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光杰教授是一位长期潜心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建设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适应本国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逐渐发展的情况,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另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制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战略,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矛盾,确定各个时期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概论》前言第一页,该书以下简称《概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党的十二大把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进行现代化建设四项保证的第一项,这是一项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矛盾的战略措施。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以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之间的内在关系。文章重点强调了三个问题:(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二)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三)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全面判断,而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马恩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对此,应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进行辨析:我们既要坚持马恩设想的科学性,又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力是终极原因而不是唯一原因;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必须大胆吸收、合理利用资本主义一切对我有用的肯定成果;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首要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要解决落后的生产力与“超前”、“超高”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必须注重生产力落后这一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和政治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坚决贯彻执行这个《决定》,必将有利于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管理体制.进一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领导作用和工业对农业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一、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广义上看,经济发展战略包含经济体制方面的内容,因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当然包含经济的各个方面,例如,确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也应当包含经济体制方面的目标在内;当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时,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应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但是,从狭义上看,经济发展战略同经济体制又有区别。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问题,或者说从生产力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如确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部署诸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虽然,早在一九五六年,党的“八大”提出的政治路线指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当代运用和发展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它从现实矛盾出发,确立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在理论上形成了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定位、理念思路、路径举措,又将这些理论运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实践,在相应的制度规划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时代升华,以利于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这一思想体系内蕴着一种辩证否定逻辑,呈现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较为系统的解决理路,从而转化为自觉主动通过完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历史上的连续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但实践表明,二者在经济与政治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经济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等问题的思考上,又有质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之间是继承、纠正和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实践和现实三个角度探索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艰难历程。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国家落后的经济发展阶段的矛盾要求共产党人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写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过经验教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此曾进行过探索,但都没有很好地加以解决。是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根据本国国情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国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革,还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些不仅是理论问题、实际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政治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56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对我国经济建设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作了初步总结。是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向全党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任务。9月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及时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物质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初读党的十四大文献后,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在概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时所指出的:“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国际关系的实践中,利用外资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碰到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帝国主义债主掠夺本性所引起的。在许多情况下,企图借助外债和外国投资来加速发展本国经济,会导致经济和政治状况的严重复杂化。  相似文献   

15.
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起,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围绕生产力要素这一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充分的论证,指明了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和特征。一百余年前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建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先河,于是,围绕着发展生产力的核心议题,苏东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理论和实践的严重偏离最终导致了失败,但却为后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中国作为又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结合本国发展的实际,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探索实践,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获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不仅使科学社会主义首次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而且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经济哲学的核心是矛盾分析法.邓小平在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类国家之间的矛盾关系,阐述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正确分析了经济与文化之间的矛盾关系,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确分析了效率和公平之间的矛盾关系,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正确分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关系,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7.
战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崛起、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及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向我们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发展,它必须打开国门,调整和改革本国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参与国际大循环,求得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步。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潮流,也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中国也不例外。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融入世界市场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封闭落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国家逐渐转轨为一个实行全方位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市场  相似文献   

18.
一、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广义上看,经济发展战略包含经济体制方面的内容,因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当然包含经济的各个方面,例如,确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也应当包含经济体制方面的目标在内;当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时,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应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但是,从狭义上看,经济发展战略同经济体制又有区别。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问题,或者说从生产力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如确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部署诸方面的问题;经济体制主要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或者说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如确定社会主义经济的动力体系、信息体系、调节体系诸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这个多层的内容中,包含着多重矛盾性,既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矛盾,又有新产生的矛盾;既有中华民族(整个国家)与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有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有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既有反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差距性的矛盾,又有体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差异性的民族矛盾,等等。各种矛盾交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民族矛盾体系,并从整体上影响和决定着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总的发展趋势。 要认清事物的性质,就要抓住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时期诸种民族矛盾中,哪一种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主要矛盾呢?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除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形态发展状况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水平上的特殊表现外,在国家发展形态上也有着自己特殊的构成。如何分析这种形态,找到一种更为民主和科学的活动方式,使它能够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最终从国家形态过渡到社会化管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项重新认识列宁的半国家理论,并找到社会主义国家形态一般理论与我国现实政治生活发展之间的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