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由于人类对事物认识的共性而产生了部分相同的英汉语比喻词,但文化差异、人们所生活的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和态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英汉语比喻词又存在诸多差异。拟对英汉语中的动物比喻用词作二简略的比较,并阐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化制约了动物比喻词的意义演变 ,而动物比喻词的文化意义又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容。由于文化的内容、传统、心理有差异 ,很多英汉文化动物比喻词意义上差异较大 ,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从英语中有而汉语却空缺的动物比喻词、汉语中有而英语却空缺的动物比喻词、英汉语都有的动物比喻词来分析和归纳英汉动物比喻词的相异点 ,从而为更好地在英汉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如的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著作给词的比喻意义一般是这样下的定义:“有些词的引申意义,是通过词的比喻用法产生出来的,这种引申意义,也叫做‘比喻意义’.比喻意义和一般引申意义不同,它不是直接从基本意义转化而来的,而是通过基本意义的借喻而形成的.”(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第二五三页)“……‘香’的这些转义都是由比喻用法而来的,因此又可以称为比喻意义.”(张永言《词汇学简论》第五十一页)“词的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新义.事物之间往往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英汉语重叠词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叠词是同形重复或叠合产生的词,是英汉语共有的语言现象.从英汉语重叠词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汉语中的重叠词数量远远多于英语;汉语重叠词造词格式灵活多样,构成的词丰富多彩;汉语中许多重叠词与其基本词素词可构成同义关系,一个词素可以与其他词素重叠构成多个同义词,只是语体和感情色彩不同,而英语中这种现象几乎绝无仅有,重叠词的整体意义与构成成分在意义上一般是没有联系的.英汉语中重叠词尽管存在相同之处,然而在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无论是在地位、形式、功能和作用上,两种语言都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相似文献   

5.
浅论英汉颜色词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表征事物特征的颜色词,虽数量不多,但含义丰富,应用甚广,故一直成为语言学家研究词汇和语言的一个热点。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颜色词的使用亦呈现出相应的文化差异,不论英译汉,抑或汉译英,都必须注意这种差异。在一般情况下,英语或汉语的颜色词,可以按字面意义翻译,但在另外某些场合,则必须把握好各自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甚或某种特殊的指代含义,避免直译或硬译,方不致闹出笑话。这是不同语言之间相互沟通(翻译)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翻译所得谈一些体会。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毛主席词《菩…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汉语成语中的人体部位词的特殊比喻用法和意义,以及不同用法和义产生的认知原因,并且针对不同的比喻意义和用法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由于汉语的人体部位词比喻用法具有普遍的认知心理机制,理解容易,因而可以采取直译的方式.为了完整准确的译出成语的意义,还可以采用意译的手法,分析出人体词所喻指的本体,用译语表达.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是联系人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的桥梁,人借助语言符号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而不同的语言符号所指向的在人们心中的事物也必然有所不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差异。在对英汉语符意指系统差异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英汉语民族在认识世界方面的不同之处,即世界观和语言哲学观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于英语中高级学习者而言,英汉语中词的不同联想意义成为他们词汇学习阿基利斯的脚踝,也是词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深入浅出地分析英汉语中词的不同联想意义及产生根源,有效根除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从而准确掌握、得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从词汇学的角度,比照不同时期出版的英汉语工具书,我们认为英语意译词对当代汉语新词新义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方式有以下五种:1.英语原词的词义在汉语中空缺,通过意译导致汉语产生新词;2.英文单词一词多义,用汉语对应词的中心义项翻译英语对应词的边缘义项,导致汉语对应词词义增加;3.英文单词增加新义,导致汉语对应词新义增加;4.英文同根异词性的词在翻译中对汉语词性词义发生影响;5.英语中近义词译成汉语,代之汉语对应词词义变化。而中外关系的加强与中外文化的发展,为意译词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促进了汉语新词新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英语和汉语表示数量的词的异同。给出了表示数量的词之汉语定义和英语语言学家对表示数量的词的不同定义,从两种语言中表示数量词的对应程度、量词的缺省、色彩的差异、比喻运用的异同、移用的差异、替代的作用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论英语广告的词汇、句法和修辞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广告在词汇、句法和修辞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英语广告在词汇上大量使用形容词,创造新词,运用外来词来吸引消费者;在句法上常使用简单句、祈使句、疑问句和一般现在时来加强说服力;在修辞上则常采用明喻、暗喻、双关、拟人、押韵等手段。掌握了这些特点对于掌握英语广告的设计与创作,增强英语广告的促销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汉明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在使用各自的语言时都有自己的选词偏好。其原因有历史的、文化的、习俗的,也有文学名著的影响,还有大思想家、文学家等对后世的影响。本文以英语的明喻和汉语的明喻为主题,探讨不同民族在使用明喻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一个侧面对语言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颜色词在汉、英语言中举足轻重,相关修辞表达更是丰富多彩。文章从明喻、暗喻、借喻、夸张、通感、象征等修辞角度对汉英颜色词加以较为详细的比较和探讨,剖析并例证了它们在两种语言中修辞功能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隐喻在广告英语中大量存在,意象是广告文本的中心要素。广告意象来源于日常生活并借助明喻、暗喻、拟人、借代等手法凸显出来;喻体意象是翻译广告隐喻的关键,顺应广告文体的特点和英汉语的文化特性,喻体意象的翻译可采用保留原意象法、重塑意象法、模糊意象法等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比喻辞格的译学观来对英汉中最常用的明喻、隐喻等辞格加以比较,提出汉语文本和英语文本英汉、汉英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6.
英语比喻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功能对等原则为依据,英语明喻和暗喻具有五种译法直译法、转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和直译意译分译法。从英汉两种语言在比喻方面表现的文化异同来说,上述五种译法不乏科学性、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英汉民族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但基于对动物属性的共同认识,动物名称"鼠"在英汉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主要围绕动物名称"鼠"具有英汉国俗语义基本相同、语义为一语独有、喻义相似动物名称不同等方面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广告的最终目的是商品推销。为实现此目的,广告撰稿人常利用比喻、拟人、双关、押韵等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由于英汉差异,修辞翻译可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弥补法等进行灵活加工。同时强调英语广告修辞翻译不仅涉及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翻译人员还应熟悉商品知识,懂得商业心理和营销策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灵感,才能使译文词句优美,生动鲜明,朗朗上口,达到商品推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隐喻学认为,隐喻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认知思维方式,所以,对隐喻和明喻的区别必须从人类认知思维产生发展的历史角度予以说明。由此发现,隐喻和明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分别代表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两个基本维度——事物间的相似性和相异性,以及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感性直觉的求同认识和综合同异的理性认识。隐喻和明喻从形式到内容、从语义特征到功能效用等方面的一系列不同特征,只有在这一本源性质区别的意义上才能得到终极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从器具喻人看英汉词语语义转移的隐喻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食量大的人"、"服药多的人"和"酒量大的人"三个概念进行英汉词语比较,汉语中的相关词语较英语词语表现出明显的"器具喻人"现象,汉语词语语义转移中的隐喻思维表现为"相似联想"与"邻接联想"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