民在乡村发展和精准扶贫上的话语权。五是坚持以村民为主体的核心理念,调动其参与乡村治理和精准脱贫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2.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精准资助,需做到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金发放精准。本文结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促进精准化要求的实际,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精准化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一户一档"是客观真实记录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全过程的重要佐证和历史资料。由于精准扶贫"一户一档"档案工作起步较晚,规范管理相对滞后,档案资料的收集和质量把关还存在诸多问题,势必影响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委托代理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为指导,以精准扶贫实践中“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委会、农户之间的三层委托-代理框架,梳理了精准扶贫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行为选择,分析了精准扶贫实践中精英俘获、贫困人口福利依赖、“数字脱贫”等道德风险问题的形成机理,并从激励相容视角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档案是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历史记录,是扶贫工作的记录者、见证者,也是扶贫工作的辅助者。要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档案业务要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以及同步验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此必须要精准把握住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关键点,即档案的建立;把握住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重点,即档案管理;以及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核心,即档案的运用。本文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建、管、用,其中重点强调了管,希望能够借助提出的措施将精准扶贫档案长久地保存下来,使其成为记忆工程。  相似文献   

16.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我国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我国扶贫工作的主战场,目前仍旧面临贫困人口众多且分布分散、生态脆弱、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脱节等严峻形势。鉴于此,本文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切入视角,从统筹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探索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增强人力资本等方面集中进行有效脱贫的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档案伴随精准扶贫工作产生,能客观全面反映扶贫工作全过程,记录精准扶贫中的相关文件、数据,是后期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基础,是检验精准扶贫效果的依据。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正稳步推进,但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农村居民增收难、劳动力技能培训不足、城镇化进程阻力大、精准扶贫效率待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和效果弱、环保综合效果不足、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有待加强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依然制约民族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各族人民全面发展、民族地区全面进步,本文建议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消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构建多元主体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兼顾民族因素和地区因素提升民族政策的公平性,妥善处理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志军 《办公室业务》2020,(1):94-94,100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若想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高效落实,并保证落实效果,那么就要做好相应的工作指导与规划,进而为精准扶贫战略方案的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精准扶贫战略方案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是重点内容,直接影响相关工作落实效果。因此,定要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而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建设扶贫档案管理问题以及相关对策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检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消费的影响,深入探讨了精准扶贫分类施策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户人均消费提高4.37%,生存型消费提高5.76%,发展型消费提高13.12%。从消费结构来看,政策显著增加了食品、衣着、居住、交通通信及教育文娱等支出,同时,居住类、交通通信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显著提高,医疗保健支出占比显著降低。进一步地,对于老年贫困家庭,精准扶贫政策通过直接转移支付方式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对于因病致贫家庭,政策通过低保等直接转移支付方式,降低医疗支出,提高生活水平;对于因学致贫家庭,政策通过教育帮扶方式,缓解教育负担,改善生活质量。对于教育程度低的家庭,政策通过"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方式激励贫困家庭,过上美好生活。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发挥出"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作用。家庭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对老年人口、不健康人群、未成年子女数量多、教育水平低的深度贫困家庭作用更明显。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在贫困县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效果更突出。这表明精准扶贫政策聚焦深度贫困,专啃"硬骨头",精准发力,推动贫困家庭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本文的研究为厘清精准扶贫政策帮扶渠道,评估减贫动态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可为相关部门切实把握政策成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总结中国扶贫经验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