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土家族民间舞蹈起源于山地耕猎文化,而土家族早期的山地耕猎文化通过舞蹈来表现和传播。土家族舞蹈从早期纯粹的模仿(耕猎)发展到今天独特的文化艺术,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而这一阶段也是土家族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文化,是一种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民族文化形态或区域文化形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山地属性是土家族文化的自然基础和地理特征;刚柔相济是土家族文化的性格特征;泛神崇拜是土家族文化的宗教信仰特征;家族本位是土家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伦理特征;封闭保守是土家族文化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土家族研究较为兴旺 ,土家族文化研究成果迭出。中南民族学院教授段超博士潜心研究土家族历史与文化多年 ,成果颇丰。由民族出版社于 2 0 0 0年 9月出版的《土家族文化史》 ,是他近年来研习土家族文化的重要成果。读完全著 ,我觉得这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 ,主要表现如下 :1 视野广阔。本著作者突破了就土家族文化研究土家族文化的狭隘思路 ,把土家族文化纳入中华文化的大格局中进行讨论 ,将土家族文化置于湘鄂渝川黔边区文化圈内来加以研究 ,从土家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关系 ,土家族文化与苗族、侗族等民族的文化交会整合中探讨土…  相似文献   

4.
改土归流后汉文化在土家族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认为,改土归流后,汉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多种方式向土家族地区渗透.土家族文化在强大的汉文化作用下发生变迁.土家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都发生了变化,汉族的许多价值现在土家族地区得到确立.通过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土家族文化得到发展,土家族地区开发进程加快,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加稳固.与此同时,汉文化传播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土家族一些优秀的文化因为统治者的破坏而丢失,汉族文化的一些消极因素也进入了土家族地区.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段超研究员撰写的学术专著《土家族文化史》已于 2 0 0 0年 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著对土家族文化的生成机制、土家族文化的特点、土家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土家族文化发展的动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 ,在吸纳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 ,在不少具体问题的研究上又有所推进。该著征引史料丰富 ,运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的方法 ,对土家族文化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清晰地分析 ,是研究土家族文化的有益参考著作。《土家族文化史》出版发行@思慧  相似文献   

6.
永顺县土家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文化体现在物质生产、制度行为和精神心理三个层面上,它们在适应现代生活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作为土家族文化资源大县,永顺县把土家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经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旅游开发作为弘扬土家族文化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重点开发与重点保护相结合,通过制度创新来保护与利用土家族文化,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将土家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与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产业结构调整、自然与文化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多元化的药物资源在土家族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临床运用,传统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得到张扬。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这一理性实践进一步唤醒了土家族民众的文化自觉,土家族传统医药知识的利用因此倍受土家族民众的重视和从事土家族文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土家族传统医药知识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之进行系统总结和研究,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土家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通过对土家族婚俗、土家族哭嫁歌形成原因、土家族哭嫁歌唱词等进行分析研究,把土家族女性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通过再现土家族女性出嫁时心中的真情实感,透析其内心世界反映的文化内涵。我们从土家族哭嫁歌的起源与发展可以看到土家族女性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不同的地位。本文旨在通过进一步认识土家族哭嫁习俗,为促进土家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跳丧舞流行于湘鄂渝黔边区的土家族聚居区,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土家族跳丧舞自古以来就与土家族原始的祭祀娱神活动有关,与土家族的宗教祭祀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所以土家族跳丧舞蕴涵着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对土家族跳丧舞起源、基本形式及表演形态等进行考察和描述,分析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特征,以及土家族原始宗教对土家族舞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全人类都在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今天,当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的时候,土家族所在的武陵地区也在寻求文化与经济的契合点,就土家族所处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域和土家族分布的特点,以及土家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存量看,开发利用土家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整体规划,分区域实施,构建一个中国武陵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经济走廊将加快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峡乡土建筑——土家吊脚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峡地区土家族吊脚楼,是三峡及周边地区土家族人们世代居住的一种独有的建筑形式,它延续了几千年前南方先民开创的干栏式建筑特点,同时又融合了三峡地区山区地理特征,在大江、溪沟边用干栏式支撑起吊;山中坪坝用石块、土垒筑起吊;山麓边依山就势斜撑起吊。充分展现出土家族先民的聪明才智,其优秀的建筑表现手法和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来达到天地人社会和谐的建筑理念,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优秀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受清江流域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鄂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原生态特色。相对封闭的鄂西山区也使当地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中保留了众多古老的文化因子,鄂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还具有粗放纯朴的山区饮食文化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鄂西土家族原生态特色浓郁的饮食文化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在土家族的民族认同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有关族源、文化等问题的争论和整合现象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民族认同当中,实践的偶然性往往大干理论的规范性,实践丰富了理论,理论又为新一轮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即以土家族的认同来说,随着土家族的人群越来越多,土家族的族源就已经从潘光旦的古代巴人说发展为多元说。而为了使族源说符合一个“民族”的规范,就出现了整合巴人说和多元说为一体的巴人主体说。在土家族当中存在着的文化差异现象,也伴随着土家族的认同进程而不断被弥合。这种整合的结果使得土家族的认同标准被不断宽泛化,标准宽泛化的结果可能将会导致新的认同实践的发生,而新的实践又必将引起新的理论上的整合。民族学就是因为这样的实践和整合而成为一门与时俱进的活的学科。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认同是人们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是一种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价值认同,它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岩冲跃进村土家人正是在这种认同心理下,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和语言进行了有效的传承和保护。通过田野调查以及研究后我们认为,在土家族的局部地区,基于民族认同的心理,民族母语在短时期内不会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5.
土家语“撒叶嗬”(sa^55 je^21 xe^53)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地区民间保留的丧葬习俗“撒叶嗬”(sa^55 je^21 xe^53),不是汉语,是土家语,其意为“死神舞”。因其地汉化较早,虽然土家语消失,但其中拥含土家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些底层语言被借入汉语,受汉语影响,在形式上稍有变化而世代流传,使人神秘莫测,其含义更鲜为人知。故研究土家传统文化,必须考察与其相关的土家语言。如不精通土家语言,很难发掘其文化真谛。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摆手舞是流传和盛行于土家族聚居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看,土家族摆手舞在实现个体社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因此,提高对摆手舞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将摆手舞融入到民族地区学校的活动课程中或者将摆手舞进行现代性创新,实现土家摆手舞的保护与对土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的少数民族,历史的涤荡和土家族先民世世代代的创造与传承,孕育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长阳作为土家先民巴人的发祥地,其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艺术、婚丧习俗、饮食文化等无不成为土家民族民间文化中最为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跳马"仪式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祭祀习俗,这种巫、傩文化结合的民间祭祀一直支配着土家族的信仰与社会生活.在湘西土家族地区,由梯玛主持的"跳马"仪式在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发生变迁的情况下仍然相对凝固地保留了原初仪式的样貌,作为一种远古习俗的遗留,其承载和隐含的土家族文化、历史、民俗、艺术、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文化意义广泛而深厚."跳马"习俗已演变成一种民族性、历时性的活态文化,成为土家族民俗生活的文化表象.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舞蹈"花鼓子"与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土家人的现代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代表着土家族传统的喜俗文化,构成了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将对土家人构建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