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倡导、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正确认识真善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是时代提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美学的视角来探讨和分析,真、善、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形成和提出的基础与前提;二、“尽善矣,又尽美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三、“美是道德的象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的;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追求“跨越时代,超越国度”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2.
科学研究中永不枯竭的鼓舞着研究者强烈热情的动力源泉是人类灵魂深处对真、善、美统一的科学精神(既人类精神)的追求。古希腊科学的信仰是:支配宇宙的基本原理是存在的,而且最终也不过是简单的几条,通过人的努力是可以发现的。既然把混乱的现象归结为一种井然有序的可以理解的格局,相信自然界是有秩序的,按一定的规律运行的,那么就是人的智慧可以认识的。在这种科学美学信念的基础上翻开科学史,你会发现从古希腊原子论到当代物理学的大统一河里.都在试图把整个宇宙统一千一个简单、和谐、对称的科学理论之中。在爱因斯坦看来,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文学的总体特色是审美,文学的审美与文学的求真、崇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作者比较透彻地分析了文学的审美与真与善的互真渗透、互相包含、互为前提的辩证关系。文学中的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即善与美。文学中的善又必须从真出发,必须是美的善。文学的真与善是经过作家的审美处理的;美既是处理真善的最高准则,又是建立在真与善的基础上的,否则,文学的美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4.
简论哲学真善美的研究对象及其逻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哲学之真研究的对象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包括本原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大组成部分,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范畴;哲学之善研究的对象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包括目的论、实践论和创造论三大组成部分,属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范畴;哲学之美研究的对象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关系论、作用论和价值论三大组成部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哲学史对真善美的研究重心基本上经历了从真到善,再从善到美的三个发展阶段;真、善、美是哲学体系中密不可分和处于不同层次的三大范畴,真、善、美的统一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民艺沉蕴着华夏民族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其精神就是广大民众对真、善、美价值内容崇尚及形式表达的独特体验与历史积淀,衍生了尚合、尚善、尚美浑然一体的民间造物价值观,即以善统真的民间"真"知、以善储美的民间"善"意和以美映善的民间"美"观的内在融汇,它以最基本的价值判断与希冀成为源于"天人合一"之终极关怀的尚合、尚善、尚美的精神内蕴及民族设计精神承传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在区别"真"与"真理"两个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科学理论的"真"的含义。"真"是指科学理论的真、善、美的统一,它相对于科学理论的可错性及理论基础的虚构性而言。二者的关系是:"真"是可错性、虚构性滋生的土壤,可错性和虚构性是"真"变化发展的内在要素。  相似文献   

7.
科学划界被认为是认识论的中心问题。许多科学哲学家从自身的角度提出了科学划界的标准,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争论不休。科学划界的标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逻辑主义绝对标准—历史主义相对标准—消解科学划界—多元标准划界四个阶段。科学划界包括划界主体、划界单元、划界标准三个要素。“真”、“善”、“美”虽是科学的特征,但用它们来概括科学的本质,把科学等同于“真”、“善”、“美”,是不确切的。由于科学本质固有的矛盾性,导致科学的划界标准难以确定,但是科学划界仍然是必要和可行的。科学划界的标准应该是动态发展的、多元的。必须区分科学与伪科学,正确区分和对待科学与非科学。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同时又是一种过程和实践,一种社会建制,一种人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相统一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蕴涵的"真",体现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创新认识;科学发展观蕴涵的"善",体现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蕴涵的"美",体现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世界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科学美作为美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也是真与善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但科学美比之自然美、艺术美更重“真”。科学美可以说是“真”的形式。科学理论作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与形式建构,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对人的探究功能、创造功能、审美功能的肯定,故科学美也具有善的意义。概而言之,科学美作为一种理性美,其特质是“真”的内容与“善”的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阐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指出科学教育为之求真,人文教育为之求善求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真善美:好电影的“家族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好电影?好电影并非都有相同特征,但彼此之间有相似之处,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相似性"。第一,有些好电影具有原型之真。原型即历史上反复发生的经验形式,是在漫长的人类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它为我们的行为和行动提供了一定的"形式"。好电影虽然允许虚构,却有着原型的真实,而不是"为虚构而虚构"。第二,有些好电影具有形式之美,包括感官之美和思维之美,前者如视觉效果、音乐等;后者如猜谜式的推理电影,以精巧的叙事吸引观众。第三,有些好电影具有隐喻之善,即电影的言外之意,反映了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蕴,乃至人类价值的理想世界。这就是好电影的"家族相似性":原型之真、形式之美和隐喻之善。三者可以相通,因为大美即大善,大善即大真。  相似文献   

