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司法以人为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人权入宪,2006年党中央的文件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三件事具有标志性意义,表明中国宪法法律实现了从忽视人权到将保障人权作为首要原则的历史性跃进.现在的任务是进一步从法律上落实这一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法律理念在价值层面上强调人具尊严、人是目的、人为主体.就立法这一国家定规立制的活动而言,要做到以人为本,不仅要求法律在内容上的人本化、人性化、人道化,更为基本的是,在立法的程序过程中,要尊重民众的主体性地位,便利民众的普遍有序参与.  相似文献   

3.
论以人为本的双重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体来讲,目前关于以人为本的研究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多停留在对“以人为本”的本义的解读上,没有进一步从哲学角度深入挖掘作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哲学理念和方法论意义;二是多从科学发展观角度与政策层面看待以人为本,从哲学角度理解以人为本显得不足;三是未能辩证理解与处理以人为本所涉及的一些根本关系,要么夸大以人为本,要么排斥以人为本;四是多看到以人为本的单方面的意义,对以人为本的双重意义研究不够。就是说多注重以人为本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贫困群体、确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06,(8):I0009-I0009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救助管理站,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硬件建设到管理服务,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标准的房间,温馨的环境,齐全的设施;从城区到社区的救助网络,与公安、城管和社会民众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法律理念,昭示着法律必须重视人的尊严的维护.在行政法上,尊严价值模式已经成为适当性模式与效能模式之外的第三种正当法律程序范式,强调人的个性、自治,把人视为主体和目的.由这一范武出发,行政执法程序应当体现主体性、参与性、中立性与和平性的品性,强调执法目的的人本化、执法方式的文明化和执法结果的正当化内容.  相似文献   

6.
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与科学发展观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做好这项研究又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因为,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完善和健全这些制度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与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分不开.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就是要创造一种使"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就是说,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中,我们绝不能离开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即这些法律制度必须是以人为本得到具体落实的重要体现."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中心,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和归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非常丰富,具体应包括十个方面: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人是发展的中心主体;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崇尚和彰显人性;坚持人的独立自主;尊重人的首创精神;权利优位于义务;权利优位于权力;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7.
构建以人格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以人为本"理念导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人格教育是高校"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载体。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以人为本理念与人格教育方式有机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学习运动营养学时,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不高、实际运用能力差等问题.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综合能力及教学质量,可引入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为此,该文首先分析了运动营养学的教学现状,提出教学中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价值,并依据课程特点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旨在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鹏  陈必华 《探求》2008,(3):15-17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这一理念确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本文从十七大报告出发,进一步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核,提出科学发展中要坚持发展第一、以人为本、持续协调、统筹兼顾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其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律意识的薄弱直接反映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施成效.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本文从大学生法治理念培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出发,探究大学生法治理念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人的生存条件与发展环境来分析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其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培养与塑造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的实践亦发端于此。以其价值为关节点,透视转型期我国的高等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失落表现在现象与本质双重层面;“以人为本”价值回归开辟了理念与实践两条通途;“以人为本”价值重塑形成了内容与形式两大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艺术设计理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今在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有了几次革命性的改变。以人为本作为我国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力量,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在艺术设计当中也应该意识到其重要性,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本文对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不断的更新人们的设计理念,为人类创造出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试论法律位阶制度的前提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玉鸿 《浙江学刊》2006,(2):140-145
法律位阶是一种实在法意义上的现代法律制度,其意义在于整合一国法律体系内不同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间的效力高低。然而,其存在又是以一定的法律理念为基础的。本文分析了法律位阶制度得以存立的三个前提预设:法律秩序是内部和谐的整体;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有效;“基础规范”的存在,以此来揭示隐含在法律位阶制度背后的深层原理。  相似文献   

14.
略论企业伦理经营的时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安 《社科纵横》2006,(10):41-42
伦理经营是指以人为本,以崇高的价值观为导向,以超越法律的自律精神,积极负责地、合乎伦理地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责任感、整体利益观、目的人理念、诚信意识、自律精神、价值观导向,是企业伦理经营在21世纪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5.
王海明 《社科纵横》2011,(9):16-17,27
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新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反腐倡廉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到反腐倡廉建设之中,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6.
何步文 《社科纵横》2004,19(6):176-177
采用文献资料法 ,从奥林匹克运动的源头、奥林匹克运动以人为本精神、奥林匹克运动对学校教育内容的充实以及名人对奥林匹克教育理念的不同见解的阐述 ,阐明了以人为本教育是奥林匹克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2004年颁布实行《工伤保险条例》以来,工伤保险经办有了统一的法律规定,对保证工伤职工权益和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但工伤保险从制定政策到经办还处于探索阶段,工伤保险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不完善。因此,在充分发挥工伤保险的功能和作用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现实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进步理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就是以人为本。正是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前途和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生成了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使这一科学理论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价值。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演绎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精彩篇章。执政为民的理念,亲民的形象,爱民的情怀,诠释着以人为本的最高境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历史性飞跃,提示我们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产力,重视人的主体地位,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为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李利军 《社科纵横》2013,(4):155-15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香港高校的就业工作处处体现出了这一重要理念,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内地高校的就业工作也应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创新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内涵至少主要包括教育观念上的人本化,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管理上的人性化等方面的内容,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当从了解、理解、尊重、引导和服务于学生等方面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