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居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以强调技术关系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中社会关系竞争的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即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通过对货币经济背景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马克思和凯恩斯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总量分析方法的采用,不仅使凯恩斯开创了现代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新的体系,也使得对新古典“两分法”的批判能够联系到现实GDP核算体系的计量,从而使人们重新认识到马克思宏观经济学对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马克思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对资本主义总量货币经济性质的理解有着共通之处,这正是其经济学革命之共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资本理论区别于西方资本理论的若干重要特点作为近现代最伟大的思想与理论家之一,马克思在其以《资本论》为代表的一系列不朽著作中曾经提出一套本质上不同于通常所指称的“西方”的资本理论及整个政治经济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近现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一个多世纪来,它不仅对东方(即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刻影响。把两方资本理论与马克思资本理论作一科学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弄清和把握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更  相似文献   

3.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理论以及由此而生的价值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和骨干,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传统认识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不足,由此造成了理论研究的困惑和停滞,并造成了相关领域中理论与现实的脱节、混乱甚至矛盾。本文的重点是纠正这四个方面的缺陷,展示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在体系上重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义,并由此说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现代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和谐互通,并不对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马克思价值与分配理论的分析,联系到本人在研究剑桥资本争论中得到的一个重要结论,即目前所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以货币量值表示的总量指标与新古典的生产函数或技术关系无关,而只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决定。如果该结论成立,那么只有重新申明马克思经济学关于社会关系的基本假设和基本结论,通过与主流经济学的论战而建立新的马克思价值与分配理论体系,才能得出对现实问题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思的经济细胞思想、经济系统思想作指导是建立新的符合现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需要。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开篇处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  相似文献   

