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序三     
翻开这迭厚厚的墨稿,仿佛看见一部尘封的回族历史在复活,令人惊叹,这是即将出版的陈育宁先生和汤晓芳女士的新著《中国回族文物》。回族研究又增添了一项重要的有标志意义的成果,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2.
翻开这迭厚厚的墨稿,仿佛看见一部尘封的回族历史在复活,令人惊叹,这是即将出版的陈育宁先生和汤晓芳女士的新著<中国回族文物>.回族研究又增添了一项重要的有标志意义的成果,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3.
回族砖雕艺术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构图精美,融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为一体,有多重象征意义,在甘、青、宁、新及天津地区有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堪称回族最具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与回族文化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文化观念是指以伊斯兰为核心所形成的反映回民族特征的一种意识形态,是随回族的发展而形成的,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回民家庭教育通过语言、宗教信仰、民族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对回族文化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三亚回族无论语言还是历史都与中国大陆的穆斯林有相当大的差别,这引发了人类学者的极大兴趣,并涌现出一系列学术成果。本文首先回顾关于三亚回族的研究实践,发现三亚回族研究堪称人类学个案研究的范本,进而通过分析三亚回族研究经验与理论的结构,挖掘出三亚回族研究在区域研究中的意义:一方面,三亚回族无疑是中国民族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其特殊的民族文化值得进行精细的描述与分析;另一方面,三亚回族社区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部分,与区域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问题具有极大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6.
序二     
《中国回族文物》是献给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份珍贵礼品,也是献给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一份注满深情的礼品。 《中国回族文物》是一份价值不菲的文化宝藏。回族是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回族历史文物是回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回族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以实物方式 ,给我们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回族物质、精神生活的真实片段。而长期以来 ,中国回族和伊斯兰教研究 ,对这一十分重要的实物考证环节在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 ,对回族历史文物今天的存世现状缺乏必要的了解。如何抢救保护散存民间的回族历史文物 ,建立回族文博机制 ,全面构筑我国回族文化的完整形象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造福后人的事业。本文根据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现状和对回族历史文物的社会调查 ,就回族历史文物的存世现状、抢救保护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民国时期西北回民研究的状况、成果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认为当时出现的许多文化教育团体和刊物对促进西北地区回族的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可以说是西北回族人研究自己历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后的唐、宋、元、明、清历代留存的回族文物品种繁多,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这些文物从时间上看,唐宋时期少,元代逐渐增多,明清更多;从类型上看,古建筑多,器物留存相对较少;从文化特征看,唐宋时期表现为借用中国传统形式较多;元代有世界各地地域性伊斯兰文化的植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开始出现中西结合的文化形态;在明代以《古兰经》为根本经典、以伊斯兰教信仰为核心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中国回族伊斯兰文化形成。回族文物反映的回族文化演进过程说明,中国古代回族文化是以伊斯兰思想为核心、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为主的中国本土民族文化,是中国内地地域性的伊斯兰文化。这种文化相结合的双重性特点,既表明回族文化是世界伊斯兰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又表明它是中华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包容性特点的体现,中国回族文物所展示的回族文化更表明,中国回族对世界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贡献是极其伟大的。  相似文献   

10.
地处黄河以西的宁夏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其历史明显具有一种断裂性,这使得其地域文化缺乏历史延续性和浓厚的地方性,这里的回族社区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后,这一地区才真正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缺乏历史延续性的回族社区在一个以移民为主体的城市化进程里悄悄变迁,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文化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连云港市的回族包括两部分:一是户口在市的定居回族,二是户口不在市的流动经商的回族。文章既探讨了当地回族的历史与文化现状,又分析了外来的西部回族的社会构成、文化适应以及与当地回族的社会交往和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或民族经济学从一开始便提出从经济方面来研究民族问题和从民族方面来研究经济问题,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也给出了许多描述,本文就是在民族基础上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结构,包括回族经济的概述、吉林省回族经济沿革、吉林省回族经济结构、吉林省回族经济特点等展示了吉林回族在文化影响下与经济的交融。  相似文献   

13.
临夏在历史上曾是中国回族传统教育的中心之一,但时至今日,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临夏回族传统教育面临着一系列不适应回族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为此,临夏回族对传统教育形式进行了一系列适应性改革,使其既能发挥传统优势,实现回族文化的传承,又能担当起提高回族整体素质,增强和提高回族成员个体的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论东干学与中国回族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干学是论述定居在中亚的陕甘回族移民历史、文化、习俗的专门学科 ,2 0世纪 50年代已被认为是苏联汉学的组成部分。应从历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来看东干学与中国回族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特定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祈雨作为云南回族穆斯林的一个特殊文化现象而存在。文章主要追溯了祈雨的经典依据,挖掘、梳理了云南回族的祈雨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6.
西方学者作为旁观者研究中国回族及其伊斯兰教渊源深厚。其中伊斯拉力的研究不乏真知灼见,但作者以政治伊斯兰的视角,使用二手和三手材料,误读中国化、夸大回族对乌玛的认同而刻意淡化回族的国家认同。阅读汉语文献的水平和消化资料的能力决定了无论伊斯拉力多么精于西方话语,但对中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也只能是旁观者不清的臆说。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西部回族历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从蒙元以来,回族就活跃在呼和浩特地区,清以来逐渐显性于历史舞台,形成明显的历史文化资源特点,以伊斯兰教文化、商业文化、家族文化、经堂教育文化、街巷历史文化、习俗历史文化为主。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萎缩和近代文化资源定位不准确也影响了回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和重视,有待于进一步揭示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作为外来的宗教,自唐朝初年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上生根、成长,并逐渐适应、长期流传,到了明清时期,从内容到形成都发生了一些变异。中国伊斯兰文化一方面包含着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其中某些有价值的成果进行了吸收和改造;另一方面它又吸收、融合了其他民族固有的本土文化和社会习俗。因此,西宁回族话中有...  相似文献   

19.
从民居建筑看西北回族的审美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回族的民居建筑,既体现了一般的建筑文化特征,又反映了回族文化独特的审美风格,蕴涵着西北回族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是回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形象体现。  相似文献   

20.
回族文学乃中国多民族文学之一部分。世纪之交,回族当代文学的继续繁荣与中国现代化有关,回族文学发展的前景与21世纪人类文化走向有关。脱离中国的国情,脱离回族的历史、文化,就难以看清回族文学的发展轨迹。因此,只有站在21世纪人类文化走向的大背景中,才便于侧识回族当代文学发展之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