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报业是晚清社会的新生行业。晚清社会引入电报后,清政府按照近代中国的社会条件建设发展电报业。电报业诞生后,形成官方主导的运行机制。在官方的推动下,晚清电报业逐步进入民间社会,开始其社会化进程。随着电报业的发展及其优势的体现,民间社会开始接受、认同,并开展建设民族电报业的讨论与思考。电报业本身的特殊性及其发展的社会需要,决定了晚清电报业国有化的最终归向。在晚清电报业的社会化进程中,官方高度重视、全程参与、顺势引导,这一特殊现象表明了清廷对电报业的民族性"改造"。晚清电报业的国有化过程,亦是电报业民族性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电报局是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企业,它的创办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电报局创办之初,就鲜明提出以满足军务需要为第一要务。以往学界在论及电报局时,很少关注其在战争中的实际情况。事实上,甲午战争时期,从朝鲜战场到国内战场,中国电报局承担了大量不可或缺的事务,尤其是电报局通过架设随军电报直接参与战斗,为清军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国内报刊活动空前活跃.重庆近代报业也伴随时代风潮产生、发展起来.作为新兴媒介,同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国家一样,经历了种种风云变幻、艰难屈辱,却最终顽强坚韧地壮大起来.以重庆当时土生土长、在本地刊行时间最长的<商务日报>为样本,分析研究近代重庆地方报业的发展情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抗战前重庆近代报业情况研究 --以《商务日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国内报刊活动空前活跃.重庆近代报业也伴随时代风潮产生、发展起来.作为新兴媒介,同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国家一样,经历了种种风云变幻、艰难屈辱,却最终顽强坚韧地壮大起来.以重庆当时土生土长、在本地刊行时间最长的<商务日报>为样本,分析研究近代重庆地方报业的发展情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电报潮流的兴起,电报知识首先成为近代中国报刊传播介绍的内容,电报新闻成为近代报道的重要信息。上海至欧洲海底电报线的修通,催生了近代中国新闻通讯业。《字林西报》和《申报》等近代报刊的电传新闻揭开近代中国新闻电讯时代序幕,推动近代中文报纸发行号外,极大提高了新闻时效和新闻业务水平。新闻界为争取新闻电报减价进行了持续不懈的斗争,促使近代中国新闻业迈入新闻电讯时代。晚清电报的兴起与近代中国新闻业在中国近代化的转型中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6.
1871年,丹麦大北公司为发展远东的电报业务,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将电报引入中国。在这一时期,中国官员通过接触和使用电报,并逐渐改变对电报的态度。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台湾,威胁中国海防。为了加强福州与台湾之间的联系,清政府首次允许在福建省修建陆线电报。在这一时期,福建通商总局与大北电报公司共签订了两份合同,合作修建两条陆线电报:第一条是连接福州南台和马尾罗星塔之间的电报线;另一条是福州至厦门的电报线。  相似文献   

7.
近代报业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中国的近代报业是外国人以租界为阵地,利用他们的特权创办起来的,因而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然而近代报刊所折射出来的巨大作用,吸引了那些有忧患意识的人士积极投身其中。为应付清政府的严酷控制,他们屡屡或在租界办报,或创办“洋旗报”。租界和“洋旗报”在近代中国成了国人就办报问题与政府展开“博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近代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是在古代西南地区落后的经济开发的基础上展开的,又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尽管环境极其恶劣,过程极其艰难,近代西南地区的经济还是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出现了多行业、多种类的近代工业、农业。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较,呈现出滞后性、不平衡性和被动性  相似文献   

