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模糊语言学和心智哲学的"感受意"可以深入探究委婉语的生成和解读机制。对中英委婉语语料的分析表明委婉语生成的实质是基于语境需求,发话人刻意用隶属度不同的模糊语言代替直言表达;而对经模糊性策略处理后的"委婉语"的释读,则是受话人对"委婉语"所激活的自身认知域意象的系列"感受意"心智活动进行提炼推理的过程。模糊语言学揭开了委婉语的生成思维,而心智哲学的"感受意"诠释了其解读的认知心理,二者互为补偿,为会话含义的分析解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属于替代性话语,是替代与被替代成分之间的外延内涵的传承;其运作过程中,心智的意向性作为先导,决定主体的意向态度和意向内容。委婉语所表达的物理事件随附着既自主又依存的心理属性,而心理属性所引发的对物理事件的感受和认识经过心智的调节后生成为一种具有新颖特质的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替代性言语现象,委婉语的生成涉及认知主体复杂的心智活动。运用心智哲学理论可以有力地揭示和解读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产生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委婉语表达的触发点是心智的意向性,话语主体根据言语环境的需要确立起要表达的本意,即"本体",进而明确对表达对象所持有的态度取向。受话语主体不同心理感受的影响,喻体(婉言)的具体选用则由认知主体进行自主意志发挥,在心物随附性的制约调节下,选择适宜的"婉言"代替"直言"以表征某一特殊的心理感受,突显其意向态度。  相似文献   

4.
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心智哲学是研究身心关系的哲学,从身心关系来看,其基于心智是语言的基本性质.当代心智哲学研究的积极成果可以运用于语言研究,在"从语言研究出发,通过心智哲学理论的分析,最后回到语言中去"的方法论的指导下,展开以语言的三项假设为中心内容的研究.这一研究涉及心智哲学的热门理论:意向性、属性二元论、心物随附性和心理涌现属性等.  相似文献   

5.
粤语为中国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五种方言之一,其中包含的俗语由于所具有的生活性和民俗性,可以成为研究心智过程的语料来源和依据。在心智哲学视角下对食品类俗语进行的研究揭示了:说话人首先根据感觉器官形成对食品的最初意识体验,在联系、想象和记忆的作用下形成对当下事物/事件的反思意识体验,之后将其用符号表达出来,形成实际的话语表达;说话人使用食品类俗语的原因在于该食品-9主体意向内容在心理属性上的相似性;人们的心智过程涉及三对概念:感觉和感受、最初意识和反思意识、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这些概念后者都是从前者涌现出来的,涌现也是粤俗语产生和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普遍把质界定为"事物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进而把属性看作是质的"外在表现",并区分出所谓"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这种质的定义很容易混淆质与本质的界限,把质与属性的关系,跟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混淆起来了,并且无法理清本质与"本质属性"的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须要明白"事物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这一说法具有歧义:它既可以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意思,也可以指同现象相对的本质的意思.为了避免产生歧义和导致各种逻辑上的混淆,人们最好把质定义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定性",去掉"内部"这个限定语,并防止把属性视为质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7.
分析哲学视野中的训诂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哲学入手研究训诂学,其理论和方法的支点是分析哲学的外延义、内涵义以及传统训诂学的类义、核义;语义是西方分析哲学和我国传统训诂学的交汇点。分层集合论可以用来解释弗雷格的"同一"悖论。"事物"、"属性"和外延、内涵是元语言,古代汉语书面语所承载的内容,各类语言单位所表征的概念、命题等的意义属于对象语言;外延、内涵分别来自"事物"、"属性",从外延、内涵回溯可求得"事物"、"属性"。二维训诂模型由外延训诂和内涵训诂所组成,是传统训诂方法"形训"、"声训"、"义训"的延续和拓展。外延词训诂和内涵词训诂等七种方法构成外延训诂和内涵训诂的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8.
索绪尔符号学说中能指和所指概念的思想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所指就是概念”的说法与索绪尔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物的观点有偏差,在确认能指和所指概念的总概括性特点以后,本文提出它们的理论优势是把自然科学常用的动力学模型的分析方法引入符号学。能指/所指因为具有总概括一切形式和内容的能力而成为形式化的要素,因此由它们构造的符号学具有突破传统语言学和哲学概念框架,把人类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思想交流活动作为整体对象进行描写和处理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9.
心智数字计算理论和心智联结主义计算理论是非涉身认知的计算—表征研究范式中的两种理论,二者都有学科根源和哲学根源,并且都存在着局限性和困境。心智数字计算—表征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符号接地问题、符号表征问题、常识问题、规则描述和专家系统问题以及"框架问题"等诸多难题上。心智联结主义计算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知识获取、表征和处理,模拟人类心智以及模拟人类自适应、自学习和与环境发生作用的能力等方面。要解决当代认知科学哲学中的表征问题,关键就在于使认知回归身体、嵌入环境,寻求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西修辞学在体系运作及策略使用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哲学层面的内省和改造赋予修辞学关乎人类认知能力及心智发展的思维共性,使修辞得以由言辞润饰的功能范畴逐步过渡为隐喻性的心理机制。因此,哲学观照下修辞语篇的分析不仅有利于社会交互和权利实践中话语生成模式的深层解构,同时也有助于人类修辞动机和意图的真实性还原,进而为西方话语霸权硬核的瓦解和中西修辞学的对接融合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认知的观点,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分离理论为基础,对深层回指中的代词所指与话语"话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图形背景分离理论,一段话语的"话题"通常被视为深层回指中代词的所指,这是由"话题"在交际双方根据话语所建立的心理表征中的突出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意识可能是目前最难说明的现象之一。与意识相关的心智、智能、自由意志范畴等不仅是哲学谈论的话题,也是自然科学必须介入的领域。哲学上关于意识的种种学说,如果仅仅停留在哲学层面,恐怕只能是哲学家们的自娱自乐了。要解开意识之谜,没有科学的介入是不可能的。从混沌学、生物进化论和皮尔士符号学视角给意识以解释,得出意识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一种奇怪吸引子系统和符号表征系统,意识与心智、智能之间的关系具有某种同一性,可以科学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塞尔等的研究表明:意向性是一种心智能力,是人类心智对客观世界的"指向"或"关于";塞尔进一步认为语言的产生依赖于意向性,意向性是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语言哲学的基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意向性具有社会属性,集体意向性是意向性社会性的体现。徐盛桓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常规推理"的理论进一步证实语言和意向性的紧密联系。以这一理论为指导,通过例证分析,我们发现,集体意向性在话语理解中具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社会符号学视角拓展了话语生态的要义,用于解释社会生活中话语主体的存在状态和关系体系;其次,运用话语生态的系统性特征来描写分析自媒体语境下现代社会的话语生态特征及这种现象发生的哲学动因.研究发现,自媒体是建构现代话语生态系统的媒介机制和外部环境,后现代思维模式是其内部动因.  相似文献   