6.
任何理论体系都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借鉴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方法,分析邓小平理论体系,可以看出: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逻辑起点,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概括为核心,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包含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逻辑地联象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严谨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政治经济学切入,能更真切、更深刻地考察现代正义伦理的演化轨迹.亚当·斯密与马克思的思想中都存在着正义伦理的体系.斯密的理论体系以财富逻辑为主线而展开,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则以资本逻辑为线索.斯密与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的某种相融、相交状态及重大的差异性,使他们的正义伦理体系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在资本的机能、国民收入及其源泉、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等问题上,斯密与马克思的观点存在着交锋,但在阶级的分析、劳动的价值尺度、人民大众的利益、正义伦理的结构等重大问题上,斯密与马克思的理论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比较亚当·斯密与马克思的正义伦理,可为当代正义社会的建构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分工理论及在经济分析史中的地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工在不同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占有不同的位置。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分工理论的重要性远比人们通常的理解重要得多,它不仅对其整个理论体系有很强的解释力,同时在经济分析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就马克思分工理论与斯密分工理论和现代分配理论之间的理论关系做了一系列新的探讨,有些理论观点在所见文献中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9.
探讨马克思理论的原始本义和终极意向,须将其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新唯物主义体系来解读。这是经由马克思通过特定的转向设置、路向设定、路标设立和路径设计而奠基的以"人本"为内禀诉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任保平  李培伟 《学术界》2023,(10):85-100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从经济维度系统研究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和政策逻辑。在历史逻辑方面,逻辑起点是推动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逻辑脉络是经济现代化下生产力由数量向质量的更高维度演进来推动经济、社会和治理现代化的三维协同,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以整体发展观和人本逻辑遵循重构现代化的新格局。在理论逻辑方面,逻辑框架涵盖“客观必然性—目标导向—发展型式”三个基础维度,即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目标导向、以创新驱动高质量生产力的形成、以工业化为主线的四化协同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与政府治理的制度均衡。在实践逻辑方面,要以整体发展观开拓发展思想的新境界、以社会主义现代性替代现代化传统型,同时构建数字经济赋能生产力质量提升机制、经济结构升级赋能新发展格局机制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有效提升机制。在价值逻辑方面,要以“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为立足点,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判断,同时推动以共同体价值为基本遵循的共同现代化。在制度逻辑方面,推...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的视域之下,社会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这个"社会有机体"中,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均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置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畛域之下,对其进行总体性透视,这样方能对其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及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在当代的鲜活体现。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是对垄断前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深刻的理解。《资本论》的理论结构体现了马克思研究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内在联系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观点。围绕剩余价值这一核心而形成的价值、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理论结构,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也较深入,它为整个理论经济学奠定了逻辑基础。但是,体现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的关于企业、市场、国家之间的经济运行关系,长期以来并不为人们注意。实际上,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分析方法,揭示了远比西方经济理论中厂商理论、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财政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思想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国外西方经济思想史教科书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缺乏现代哲学视野,遗漏了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具有现代价值的重要思想;缺乏经济学多元主义思维,偏重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传统;忽略了导致发达国家脱贫致富的经济思想史或错误地对其进行评价;经济思想史内容的选择轻视实际问题导向,削弱了对解决现代经济发展问题的启发价值。针对这些重大缺陷,新经济思想史研究试图作出如下主要贡献:提供一种替代性的由经济学两大研究传统和三大理论体系所构成的西方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思路;恢复并发展西方主流经济学所忽视的研究传统,重点研究发达国家脱贫致富的经济思想史,增添以现实观察和历史经验为基础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思想史作为研究内容,提出马克思经济学也起源于德国经济学传统而非只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课题,发展新经济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以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为理论内核,以亚当·斯密的市场法则为运行机制的西方传统发展范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将整个社会按照理性原则组织起来,从而将各种经济要素最佳配置起来,以达到物尽其用。但是按照这一发展范式进行的全球经济发展在带来物质财富极大增长和现代性全面生成的过程中,也将全球带入环境破坏、能源紧张、贫富分化、经济危机等发展困境。与绝对理性主义发展论者不同,马克思强调社会发展中应该坚持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的辩证统一。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为基础,反思和超越驱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单一的理性主义车轮,打造出驱动现代社会的新的车轮--价值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理性和价值的整合方法,以重建当代全球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15.
探讨当代的热点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尤其针对理论界出现的将经济全球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全球一体化的观点,我们必须寻根溯源,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中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根基,理清其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基础、内容体系及发展走向,从而为今天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思想博大精深,涉及领域众多,但其思想体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综观其整个体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价值.由于所处时代的原因,马克思以物质生产性传统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对于马克思著作的深度犁耕和爬梳,蕴藏其中的服务经济思想清晰可见.服务经济与物质生产性传统经济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人类经济活动走向人本化的深度,奠定了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廖乐焕 《理论界》2008,4(4):96-98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批判继承了斯密、李嘉图开端的初级抽象法,进而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本质、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发展成为系统抽象法。从内容上看,马克思的系统抽象法包括五个环节:从实际出发,详细占有材料;各种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以概念运动为主干;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作为早期无产阶级即产业工人阶级经济意识的代表,马克思的系统抽象法不可避免有其历史局限性。这表明:马克思的系统抽象法不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终结,而是重要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系统抽象法的基本原则,针对发展了的经济矛盾,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的现代化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逻辑内涵以人的本质为逻辑起点,强调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性、发展变化性,是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价值追求是人的价值,体现了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功能导向;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在全球现代化背景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确立的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立足马克思人学经典,重新梳理和再认识马克恩人学理论的逻辑内涵、路径与现代价值,对于推动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会技术观念关涉马克思技术思想体系的深层结构,也是其理论体系展开的主要支点。在探讨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演进的过程中,马克思逐步形成了元社会技术观念。在社会技术视野下,他分析和讨论了社会技术系统的建构、社会生活的技术化、生产管理的技术运作、资本统治技术体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社会技术思想体系雏形,成为现代技术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然而,由于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支流地位以及常常隐含于政治学、经济学等论述中,因而社会技术思想长期得不到技术哲学史、马克思思想史等领域研究者的重视和挖掘。  相似文献   

20.
高校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 ,其自由资本主义部分 ,一般都照搬《资本论》3卷的理论体系。本文分析了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和改变的必要性 ,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 ,不仅要体现在社会主义部分 ,而且也必须体现在其资本主义部分 ,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理论体系 ,使之能够帮助人们深刻认识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