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其代表作《尖尖的枞树之乡》中,美国19世纪女作家萨拉.朱厄特通过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意识,建构了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统一、互蕴共荣的生态乌托邦。所有这些都恰好与当下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问题相吻合。基于此,本文拟借助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等方面解读《尖尖的枞树之乡》中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
萨拉·朱厄特的短篇佳作《白苍鹭》除了展示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关注外,更体现其对男女气质建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本文借助性别研究的视角,分析朱厄特在《白苍鹭》中对男女气质的重构,指出朱厄特首先通过对刻板的男女气质的否定和批判,解构了传统的男女气质,进而又在对“雌雄同体”双性气质的肯定和赞赏中,实现了其对理想的男女气质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从《尖尖的枞树之乡》看萨拉·朱厄特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文学史上,19世纪女作家萨拉·朱厄特被誉为出色的乡土作家。事实上,她很早就在不少作品中流露出对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而这一点在过去的研究中都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生态批评崛起,世人对朱厄特及其著作给予更多关注的背景下,对朱厄特《尖尖的枞树之乡》中的人与自然描写作一评析,揭示其作品所蕴涵的自然观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在《尖枞树之乡》中,朱厄特强调女性的自我体验,试图在两性领域达成一种妥协,实现两性世界平衡的美好理想。这部作品清晰地反映了朱厄特理想的两性关系,她强调女性的自我体验,两性之间互相传递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萨拉·奥恩·朱厄特长期被定位于美国新英格兰乡土作家、区域作家,后又受到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女权主义的赞赏,之后,又有评论家从文化政治的角度为她贴上各种标签。朱厄特的作品,特别是代表作《尖尖的枞树之乡》,虽取材于新英格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但她所描述的或隔绝、或融合的人类生存境遇却是普遍的,与佛教思想有暗合之处,其主题具有普世性。这也是此书得以传世,并吸引异域读者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也成为文学家们关注的一个主题。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美国女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的短篇小说《白苍鹭》进行分析解读,揭示了作者对文明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暗示,深入分析了小女主人公在诱惑面前如何做出艰难而明智的抉择,从而展示朱厄特超越时代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分析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发现,从洪堡为代表的支配性男性气质和从西特林为代表的共谋性男性气质的兴衰过程中,两种气质的地位竞争与关系变化以及不同的文化条件,对男性气质具有微妙影响和作用.不同男性气质地位的变化暗示了文化的变迁,即传统的精英文化向与商品利益结合的大众文化转变.小说不仅传达出作者对男性气质危机的深刻思考,而且传达出作者对支配性男性气质和精英文化回归的期盼.  相似文献   

8.
莎拉.奥恩.朱厄特被誉为美国19世纪下半叶出色的乡土文学女作家。她以清秀娟美的笔描绘了新英格兰地区的风土人情。她的作品大部分描述的是乡村女性,虽然她们中大多要么是年迈未婚,要么是早年丧偶,但是生活的独立和充满活力性情让她们相互照顾、彼此支持、亲近自然,成为朱厄特作品中具有特殊气质的女性群体。  相似文献   

9.
《黑暗的左手》和《新夏娃的激情》中的性别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人类追求性别意识真理性和理想人格模式的过程,"双性同体"这一思想在现代回归中成为诸多学者重视和探讨的对象,涉及神话、宗教、医学、文学和人类学等不同领域,既隐含着人类对于两性问题的困惑和焦虑,又表达着他们对两性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的期盼。"双性同体"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彰显,更是体现了人类关注自身问题的集体无意识,因此一直为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所关注。英国当代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新夏娃的激情》和美国后现代作家厄秀拉.勒.魁恩的《黑暗的左手》两部作品中的"双性同体"观是对后现代女性乌托邦作品对社会性别的很好解读。  相似文献   

