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指出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融人城市的最积极力量,也是城市化的主力。新生代农民工有其自身的特征。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基本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标志。应当对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予以战略性安排。  相似文献   

2.
从空间隔离角度考察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居住空间隔离、职业空间隔离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一代农民工、中小城市的居住空间隔离效应要大于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城市,社区空间隔离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居住空间隔离对高融入程度的农民工呈显著负向影响,职业空间隔离和社区空间隔离对不同融入程度的农民工均呈显著影响。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在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应注重降低农民工与市民的居住空间、职业空间和社区空间隔离,通过空间融合促进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转化为市民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针对江苏南部地区创造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成功经验,介绍了使农民工逐渐融入城市的一系列制度和举措。这些制度和举措是: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解决农民工的居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构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由典型地区的成功经验可以引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性对策,这就是,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底线,构建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5.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当前城市劳动力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代城市就业机会的不均等、严格的户籍制度、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心理素质和文化差异等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无形障碍。从现代城市文明的角度来看,如何消除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各种障碍,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将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城市融入问题也日益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入手,进而指出阻碍其城市融入的主要障碍,并从政府、社会、主体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对于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抽象农民工”的总体化思维方式并未从根本上揭示青年农民工处境形成的具体机制。资本(市场)和工人行动(反抗)之间的关系在生产场所、劳动过程中得到清晰展现。青年农民工的社会需求应该得到进一步重视。相关部门应在青年农民工的劳动过程和工作场景中融入柔性管理的精神,从政策层面加强青年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使青年农民工受到更多的尊重,从而进一步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融合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当前该群体融入城市的进程障碍重重,其中既有制度性因素,也有非制度性因素。随着户籍制度等相关制度因素的松动和改革,阻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非制度性因素日益凸显,成为有待政府重视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方面。本文将着重论述阻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非制度性因素,并探析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是实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政府政策是推动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动力。通过梳理2001-2019年间国家层面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政策文本,从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两个方面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探究农民工城市融入政策的演进特征并发现:农民工城市融入受到顶层重视,但政策力度与连续性不足;政策工具多元使用趋势明显,但结构仍不尽合理;农民工城市融入政策目标分布失衡;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契合度较低,政策工具依赖性明显。在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农民工城市融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通过调查分析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思想现状和行为现状,概括该群体的特点和面临的一些问题,具体从社会保障制度、市民化素养提高、城乡群体心理鸿沟弥合、职业角色和身份定位、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性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文献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潮流,而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民工潮”的出现,有关农民工的研究逐渐兴起。从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制约因素以及如何改善这三个角度出发,对学界的研究成果作出归纳和整理,为今后继续研究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推进工业化、加速城镇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是农民进城就业和生活面临很多困难,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不能真正融入城市。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过程中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状及困境,探讨如何促进农民城市融入,逐步解决我国的农民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主体,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还是其个人素质及留城意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适合融入城市的一代。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公平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解决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则.把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当做自变量,根据相关问卷调查的数据,回归分析表明,个体特征中仅性别对公平感有着显著影响,而社会经济地位重要指标收入情况对公平感几乎没有影响.研究发现,对公平感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程度,即构成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四个方面,差异趋同、心理认同、交往融入和受歧视感受均对公平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农民工的公平感与这一群体的稳定有很大关系.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5.
一直存在的二元制社会结构、市民的社会歧视、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注和容纳不足、农民工社会交往面窄以及经济窘迫、见识短浅带来的自卑感等,造成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心理障碍,让城市的农民工始终觉得自己不是广大市民的一员,难以真正融入城市。通过成人教育这一途径,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和指导,协助其打破内聚式的社交网络和消除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让农民工找到城市的归属感,可以积极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详细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城市与农村对农民工的推、拉力作用。分析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变革,城市与农村对农民工进城的拉力和推力也正在发生变革,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况。总体上,城市对农民工的拉力和农村对农民工的推力仍起主要作用,促进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7.
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性问题、社会问题和自身问题出发,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划分为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文化心理融入三个维度,重点探讨了新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以及信息的海量化等特点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文化心理融入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新媒体能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入,进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从而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心理融入。最后提出了政府、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共同搭建新媒体平台的相关策略:政府重视新媒体作用,企业强化新媒体建设,自身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以促使其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渐呈现出"老去"与"返乡"趋势,"80后"甚至"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异军突起,规模和比例不断增加,其城市融入问题也日益凸显。有关其城市融入的既有研究分化为三类:"积极融入论"、"消极返乡论"与"半城市化论"。时下乡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城市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总体性环境需要其积极融入城市。借用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的三维划分,在对核心概念实施操作化的基础上,阐明了其在他们城市融入中的积极功能,并尝试建构文化资本支持系统的理论模型,以期为今后的经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1 980个农民工为样本,通过方差分析,从分层分类角度分析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差异。研究表明,不同层级和类别的农民工,在城市融入程度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目的、城市交际网络、流动模式、职业、收入水平等要素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具有影响,但务工年限及其差异对其城市融入水平影响不显著。农民工城市融入政策措施的制订应该考虑农民工群体分层分类的现实,不能把农民工简单地作为一个同质性整体对待。  相似文献   

20.
社区参与对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具有重要作用。以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社区参与在农民工城市融入中所起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文化参与、公益参与以及表达参与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显著;流动时间、受教育水平、流动范围也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不同年龄组别农民工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存在以下差异:社区文化参与对新生代尤其是"90后"农民工的影响较大;社区公益参与对所有组别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显著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作用更加明显;社区表达参与对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都有显著影响,但在"80后"农民工中发生比最高,对"90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