9.
清朝政府在引入电报时,曾创建了一系列电报学堂,其中以福州电报学堂为滥觞。该学堂在近代中国的教育转型中所具有的示范意义不容忽视。从办学动机看,福州电报学堂是清朝疆臣“权自我操”理念之产物,透视出的是近代国人的强烈主权意识。从教学运行看,该学堂属临时性质,无论是教学内容抑或教学手段,皆具有较强的近代性,与中国传统教育大有区别。从教学效果看,该学堂培养出的中国首批电报技术人员,为日后中国电报建设尤其是台湾地区的电报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成功移植西式近代工程技术学校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中国传统藩属国的接连丧失,中国开始面临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威胁。在这一地缘政治危机下,清政府内部在华夷观、边防形态等边防理念上逐渐出现了有别于传统的转变,成为中国近代边防建设的又一历史性开端。  相似文献   

11.
郑观应创办日报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其《盛世危言》一书的“日报上”篇和“日报下”篇中。郑观应介绍了西方各国日报的情况,对近代中国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日报的“通民隐,达民情”的基本功能,强调了创办代表自己利益的报纸的必要性。他着重阐明了创设报馆的作用,对日报记录的内容也作了非常全面详尽的说明,提出了日报的主笔和访事等新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他们应享受的权益。郑观应指出了创办日报对变法自强的现实意义,不仅强调了创办日报的重要性,而且认识到创办外文报的紧迫性。郑观应对日报功用的认识和系统的阐述对我们今天的报业工作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狼烟”到传书的“飞鸽”与“驿站”,从“漂流瓶”到“竹信”到1879年天津与大沽北塘炮台之间架设起电报线——沟通的愿望让中国人成就了何等的奇迹!在通信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报事业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而几乎记录了新中国通信事业全部发展历程的北京电报大楼是如何应对的呢?  相似文献   

13.
运河区域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达地区 ,也是近代企业集中的地区之一。运河区域近代企业的创办使这一地区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思想文化、传统观念和社会风气发生了重大变化 ,并对近代观念转换和近代民主制度汲纳等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外国传教士在新疆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创办了一些文化教育事业和医药事业,以此作为促进传教事业发展的助推剂。虽然传教士创办文教医药事业的目的是借以促进传教事业的发展.但在客观上也对新疆地区文教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近代对外贸易,启端于1884年中法战争之后,即本省的开埠通商,约迟于沿海地区半个世纪。因此,云南近代对外贸易,起于1889年蒙自开关,到1950年云南和平解放,共计六十一年时间。 中法战争,本身就是由资本主义转化为帝国主义时期的法国,企图自越南入侵,在南中国建立其势力范围的产物。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法国居然实现了在云南开埠通商的要求。根据1887年《中法续仪商务专条》规定,蒙自关于1889年8月首先正式开埠。此后,在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早期,中国的报刊在民主革命浪潮的推进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报刊的业务工作也有了不少新的演进,尤其是在出版、发行和创作体制风格等方面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可以说,这一特殊时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报刊业务上发展最快、改进最多、演化最大的高峰时期。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此时期报业的发展既推动了政治的民主和深化,同时,民主的进化又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现代雏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电报事业开创人之一的郑观应,在清末电报保密制度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他重视电报安全保密问题,提出了"约定暗号"的方案,奠定了中国电报保密制度建设的良好前提与基础,也为日后电报保密制度的建设做了认识上的准备。二是修订的《电报新编》获得了广泛应用,这不但证明了时人电报保密意识的增强,更反映了电报界对他的信任。三是提倡加强战争电报保密工作,主张对泄密渎职电报局员工军法从事。此外,他在中法、中日战争中建言献策,表明了其对国际法的通晓与远见卓识,这对日后电报保密规章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报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报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一些报纸在读者定位、版面设计、报道内容上出现了同质化的趋势,这已成为报业市场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本文对报纸的同质化现象做了一些客观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希望我国的报业市场能够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60年代初,以曾国藩为首的"中兴名臣"集团开展了一场旨在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自强"运动。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即是创办新式学堂——开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之先河,派遣赴欧美官办留学生,发展近代新式教育。作为近代中国与欧美世界交往前沿平台的晚清海关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发展关系密切,同时,其在客观上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轫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