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福利》2012,(3):10-10
辽宁省2010年起全面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工程,总投入1.7亿元,其中省本级投人7900多万元,计划52个涉农县区各建1所托管中心。目前各托管中心已全部建成,其中2010年建成的23个已投入运营,入住农村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和重度残疾人等常年病人近万人,实现了"托管一人、幸福全家"的目标,探索出农村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11,(4):27-28
1为了解和探索解决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问题,2011年3月24日至26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陆颖一行先后赴辽宁本溪市和朝阳市对农村常年病人托管服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其间,调研组参加了辽宁省农村常年病人托管工作会议,听取了本溪县、桓仁县和北票市托管工作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本溪县农村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和北票市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并与辽宁省民政厅领导、社会福利处处长、相关市县民政部门负责人、托管服务中心主任和托管对象进行了座谈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13,(8):37-38
一个发现引出一个思路2008年,辽宁省委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省长陈政高在走访联系户家庭时发现,农村困难家庭因病致贫的状况十分突出。2009年,根据省政府的指示,辽宁省民政厅在辽中县启动农村常年病人托管试点工作。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2010年起在全省全面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工程。通过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在全省实现县级农村困难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11,(5):10-11
协调发展 把农村常年病人托管工程建设摆上重要日程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引起了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近几年来全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在不断完善,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规模在不断扩大,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一批农村生活不能自理的常年病人需要日常生活照料,因为他们的拖累,儿女无法外出务工,有的因病致贫和返贫,这些农村常年病人的家庭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脚步,影响到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怎样改善这部分人的生活现状,是农民群众当前迫切期待政府给予解决的民生问题。在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使用递归双变量probit模型研究家庭照料对城乡失能老人及其照料者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照料能显著改善失能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但不利于照料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家庭照料使城镇失能老人身体健康的概率增加42.8%、 抑郁的概率降低45.6%;使农村失能老人抑郁的概率降低38.3%,但对其身体健康没有显著影响.家庭照料使农村照料者身体健康的概率降低18.8%、 抑郁的概率增加49.4%;使城镇照料者抑郁的概率增加41.7%,但对其身体健康没有显著影响.应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对社会照料尤其是居家照料服务的支持,并以此减轻家庭照料者负担、 提升家庭照料效果.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11):103-107
中国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家庭长期照护是多数失能老年人主要的照护模式。但是,家庭照护者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收入、照护时间、有无其他家人参与照护以及被照护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等都直接影响到照护质量。文章采用个案访谈的方法,对一位女性家庭长期照护者个案进行深入的定性分析,从长期照护的动因、照护的状态、照护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反思老年人家庭照护的基础、如何解决家庭长期照护负担问题、如何应对家庭之外的支持力量缺乏的问题。提出道德教化固然重要,还需要建设稳固完善的社会化长期照护支持制度。制度设计需要考虑从经济上对家庭照护者进行补偿;社区提供普及性的医疗、照护方面的知识培训或支持,解决家庭照护者现实中遇到照护技术困难;关注照护者身体身体和心理状态;加强针对失能老人照护的志愿者服务;政府支持兴办收住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的养老机构;鼓励培育家庭服务市场,运用社会购买的方式,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城市失能老人家庭照料的困境及应对——以北京牛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家庭一直以来承担着老年人长期照料主要角色,但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等趋势,以及家庭照料功能弱化、社区和机构在针对失能老人服务上的缺位,使得家庭内非正式照料显得势单力薄.而十年之内,独生子女一代父母将陆续进入老年期,届时老年人照料问题必然给家庭、社会、经济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我国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有上升的势头。本文从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家庭变迁及其对农村老人自杀的影响,并结合杜尔克姆的社会整合理论认为,农村老人自杀增多与由于转型期农村家庭的各种变化导致家庭凝聚力下降从而使传统家庭具有的自杀免疫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13,(8):18-20