12.
简单性一直是哲学和科学中争论不断的问题,本文认为这种争论的根源在于本体论的简单性观念与科学理论的简单性思想的混淆,又导致了人们将科学美理解为自然现象之美的反映或者是理论简单性的属性。本文着重阐述了科学中简单性的内涵及其与真、美之间的关系,认为简单性的作用在于使理论本身具备“能动的”特征,体现科学的“善”。简单之美乃是基于理论的精确和完备,理论和数学形式的简单只是作为反映这种关系的承载物而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这与传统美学的形式美具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真,确定事物的本质;善,规定事物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方向;美,表达事物存在的方式与状态。人的真、善、美统一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真善美教育的含义是: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进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4.
对美的热爱与追求是审美活动和科学创造的情感动力,本文试图从审美活动与科学创造的关系入手,就审美活动对科学创造的积极促进作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审美活动与科学创造本属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一是寻美,一是求真。但两者之间又确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同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辩证统一的实践活动。 首先,从相互联系的观点看,真与美相互依存,辩证统一。对于真与美相互依存的关系,历来为美学家和科学家所重视,并做过许多有差的探索。曾经有人认为,乐曲可以用数字来谱写,从这一意义上说,数学也是美  相似文献   

15.
教师劳动作为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除具有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外,还具有真善美统一的精神价值,这是教师劳动达到的最高境界。教师劳动蕴含着真,教师传播、维护、追求、享用真理,这是教师劳动价值的非功利特质,教师劳动与真同义,失真即失去劳动的意义;教师劳动包含着善,教师爱学生、爱社会、爱人类.体现了对善的追求;教师劳动体现着美,主要有人格美、艺术美、形象美等。“师者.真善美也。”  相似文献   

16.
人在认识阶段,认识真善美的次序是:美—→真—→善;在实践阶段,其次序颠倒为:善—→真—→美。因此引起主客体位置颠倒,真善美内涵变化。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关系类型主要有:完美型、朴拙型、虚伪型、丑恶型。其关系与矛盾表现为现象与本质、目的与效果、客体与主体、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相似文献   

17.
约翰·济慈和先秦道家都在真、善、美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济慈把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当成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指归,在美的根基上探讨真,又在美的追求中感受善;道家审美观将"真"置于第一位,"美"和"善"均次之.在对"真"的理解中,济慈将存在于主观世界的想象扩展到"真"的范畴中.道家的"真"与济慈的"真"内涵也不完全相同,道家之"真"倾向于本然的存在状态,无关乎主观想象之"真"的问题.从文化渊源上看,济慈对真、善、美的阐释源于古希腊文化的大背景,道家思想中真、善、美三个审美范畴的内涵则建立在"无"这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科学对个体认知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科学真理能促进主体的"求真"、"趋善"和"臻美"。具体来说,科学内在之真能提升人们的思维,科学内在之善能升华人们的道德,科学内在之美能愉悦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真"求科学、"善"求德行、"美"求美好,三者是评判一切事物的最高要求。任何一种艺术门类,其美与审美都是其最重要、最具有研究价值的特性,而音乐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特征的艺术,最终目的是给听众带来听觉上的美感。笔者将试着从哲学角度寻找依据,探讨音乐的美善关系。据此论述:1.美的概念2.何为音乐中的美3.美的音乐为哪些4.音乐中美和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由于科技发展的一些负面影响,许多人认为科学与道德是对立的.学校道德教育受其影响,陷入 "唯科学"的迷途,由此造成了科技时代学校道德教育失真.事实上,科学与道德是相互蕴涵,相互促进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在认清这种互蕴关系的前提下,发挥自身优势,寻求科学与道德、真与善相得益彰和谐共进之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