15.
拟形是一类较为独特的修辞方式,拟形话语是指含有拟形的语言表达。以体认语言学和隐喻分形说为理论基础,构建基于体认-分形的概念-表征模型以探讨拟形话语的生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拟形话语生成受到意向性、体认、隐喻分形、感受意等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意向性是拟形话语生成的主导因素,体认为拟形话语生成奠定了基础,隐喻分形是拟形话语生成的实现方式,感受意的提取是拟形话语生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于体认-分形的概念-表征模型为修辞表达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心智哲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心智哲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如意向性、属性二元论、心物随附性以及涌现等在新词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新词生成机制的异同。在整体用心智表征客观世界以及用语言表征心智活动的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在意向性的调节和作用下有共通之处。但不同的文化、语言背景知识又使英汉新词的生成过程存在差异。英汉新词的心智哲学对比分析能够使人们对心智活动在新词生成中的作用有所了解,以期对跨文化交际、翻译以及外语学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心理表征是语言前思维阶段大脑中所呈现的一种意象,是主体心智对客观现实加工和抽象化的结果。移就修辞可视作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心智活动。客观外物的心理属性具备表达主体心理状态的条件和可能,有较强的依赖性和主体性。从主体有意识地借物传情到最终语言表达式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心理表征的过程。通过感知和感知模拟,客观外物的心理属性被主体心智选择和调用,成为移就生成的前提及其意义建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核心内容包括体验性心智、隐喻性思维和无意识性认知.体验哲学强调语言的体验性,认为人类的范畴化、非范畴化、隐喻、推理和想象等机制都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认知加工过程.当代汉语新词串语义模糊性是以语言的象似性为基础的主客体互动和认知加工的身体体验的结果,分别是体验性心智折衷现实表征与语言表征,隐喻性思维折衷认知主体与语境,以及无意识认知折衷"山寨"语素与"x"语素的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19.
当代话语分析从认知和语言哲学的角度对话语的构建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以经验为理据认为话语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记忆起着关键作用。话语的语义与信息内容是心理层次表征的体现,运用命题对心理层次划分可以反映话语的结构,话语的理解与运用要凭借常规关系。20世纪以来,哲学出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使哲学研究发生了"语言的转向"。语言哲学试图通过分析自然语言的逻辑结构,达到揭示思想结构,进而理解认知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既有的网络游戏研究中主要考察成瘾机制、人机交互、用户使用动机等方面,甚少使用符号学理论来分析网络游戏的人物设计、文化要素、符号化机制等生产端内容.《王者荣耀》在青年群体中接受度极高,尤其适合作为符号学的分析对象,探究该游戏如何利用中国历史文化符号资源来构建自身文化属性与设计游戏人物,并在符号传播中生成了何种话语形式.《王者荣耀》在宏观层面生产"劝服性话语"和"神话"以吸引用户,同时亦在不自觉中表现了意识形态的误区;而在微观层面,《王者荣耀》从造型、皮肤、叙事等方面入手,依照符号学的"编码原则",对既有人物进行符号再造,希冀深化游戏内涵,规避对游戏本身的批评.《王者荣耀》中解析出的主流网络游戏符号输出机制,对于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