2013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加大养老服务政策创制力度,陆续出台了一些工作急需、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有力发挥了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作用。建立护理补贴制度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贫困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的通知》(黑政办发[2013]4号),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凡具有本省户籍且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城乡低保、低收人家庭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均可享受失能补贴。补贴标准为:低保家庭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150元、半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低收入家庭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半失能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艾滋病人和受感染者家庭生产生活困难的问题目益凸显。在农村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地区,各级政府在开展“四免一关怀”的同时,工作范围也从以往单纯的防治扩大到生产自救。积极鼓励感染者和病情稳定的病人开展生产自救,改善艾滋病人和受感染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鼓励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保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关注的是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村家庭中不同年龄和代际间的社会平等问题。文章描述了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状况,指出农村老年人群体性的相对贫困现状,以及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弱化与农村整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认为农村以年龄和代际为界的社会分化业已形成。文章还通过对家庭养老制度面临的资源困境的分析,进一步解释了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是如何通过改变农村的家庭制度和家庭中的代际关系对老年人的生活及其权力和权利状况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河北肥乡县:勇于探索农村社会养老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福利》2011,(5):12-13
今年来,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独居老人和失能、办失能老人逐年增多现实问题,河北邯郸市肥乡县大胆实践创造性地探索出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社会养老新模式,走出来一条县有肥乡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社会救济对象是一个庞大的人群:平均每年灾民1.2亿至3.7亿人(民政部1998年~200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慢性病患病率85%,病区人口约有4.2亿人;常年极端贫困人口2900万人,贫困人口8517万人:残疾人4300多万,处于贫困状态的残疾人1700多万,处于特困状态的重度残疾人270万多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96.8万人:家居农村的六十年代精简退职的老职工和特殊救济对象50多万人:以上6类人合计7.1亿至9.6亿人次(有部分人为重合的)。面对这一庞大而又沉重的救助群体,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4.
着力“三个推动”促进孤儿保障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首先,领导带头推动。市委书记马世忠指示“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要完善福利设施,健全保障机制,使孤残儿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健康幸福成长,更好地融人家庭和社会”。市长陈伟、市政协主席赵景山、副市长杨军等领导带头深入儿童福利院、农村敬老院和抚养家庭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健全社会求助体系 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城乡低保和受灾群众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目前,我国城乡低保人数共6619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数有1400多万.去冬今春还有6100多万受灾群众亟待救助.中央要求"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我们必须从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出发,加大救助力度,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养老模式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和病残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养老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儒家文化为视角,提出构建契合儒家文化的农村养老模式的思路和政策建议:即巩固家庭养老的地位,发挥社会养老主体作用,发挥自我养老补充作用和社会养老服务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依据本人在济南唐王镇Z村家庭寄养基地的长期志愿服务,以及于2009年月7月对济南Z村家庭寄养基地调查的资料,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探讨了农村家庭寄养模式中孤残儿童社会适应行为效果以及给儿童身心发展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淳朴、自然、温馨的寄养环境、富有爱心的家庭氛围对孤残儿童生活中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心理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农村的环境也促使其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等普遍加强,并在寄养过程中使他们找回了曾经缺失的亲情和社会归属感。  相似文献   

18.
家庭养老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已经弱化,主要原因是社会变迁、社会流动、社会竞争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社区养老的覆盖面太窄,发挥作用小;社会化养老还存在着接受的问题。该地区农村养老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14,(9):F0003-F0003
家是儿童最温暖的港湾,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整合资源,致力发展农村家庭寄养和院内家庭寄莽工作,先后建立农村寄养家庭80户,寄养儿童200余名;建立院内寄养家庭26户。寄养儿童100余名。孤残儿童在寄养父母温暖的怀抱里,在寄养家庭温馨的氛围里健康成长,情、能、智得到了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全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数据,结合CLHLS微观数据库,对2050年以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失能率不断提高,其中在65岁以上、80岁以上及10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其平均失能率分别为28.98%、42.12%和76.04%;未来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2050年以前其所占比例会超过城镇总失能老年人口的25%,而且男性重度失能人口规模始终低于女性重度失能人口规模;未来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人员需求数量处于上升状态,预计2050年以前其每年需求的平均规模会超过500万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城镇失能人口将高于农村失能人口。因此,应尽快建立覆盖城镇居民的长期照护机制;针对不同的城镇失能人群构建差异化的长期护理模式;加快建设针对城镇失能老年人的专业照护人员队伍;完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