10.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品,讲述了几位具有不同背景的华人女性的故事,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父权制提出了批判.基于瑞文·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考察书中男性形象的男性气质,为汤亭亭对父权制的批判提供了独特视角.分析书中男性人物形象,探讨汤亭亭所批判的支配性、共谋性、多面性男性气质以及她所构想的双性同体的理想男性气质,可以揭示出汤亭亭对男性挣脱父权规约的鼓励态度,以及期待构建理想男性气质、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朱厄特是美国乡土文学优秀作家。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时代气息。《白鹭》是她早期的一个短篇小说 ,作者用象征与对比的手法讴歌了女主人公纯真、美好的品格 ,赞颂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抨击了人类社会中的冷酷与自私。  相似文献   

12.
《大地的成长》是挪威作家汉姆生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被称之为"大地的史诗"。其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就是塑造了一个朴实勤劳的农夫形象。这位农夫艾萨克作为"理想的男人"而受到汉姆生的推崇和赞美。但是现代社会中,男性气质却不断遭到现代性的消解。以该作品为范本,从不同类型男性气质的竞争、女性气质的转变及男性气质的危机三个方面出发,对男性气质与现代性的关系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文学史上,莎拉·奥恩·朱厄特一直她被誉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描写新英格兰地方色彩最好的作家,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生态女权运动的发展,对朱厄特作品的诸多研究专著和论文开始突破了以往将朱厄特局限在“非主流文学”(“minor”)的狭小圈子里的模式,开始从生态批评、生态女权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她的作品。本文以系统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和评价理论(appraisal)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作品《白鹭》的文本细读,突出其笔下多主题内涵,并阐释隐藏于作品但来自于女性创作者朱厄特本人的“暧昧”声音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4.
萨拉·朱厄特生态意识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批评的崛起和世人对萨拉·朱厄特及其作品给予更多的关注.朱厄特作为一个具有丰富生态意识的作家这一点已为国内诸多批评家所认同.那么,其生态意识的渊源何在?文章拟对此作一些考证式研究,从游历自然世界、阅读自然书籍和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镇化思考等三方面来探讨朱厄特的生态意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象征手法是短篇小说里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段。在短篇小说《白苍鹭》中,作者朱厄特匠心独具地将白和黑两种颜色与普通的意象相互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强化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目的。此文就白和黑这两种颜色在文本中的运用,分析其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的不同作用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萨拉.朱厄特是一位对自然充满敬畏的作家。她在作品中刻画的不少树木意象折射出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遗憾的是,这些在过去的研究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生态批评崛起,世人对朱厄特及其著作给予更多关注的背景下,对这些树木意象作一评析,从仁爱、抚慰之树,人与树木和谐相处,对破坏树木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等三方面,可以解读作品的自然思想。  相似文献   

17.
人自然生态——《白苍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拉·奥恩·朱厄特的短篇小说佳作《白苍鹭》讲述了女主人公西尔维亚如何经受住金钱和友情的考验,保护珍稀的白苍鹭的故事。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和揭示《白苍鹭》中蕴涵的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和感悟自然等生态主义观点,以进一步阐释朱厄特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18.
"疯女人"伯莎被《简·爱》的文本语境中的男权社会秩序和殖民话语权威树立为失语的"他者"。《藻海无边》以多重声音叙事模式,赋予了"疯女人"话语权,重构了"疯女人"的历史和疯癫原因。《最后旅程》突破性地将"疯女人"作为男权文化中自我追求难以实现的女性的集体象征,作者为"疯女人"规划了出路,但是文本对"泛性论"的滥用和男性文本话语强权成为败笔。  相似文献   

19.
李碧华小说《青蛇》是一个现代女性主义者讲述的爱情故事,它颠覆了传统小说中男权意识的叙述模式,展示了新的女性主义视角,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而徐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青蛇》,刻意削减了原作对男性的批判,更加注重对包括男人和女人的"人"的内心解读,在相当程度上重构了《青蛇》的性别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在小说《觉醒》中对夫权社会的性别意识形态进行了探讨和颠覆,通过赋予作品中的芮芝小姐某些所谓的传统男性气质和特征,对传统女性气质进行全新的诠释,证明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在个体身上共存的可能性。这一观点有利于消除性别歧视,使个体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